罗铮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先运抵缅甸仰光,然后经过滇缅公路辗转运抵昆明。“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1941年12月,侵泰日军第15军先头部队进犯缅甸南部,直逼仰光。中、英、美三国当月在重庆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决定中国“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十万大军挥师南征
对正处在艰苦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保证缅甸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对英国而言,缅甸充其量不过是印度的一道外围屏障。虽然已经自顾不暇,但殖民缅甸的英国人还不忘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如果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赖着不走怎么办?就这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被英国人一拖再拖,丧失了趁日军在缅甸立足未稳、“击其半渡”的大好战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因为他明白,只有中国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才能集中力量在欧洲对付纳粹德国。1941年底,盟军决定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与中国战区合并为中缅印战区。为了协调英中军队的关系,罗斯福还派出史迪威将军担任该战区参谋长。
就在罗斯福忙于在中英之间穿针引线的时候,日本人也没闲着。1941年12月23日,日军拉开了全面侵缅的序幕,次年1月英国守军土崩瓦解,3月8日仰光陷落。然而,日本人没有想到,此时中国远征军第5、6、66军的10万大军正在向缅甸开进。中国国民政府拿出全部15个机械化师中的9个赴缅作战,可见对此役的高度重视。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第200师千里跃进,抵达缅甸南部重镇同古。
同古位于仰光以北260公里处,扼陆路、水路要冲。当第200师赶到这里,他们首先看到的并非日军,而是大量从仰光溃败的英军。这些英军的确被日本人吓破了胆,其中很多人连同古都不敢停留就仓皇往北面的曼德勒方向逃去,道路两边留下了大量被他们遗弃的武器。就在此地,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进行了入缅以来的第一场恶战。从3月19日开始,孤军深入的第200师与北上的日军第55师团杀得昏天黑地。24日,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最杯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殉国……尽管日军每天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城进行狂轰滥炸,但同古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然而11天后,日军撕开了第200师的防线。究其原因并非是第55师团长竹内宽中有了什么惊人之举,而是他们的援军第56师团突然出现。30日晚,第200师在新22师掩护下,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最终,同古大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
1942年4月,中国远征军摆开阵势,准备在缅甸中部平满纳地区与日军主力决战。大战在即,可战线西侧的英国人又掉链子了。16日,日军第33师团快速穿过英军的三道防线,将近万英军包围在仁安羌。17日傍晚,就在英军指挥官开始向上帝祈祷的那一刻,奇迹真的出现了——一支中国军队突然出现,并消灭日寇一个联队,为被困英军打开了一条撤退的通道。这支部队就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为感谢中国军队的解救,英国女王向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了“帝国司令”勋章。虽然仁安羌之战的胜利不能被称为“辉煌”,但这毕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场胜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协作不力千里溃败
由于西路英军的溃逃和东路中国远征军的失利,平满纳会战计划化为泡影。可当时盟军在缅甸的实力仍比日军强,计划以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第5、6、66军和英国5个师,共25万人的兵力与日寇决战。然而,英国人再次抛弃了他的中国盟友。1942年4月20日,曼德勒正面防线的英缅军又一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撤退。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彻底动摇了中国军队仅存的信心,远征军被迫将曼德勒会战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将防卫重点放在腊戍。
腊戍是滇缅公路的门户和远征军回国的通道。1942年4月28日,由日本本州造船工厂工人组成的第56师团奔袭1500公里绕到了盟军防御空虚的后方,对腊戍发起了猛攻,当天腊戍失守。此时中国远征军被三面包围,留给他们的出路只有撤退。然而,日军第56师团并没有停止进攻。4月30日,该师团分兵两路,一路扑向缅甸密支那,以切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另一路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推进。一周后,密支那被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最后一条通道被掐断了。
此刻,摆在远征军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往北杀回祖国,要么往西退入印度。以师长孙立人为首的新38师果断撤往印度,实力得到较好保存。而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则坚持把部队带回祖国,其心情亦可以理解——回想当初远征军是以消灭日军为目的开赴缅甸的,而今不仅没能歼灭日寇,还被追得狼狈不堪,要是连所剩部队都没带回国内,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杜聿明带领主力大部队向北进发。1942年5月10日,当他们来到缅北境内的野人山附近时,侦察部队传来消息:日军正张网以待。杜聿明决定扔下重武器,率部队一头扎进野人山,而这个决定竟成为生还远征军军人心中永恒的噩梦!
远征军主力遁入野人山后,担任后卫的第200师被敌人分割开来。戴安澜临危不惧,果断指挥部队突围,激战中他不幸身负重伤,于1942年5月26日壮烈殉国,年仅38岁。和第200师一样,中国远征军其他北撤部队同样在野人山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变化莫测的气候、毒蛇猛兽和瘟疫与饥肠辘辘的队伍如影随形,这片黑色的丛林吞噬了数万远征军官兵。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数字,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兵员为10万人,伤亡总数达61000余人,其中有近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死亡或者失踪的。
远征军在野人山苦苦挣扎的同时,日军攻入滇西。从1942年5月2日开始,日寇相继攻陷畹町、遮放、腾冲等地,所幸惠通桥守军及时炸毁了这座连接天险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日军前进的铁蹄才被迫停止。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带领大伙在南天门抵挡日军,讲述的应该就是这段历史。之后,中国守军和日本侵略者在怒江两岸对峙了1年多。剧中炮灰团在祭旗坡上的那段“安逸”日子,也正源自于此。
重整旗鼓痛击日寇
1942年5月2日,史迪威在给美国总部的一份急电中,首次提到在印度建立基地训练中国军队和反攻缅甸的计划。随后,中国国民政府将退到印度的新22师、新38师残部整编为X部队,将撤退到云南的远征军与新增派的部队整编为Y部队。
1943年,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中国的昆明、大理和印度的兰姆伽等地分别设立了干部训练团和训练学校,对官兵进行兵器、射击、战术等训练,并配备盟军提供的新式装备。
1943年10月20日,在中国远征军曾经的伤心地——野人山,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对素有“丛林作战之王”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发起攻击。上午11时,新38师搜索连在行进途中与日军的一个大队遭遇,双方几乎同时向对方开火。从前,日军一个营的战斗力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队一个师。所以,此次战斗一开始,日军根本没把中国士兵放在眼里,立即发起冲锋。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此时的中国军队已今非昔比:搜索连配有迫击炮12门,反坦克炮3门,轻重机枪25挺,300余名士兵人手一支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战斗一打响,手持“三八大盖”的日本人便被密集的子弹打得血肉横飞。
接下来,X部队势如破竹,连克欣贝延、达邦加、孟拱、密支那等战略要地。“孙立人”这个名字更是让日寇闻风丧胆。值得一提的是,曾有名军官请示孙立人如何处理一个被擒的日本兵,孙立人大喝:“你去审审,只要到过中国的一概枪毙,以后都照此办理。”
与X部队相呼应,1944年5月中旬,中国远征军Y部队近20万人也渡过怒江向日军据点发起雷霆般的攻势。《我的团长我的团》结尾描写的攻击南天门战斗,应该是取自Y部队发起的松山大反攻。和剧情相比,真实的战斗更加惨烈——
7月的一个清晨,远征军一个连接到命令急赴前线与敌决战。炊事班老崔拿出最精湛的手艺,准备用一顿美餐迎接弟兄们凯旋。饭菜做好后,老崔从中午等到傍晚,前线终于传来捷报。他激动地大喊:“还等什么?走啊!”说完便带领炊事兵们挑着饭菜往前线送。夕阳下的松山血流成河。炊事班转过好几个山头,也没碰到一个弟兄。突然,有人惊叫:“弟兄们都在这里!”老崔急忙走过去,泪水却簌簌地流了下来。只见弟兄们一个个血肉模糊,和他们躺在一起的,是成倍的日军死尸。仔细一数,全连141名官兵全部牺牲……炊事兵们一个个都哭成了泪人。老崔一抹泪水,叫道:“不能让弟兄们当饿死鬼,就是喂,也得喂饱了送弟兄们上路!”
在远征军反攻滇西缅北的过程中,像这样催人泪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中国远征军连克数城、毙敌数万,取得了滇西缅北反攻作战的胜利,也正是这种同仇敌忾的气节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不屈魂魄!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60多年前在滇缅战场上这群气壮山河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