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昆仑山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07:40  解放军报
昆仑山的记忆

昆仑山的记忆

昆仑山的记忆
丁嘉耕

  

  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被授予少校军衔,时任43军128师383团政委。

  

  1988年7月,在唐古拉山口留影。

  

  1988年7月,在海拔4700米的安多兵站冒雪看望部队,风雪模糊了画面。

  真正的历史在每个人身上。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有鉴赏价值的。

  由个人而认识历史与时代乃最佳途径。

  本着这一理念,《人物纪实》栏目以文化为视角,用纪实文学之笔触,构架“过去时”与“现在进行时”两个时空,为时代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肌理;为人物勾勒鲜活面孔,为面孔重述光荣梦想。此栏目,尽展新闻人物和名人大家,以及读者关注的各界成功人士、不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凸现人物的思想成果、人格魅力和时代风采,由此构成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廊”。通过一个个人物激动人心的情怀和精彩人生,忠实地解析心灵和时代风云,让读者感受到这些耳熟能详名字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对一个人的报告,从来不可能涵盖任何一年的记忆,但是,一个人的岁月留痕却可能成为那一年一个难以消失的标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来稿请寄解放军报社文化部,注明《人物纪实》栏目。

  ——编者

  引子

  1988年,刘安元同志在总后勤部任政治委员期间,曾带领机关工作组亲临青藏兵站部检查工作,他用10多天时间,翻山越岭,足迹遍布4000里青藏线,在那里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年来一直深深地镌刻在青藏线广大官兵的心坎上。刘安元同志病故后,许多在青藏线工作的战友都鼓励我把这段经历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既是对老政委的纪念,又是对后人的激励。我反复翻阅自己当时的记录本,同时又采访了当时的兵站部领导以及当时的随行人员。现在我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谨以此文向青藏兵站部一线官兵致以崇高的敬礼。

  “一个也不能少”

  1988年初,刚来总后勤部不久的刘安元政委,看到这样一份来自青藏兵站部的材料:“长期在青藏线工作的部队官兵体质明显下降。最近,我部对驻守在4200米以上的官兵查体3334人次,血压异常占57.8%,心脏阳性体征占59%,心电图异常占64%,高山多血质占72%。另外,兵站部近日还对格尔木大站日月山到唐古拉官兵进行体检,发现100%的人血色素增高,多数增高至25克,有的已增至28克。”据专家说,人的血色素增高到28克,血液就会凝固。恶劣的环境摧残着总后青藏兵站部官兵们的身体健康,充溢着儿女情怀的刘安元将军不忍卒读,搁下材料,“霍”地站起身来,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然后若有所思地凭窗远眺,慢慢地,两行热泪打湿了他的老花镜……

  第二天,他向总后党委提出,由他带领一个工作组,去看望总后系统最艰苦的部队——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

  刘安元政委的健康档案上,记载着两大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事出偶然的是,就在出发前一天,他被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专家诊断出急性疱疹性角膜炎,必须立即住院诊治。眼科专家告诉他:角膜周围出现一串串微小的水泡,这些水泡一旦破裂,将会严重损伤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刘安元说:“我已经安排好了去青藏线的行程,不能变了。”将军还嘱咐保健医生和我们工作人员,不得向外界包括他的夫人老于透露他的病情。

  1988年6月19日,我们陪同刘安元政委乘飞机到达西宁。不久,他就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头晕目眩,两眼充血。我们看到将军那红红的眼球,心里真为他的健康暗暗担心。兵站部领导和医生们也看出来了,纷纷劝他,这次来就在机关和海拔较低的地区转转,不要到唐古拉山等严重缺氧地区去了。因为首长的疱疹性角膜炎正处于急性期,高原缺氧,会使疾病加重,留下后遗症。刘政委说:“青藏线生活这么艰苦,官兵们常年生活在那里,连生命最需要的最起码的氧气都吃不饱,我不看他们心里不安啊!我们都有自己的儿女,如果自己的亲骨肉生活在生命的禁区,哪个父母不心疼啊?子女和官兵,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官兵们的亲人不在身边,我要代表他们的亲人去看望他们。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交给部队,我们要负起责任来,好让他们的家人放心呀!”他指着一旁的时任青藏兵站部政委的杜克安说:“这次来,不管冒多大的险,只要有战士住的地方你们都得让我去,一个也不能少!”

  第1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