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李峰在歼十战机发动机停车的特情下,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而是驾驶战机成功迫降。李峰为何没有选择跳伞,而是用生命去保全战机,国产歼十的质量是否经得起考验,这些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对此,几位中国空军航空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李峰驾驶歼十迫降成功进行了解读。
迫降成功 头个电话打给师傅
徐勇凌,空军某部副参谋长、特级试飞员,曾是歼十战机的试飞飞行员。李峰是首批接装歼十飞行员中的一员,也是徐勇凌带飞的6名飞行员中的一个。3月7日,当李峰驾驶歼十战机空滑迫降成功后,徐勇凌马上给他发了个短信,大致内容是“恭喜啊,你是让我钦佩的英雄”。徐勇凌本以为当时李峰会被许多人包围着,非常忙碌。没想到,他却意外接到了李峰的第一个电话。这名腼腆又朴实的飞行员在刚刚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后,对他的师傅说的第一句话是:“没啥没啥,也许是运气。”
歼十招飞 他的考试成绩最好
在徐勇凌看来,李峰此次空滑成功并非偶然。他告诉记者说,李峰是个朴实的农民孩子,小时候不爱哭,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加入空军后,他变得很爱学习,什么事都要从脑子里过一下。有一次空军进行三代机空滑迫降地面模拟训练时,李峰也参加了训练,当时其他飞行员都只是上去飞,谁也没有提问,只有李峰问教员模拟空滑迫降的发动机转速是多少,并将数据记在心里,此次迫降时他将转速控制为85%,为延迟发动机停车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歼十招飞行员时,本来没有他,但他主动要求加入,并且考试成绩最好,成为首批歼十战机的接装飞行员,因此空滑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平时用心、好学的结果。
1999年1月9日,李峰在驾驶飞机起飞过程中,压缩机叶片打坏了油箱,飞机冒烟,李峰当即决定停止起飞,应急打开机舱盖,并迅速从战机撤离。当他跳出来后,飞机很快起火,这是又一次死里逃生,说明了他反应机敏迅速。
地勤配合 50多人一起扛起机头
此次成功迫降离不开地面指挥,当时在场的共有三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指挥,一名在透过塔台玻璃进行观察,一名在塔台上管理,还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跑到跑道侧方进行观察,所以当时指挥时两次“往后退”的指令是由两名指挥人员做出的,可以说离开空地配合,迫降不可能成功。
当李峰迫降十分钟后,有另一架飞机要降落在跑道,时间紧迫,50多名空军工作人员扛起机头,将战机推离了跑道,场面非常感人。晨报记者 康健
对话李峰
挽救飞机
我拼尽全力
问:发动机停车坐在驾驶室里面看到的景象是什么?
李峰:首先是发动机声音开始减小,紧跟着转速开始下降,灯光在闪,包括停车灯以及警告灯在闪,很多红灯都在闪。座舱里也冒了两股烟,紧跟着座舱内各种显示数据就消失了,然后无线电就中断了。
问:当时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李峰:大概高度在1160米。
问:是不是有规定高度在两千米以内飞行员就可以跳伞了?
李峰:我们驾驶守则上是这么写的,如果两千米空中停车或者两千米开车没有成功,我们就可以选择跳伞。
问:有这样守则的规定,我觉得本能反应应该是逃离这个危险环境。
李峰:我认为每个飞行员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是想到跳伞,因为我们飞行员跟飞机都是有感情的,而是想到怎么保全这架飞机,当时也没有想过多。
问:当时通讯中断了有20多秒的时间,如果通讯始终没有恢复的话,最终的结果也会一样吗?
李峰:即使无线电没有恢复,我还是要尽我最大努力,去挽救这架飞机。据央视《新闻会客厅》
专家释疑
国家从未禁止
飞行员特情跳伞
是英雄也做好了两手准备
空军某部副参谋长、特级试飞员 徐勇凌:根据空军训练手册和条例规定,战机在两千米空中停车或开车没有成功就可以跳伞。实际上,李峰在做三转弯的过程中,手是扶着弹出手柄的,也就是说,他做着跳伞和迫降两手准备,后来确认了战机能够迫降成功,他就全力以赴去操作迫降,即使是英雄也做好了两手准备。武器装备是飞行员的生命,但飞行员自身的生命更为重要。当无法保全装备完好时,我们现在的法规鼓励飞行员保全生命,选择跳伞。李峰之所以决定迫降,是因为飞行员对战机有深厚感情,本能的意识就是先保全战机。此外,失去控制的战机会撞向下方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和军营,他选择迫降,是为了避免更多人伤亡。
以此衡量歼十质量不公平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陈洪:众所周知,歼十是我们的国产最新型的战斗机。这种飞机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凝聚了科研人员、工厂技术人员、工程人员以及飞行人员和部队的机务人员的心血。我们国产的最新型歼十飞机的各项战术技术性能指标都和世界第三代战斗机在同一档次上,与国外的一些飞机相比毫不逊色。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它的飞行表演震撼全场。飞机是一种机械,即使世界上最发达的战机同样会出现故障,以此次发生的险情来衡量国产歼十是不公平的。
迫降成功理论价值2个亿
我国空军历史上有三次成功的空滑迫降,但都是在科研试飞中有准备的情况下。李峰此次空滑迫降成功,是我国单发三代机在真实的训练环境下,成功处置发动机停车并迫降成功的第一个案例。机械系统、飞机姿态、大气参数等数据丢失,飞行员完全凭借飞行经验以及大地景物和天气现象操纵飞机并成功着陆,这在我国是首次,并且验证了歼十发动机停车后机械及航空电子系统相关设备的工作逻辑。此次特情处理为所有飞行员树立了正确处理特情的楷模,为我国无动力飞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素材。这次成功从技术角度上的价值来讲,超过两个亿,将来这些宝贵经验会体现成文字。晨报记者 康健/文 沈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