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文萃: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05:56  中国青年报

    我们的差距大了去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说只是“略感欣慰”,那是因为胡文萃不习惯把眼光放在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上,而习惯于盯着世界上同领域中最先进的东西。

    所以,每当记者提到试验区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让作战部队进入试验区,提前进行理论培训并与专家一起参与试验,缩短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让靶场这支试验部队当蓝军,与作战部队进行对抗演练、对靶场进行试验、训练、演练‘三场合一’转型”等一系列创新改革时,胡文萃都会立即指出:发达国家早就这么做了,那个是某外军早多少年的做法了。我们的差距大了去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这种“前沿意识”是成功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但一个司令员、一个国家武器试验靶场的领导者,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并以此去影响他的下属,所取得的效果就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本身了。

    去年8月,出差在外的胡文萃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听了您的讲课,我都想哭。”发信人是试验区某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艳超。

    一向反应灵敏的胡司令这回却没反应过来。去年8月22日,胡文萃结合多媒体课件,手持自己亲手撰写的讲义,给全试验区科技干部上了一课。他用详实的数据资料,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进行细致分析,对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艰辛历程一一道来,200多幅国内外军事装备图片生动形象。

    这一课怎么会让刘艳超这位高级工程师想哭呢?胡文萃让随行的一位科长致电刘艳超。刘艳超在电话中说,这一课不仅让自己领略了司令员的渊博学识,更被他胸怀民族安危和国家战略利益的坦荡人生境界所打动,并自责自己“缺少军人应有的忧患意识”。

    胡文萃的“前沿意识”震动了试验区的新生代科技干部,“这一课之后,好多小伙子见到我表示惭愧,说这些本该是他们年轻人干的。”说到此,胡司令难得地笑了。

    他对妻子的评价是三个“还行”

    胡文萃的妻子邹青是试验区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胡文萃对妻子的评价是三个“还行”。邹青说起自己的工作,就是“参加100多次导弹发射遥测从没出过差错”。再问,她想了想说,干我们这行,事业很神圣,工作很平常。

    试验区了解情况的人告诉记者,邹青其实挺不容易的。胡文萃没当司令时是业务骨干,忙!当了司令,更忙!邹青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家庭。

    她本人不是科班出身,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她6次到工厂、科研所和院校学习,凭自身努力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对某型导弹的遥测设备进行测试时,她及时发现设计缺陷20多处,提出的改进建议均被采纳。她领衔承担和参与的“遥测数据网络传输与综合分析系统”等10多项科研课题,绝大多数被推广应用。

    去年11月,邹青连续两天出海参加试验,她刚拔过牙,缝了3针,脸肿得变了形,不能吃东西,饿得直发晕。可是船一靠码头,她就直奔数据处理中心。她患有心脏病,每次出海都带上药,并找到潜艇上的医生,交代抢救方法,同时要求医生“不要告诉别人”。

    在执行某型装备试验的数年间,胡、邹夫妇天天早出晚归。为了让正在上中学的儿子按时起床,邹青想了个办法,把家里的3个闹钟依次间隔两分钟定好闹铃。“3个闹钟,不怕叫不醒他。”

    记者向邹青核实这些事,她笑笑说:“这些算啥事迹呀,我们这儿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她和丈夫保持得挺一致的。

    邹青向记者道出了夫妇俩不愿意接受采访、不愿意被“宣传”的原因:一是大家都这么干的,我俩没啥特别的;二是怕被“拔高”;三是怕报道之后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打破。

    记者问她,如果你不站在胡文萃妻子的角度,而是作为试验区的一名普通科研人员,你认为胡文萃值得报道吗?

    “太值得了!”邹青脱口而出,“他干得太苦了!他责任感太强,工作太认真,又追求完美,所以特别累。我也经常劝他不要太拼命,他不听。每次任务结束后,他就要病一场,都成规律了。医生说这是有任务时神经太紧张,任务一完神经猛然松弛造成的。”

    为了导弹发射试验,胡文萃夫妇经常需要一同下潜艇出海。作为女人,邹青想得多一些,有一次,她问丈夫:“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就不信我们的儿子没人管。”胡文萃答。

    从此,夫妇俩不再讨论这个话题。知夫莫若妻。采访中,记者发现,胡文萃确实特别认真,凡事都要求“准确”。

    尽管“非常不愿意被宣传”,但有关部门将整理的关于他们夫妇的材料给他本人审阅时,胡文萃以一贯的认真,一一细读,并在一些事例旁作出“此事不宜公开”、“此处与事实不符”等标注。

    某年,我国新型潜射导弹发射试验,导弹只飞行了数十秒钟便凌空解体,坠入大海。当时只是助理工程师的胡文萃与两位同事一道攻关,拿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直到1988年潜射导弹发射成功的3年里,胡“一直在推销我们的成果”,并终于获得专家们的认可。当年年底,胡文萃因此荣立二等功。

    1982年从地方高校毕业走进军队,胡文萃参加了某型导弹的全部试验任务,参加了某“撒手锏”武器在海军靶场的全部试验,成为海防导弹试验领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担任过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武器装备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委等多项职务。

    面对记者细数的这些成就,胡文萃一声长叹:“我干的这点儿算什么呀,多少人干了一辈子,比我干的多多了,却没看到成功的那一天!”

    这一刻,胡司令那双老是瞪着的眼睛泪光闪闪。本报记者 李雪红 通讯员 蔡年迟 毛敬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武器 试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