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他:“这样做,不怕得罪人吗?”胡文萃回答得干脆:“不怕!我就认准一条,不能对不起参战将士!”
以往,反舰导弹攻击靶船试验,靶船的位置是固定的,方位是已知的,雷达反射面积大。
“打这样的‘死靶’,能检验出高性能的导弹吗?”胡文萃的担忧发自肺腑:“战场上,敌人会仰起脖子,傻等着你来砍吗?更不要说未来战争,舰艇将是隐形的,复杂电磁环境会贯穿全程。”
胡文萃提出:着手研制具有不同反射特性的快速机动靶船,实施近似实战条件下的供靶、试验。如今,试验区的导弹试验方法、手段正日益接近实战。
或许是丈夫的精神感染了妻子,或许是相爱的人总有相似的地方,在事关导弹质量的问题上,邹青的眼里也容不得沙子。她凭着敢于较真的劲头,先后发现测试程序及技术资料中的错误,提出的20多项改进建议均被采纳。
“就是累死,也不能让试验耽搁在自己手上”
许多战友说:“胡文萃夫妇都是干起工作来敢玩命的主儿。”
一次,胡文萃在潜艇上突发腹痛,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只得从潜艇里爬了出来。
原来,他患了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后,胡文萃未等伤口痊愈,就急切地跑回导弹发射阵地。
那天,他正在潜艇上上下奔波,腹部的刀口突然裂开了,疼痛钻心。在码头卫生室,胡文萃请军医进行了简单的清创和包扎后,又上了潜艇……
长期超负荷工作,使邹青患上了阵发性心跳过速,发起病来心跳每分钟一百七八十次,多次被送进医院抢救。但每次治疗结束后,她都请求医生保密,因为担心组织上不再让她上艇。为防不测,邹青每次出海都悄悄带上急救药,并交代军医抢救方法。
有人劝他俩:“工作永远干不完,何苦这样拼命?”
胡文萃说:“就是拼命,还能干几年?!导弹试验是天大的事,就是累死,也不能让试验耽搁在自己手上!”
有人开玩笑说:胡文萃对导弹比自己的儿子还熟悉。他是个目光盯着世界的人。他的电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先进导弹“资料库”。
知彼长,方能知己短,方能励斗志。胡文萃夫妇的最大心愿,就是锻造更多更先进的海上利剑。
一次导弹试验,万事俱备、只待点火。突然,阵地上下起了大雨。“天公不作美,赶快下令撤收吧。”有人建议,胡文萃却没有反应。因为他清楚,下个撤收命令很简单,可是,试验不知又要延期多少天。因为每次试验,都涉及扫海、禁航等工作,要协调军地多个部门。为了加快新装备研制进程,他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最后,他果断决策:利用降雨的间歇进行发射。导弹试验终于如期成功进行。
为了让新装备早日诞生,胡文萃一反流行的技术封锁做法,毫无保留地把技术资料无偿提供给某导弹研制单位,使研制试验进程大大加快;为了让新装备早日形成战斗力,他力促接装部队尽早进入试验场,结果,导弹未定型,部队已经实操发射3枚导弹。
渤海之滨、青山脚下,坐落着试验区的导弹技术阵地。走进工房,只见西侧的墙壁上挂着一面80平方米的大国旗,对面则是一幅巨型壁画,其上长城逶迤、华表耸立,上书11个金色大字:“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人油然而生庄严之感。这个创意就出自胡文萃。
每次导弹发射技术准备时,邹青都在这里参加技术测试,胡文萃则要和上级机关、研制单位、保障部队的同志在这里召开协调会。各方对技术的认识不同,立足点和利益有别,难免产生分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胡文萃总会抬起头来,默默地指指高悬的国旗和耸立的华表。一位研制专家说:“很多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只要看这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