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彪 黄祥红 本报特约记者 夏群良
编者按:高技术战争对气象水文保障的依赖,使气象兵从幕后日益走向台前,“兵马未动,气象先行”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军的气象水文空间天气事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撑下,正向着定时、定点、定量、精准预报的方向阔步前行。
●冰雪压城关键时刻力荐运输机救援
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罕见雨雪冰冻天气肆虐我国南方大部,公路中断,火车停运,数百万旅客滞留途中。南方电网相继瘫痪,城镇断水断电,灾区一亿多人的生活保障受到严重威胁。
抢修电力成为最紧迫、最棘手的任务,多个省市的领导请求部队派遣军用直升机火速驰援。冰雪压城,千钧一发。总站气象水文专家们此时却愈发清醒冷静。到底能不能出动直升机救援呢?经过专家组反复会商,他们力排众议:灾害救援大敌当前,心情可以理解,但救援行动必须讲科学。当时南方的低云、冻雨、冰雪天气极易造成直升机飞行事故。而出动运输机可以快速穿越易积冰区域,减少因飞机积冰发生飞行事故的危险。专家组的建议迅速上报总部。不久,大型运输机搭载专业电力部队和装备驰援南方,安全、迅速、有效地投入到了救援行动中。
●抗震救灾准确预报灾区14次降水
2008年5月12日,一场强烈地震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汶川。地处震区的气象台业务完全瘫痪,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如何组织救援?
总站在震后2个小时就紧急制作《四川汶川地区天气预报》送达总部应急指挥机构,为调兵遣将提供了及时的气象保障。
震后第二天,总站主任张建川率专家组随总参气象水文局局长李福林赶赴一线,实施现场气象水文指导。
5月17日上午,抗震救灾联合气象水文保障指挥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受灾最重的汶川、南坝、北川、绵竹、安县紧急派遣军地联合野外机动气象分队,每支分队由1名预报员、1名观测员组成。这是我军首次以军地联合形式派出气象分队执行重大抢险救灾气象保障任务。
18日,气象分队携带便携式野战气象观测仪、海事卫星电话和其它保障用品,飞赴震中设立观测点。很快,五个重灾区震后一周后第一份记载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与能见度的天气实况传到了联指气象保障组,不仅为部队空运、空投和机降安全提供了现地保障,而且为专家组分析预报天气提供了最新资料。谈及此次救援,总站主任张建川感慨万千:“震区处于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交汇之地,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加上原本稀疏的气象观测站又遭到严重损毁,气象资料极为匮乏,预报难度大,尤其对于远程预报更难。总站预报保障组结合5个野外观测点传回的最新气象资料,综合运用数值预报系统和总结出的经验指标,组织天气会商,准确预报了5月13日至6月下旬的14次降水,准确发布了8期强降水警报,其中有4次是提前3天作出了预报,为救灾指挥部科学指挥提供了保障”。
●奥运开幕精准预报“鸟巢”无雨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北京地区持续闷热,雷雨频繁光顾。在全球瞩目的开幕当晚,天公究竟会不会作美?8月7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权威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8日下午至傍晚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雨,晚上不排除“鸟巢”有降水的可能。囿于此,“鸟巢”场馆工作人员给每一名观礼嘉宾都准备了雨具,甚至总导演张艺谋也计划取消一些空中表演节目。
面对复杂天气形势,总站果断地坚持发布自己的预报:8日下午16时至18时,北京及周边地区有阵雨;18时至24时,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但“鸟巢”附近无降水。
军中无戏言。夏日的天气可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然而,总站专家对自己的预报却充满自信,信心的背后缘于强大的技术支撑。自从把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以及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资源整合后,总站的“三位一体”气象保障体系已经实现了定点(机场大范围)、定时(哪一时哪一分)、定量(多少毫米降水量)的精准预报,说话的底气自然与众不同。
事实证明,他们预报的精准度令人叹服,整个开幕式,雨水像是有意眷顾北京,在“鸟巢”周边擦身而过。在整个奥运气象保障过程中,总站精准服务,夺得了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竞赛第一名,并被评为奥运保障先进集体。
●穿云破雾全球牵线规避台风
奥运气象保障刚落下大幕,“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保障任务接踵而至。不料想,“远望”号测量船刚出长江口,就迎头遭遇了台风“森拉克”的坏脾气,原定航线无法通过。国内外气象部门预报台风路径分歧较大,是停两天走还是顶风强行通过?紧急时刻,总站专家组通过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查看了任务海域几十年来的台风路径图,并组织专家联网会商,推断出了台风路径及影响范围。总站的预报为“远望”号测量船改变航线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航行安全和准时到达任务海域。
几乎同时,另一艘“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太平洋也遭遇了热带气旋。狡猾的气旋移动路径异常诡异,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了全球气象水文信息资料库这个法宝,再加上卫星实时监控,总站专家组总能掌握该气旋的移动路径及影响范围。最后,测量船通过几次惊险地绕行,成功避过了该气旋。
总站政委徐庆宏告诉笔者:作为一支“预言部队”,“预言家”可不好当。预言对了,可服务于“打赢”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预言错了,战时可能葬万马于鞍前,平时可能致百姓于恐慌。尽管困难重重,风险巨大,但总站边组建边形成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重大的“预言”任务。在此过程中,部队的使命任务也正由陆地向海洋和空间拓展,保障手段也正向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迈进、向体系综合集成转变,逐步构建起了陆地、海洋、空间“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正在成为全军气象水文空间天气的预报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