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印关系剑拔弩张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4:2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大小国情结”

  分析一个人的心态是很困难的,分析一个国家的心态显然更为困难。

  在谈论印度的对华心态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并不是要为所有的印度人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更不是断言所有的印度人都持同样心态。在印度,主张对华友好的大有人在,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只是梳理一下“泄露”“10年必有一战”预言的、怂恿总统到“阿鲁纳恰尔邦”一游的和鼓吹“封锁安达曼海”的那部分印度人的对华心态。

  这部分印度人的对华心态混杂着“大国情结”和“小国心理”:

  其一,南亚大国情绪。印度自认为是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在南亚发挥影响。而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双多边合作以及对印度洋事务的参与,在印度的理解中,就成了和印度争夺影响力。

  具体到对外话语中,这种心态体现为念念不忘中巴关系,以及设想在安达曼岛海军基地架设导弹,以备不时之需。

  其二,相对于中国的小国心理。印度在国力上还处在中国的下风,一些印度政要对中国的发展不是没有嫉妒心理的,同时也存在很强的戒心。一些印度分析家担忧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只是策略而不是原则。这种往往是小国才有的狐疑心态导致了印度和某些东南亚国家一样,对和中国的争端问题采取蚕食政策,利用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断用切香肠的战术将一些争议问题既成事实化。逻辑是能占一点就多占一点,反正现在不下手,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其三,利用与中国的争端牟利的投机心理。中国是一个强国,但世界上还有另外更大的强权存在,而且这个强权对中国注定是要采取遏制政策的,那么如果能在中美博弈中占到一些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印度很可能会主动采取一些激化矛盾的行为,从而受到美国更大的重视,谋求一些实际利益。毕竟,经验告诉人们,虽然美国从来不会为别人两肋插刀,但在美国需要的时候甘为前驱,有时还是能收到回报的。

  这三种并不健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导致悲剧性的结果。新德里发动1962年军事冒险的那批人的心态,就和现在一些印度人非常相似,或许他们应该想一想,历史有时候真是会循环的。

  如何突破安全困境

  当然,把这三起甚至更多的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是我们神经过敏。在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里,不管多么荒诞不经的言论都可能存在。在中印关系当中,还是要“看大局”、“看主流”。

  这个逻辑在道义上肯定是正确的,也很光明磊落,然而问题在于,和印度一样,中国的战略分析、特别是防务分析,如果不建立在应对最坏可能的基础上,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而从最坏情境出发制定应对方案的思维模式,不但会造成资源的巨大耗费---为很可能不发生的事情作准备总是很费钱的,也会使双边互动陷入向下循环的安全困境,或者说向上循环的防务竞赛。

  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到底如何才能防止安全困境导致悲剧性后果呢?

  首先,要客观地看待对方。中印两国应该相互承认对方正在崛起这个事实,企图中断对方的“崛起”进程是会引起严重后果的。

  “崛起”本身就意味着利益的扩展,不管印度愿不愿意,中国都不可能退回到喜马拉雅山以南,对次大陆和印度洋事务不闻不问。而中国也要承认印度在南亚地区的特殊地位---领土、人口、实力超过其他所有南亚国家总和的印度,对南亚和印度洋的秩序建构负有特殊责任。

  其次,要准确界定双边关系的性质。50年前常挂在嘴边的“印地秦尼巴伊巴伊”(印中人民是兄弟)已经不再,“坚固篱笆带来好邻居”,这句话在国际关系领域同样适用。同时,中印关系也不应该像30年前那样剑拔弩张,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准确地说,中印关系并不需要一定“能到哪里去”。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印度很重要,因此要稳定和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印度很重要,就此引申出来的结论最多也只能是“中印关系很重要”,但重要的双边关系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是两个概念,在对抗与合作中达成平衡的双边关系可能也是重要的。

  在明确了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中印两国要做的事情还有两件:第一,要增强透明度,明确对对方的要求,防止出现战略误判。战略模糊的确能带来更大的行动空间,但也会增加风险,因为对方在无法明确知道什么才是“红线”的情况下,跨越“红线”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实际上,在博弈当中,弱者才需要保持战略模糊,而制定规则的强者需要做的是将游戏规则明确化。既然至少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仍然在大部分领域领先于印度,这个工作就应该由中国来完成。

  第二,中印双方都要承认安全困境的必然性,不要奢望中印之间能通过某种“一揽子协议”解决所有问题。对于两个存在领土争端、贸易分歧、地缘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的大国而言,“一笑泯恩仇”是不现实的。安全困境在任何两个相关的行为体当中都存在,不见得是一种异常状态。安全困境所需要的是“管控”,而不一定是“解决”。能够控制困境就已经足够了,当然控制困境需要的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一是善意,二是支持善意的实力。

  具体到前面引述的三次“孤立事件”,中国应该采取的态度似乎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对于所谓“封锁安达曼海”的主张---印度能向东,中国为什么不能向西?对于印度总统的“阿鲁纳恰尔邦”之行---告诉新德里,我们不高兴;对于“神圣矩阵”推演---关我们什么事?所谓兵棋推演翻译成英文,不就是“战争游戏”吗?

  而对于所谓“10年必有一战”的说法,或许中国应该请这个预言的支持者回顾一下历史。6年以前,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纽约的抗议者们打出了横幅“Making Love, Not Making War”,意思是说要做爱,不要作战。其实战争和爱情的最大区别在于,爱情一定要你情我愿才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而战争,只要一方“有情有意”就足够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学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印度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