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公布空间实验室实体引发美国专家深切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 09:45  青年参考
资料图:嫦娥一号撞月示意图
资料图:嫦娥一号撞月示意图

资料图:天宫一号太空舱模拟对接
资料图:天宫一号太空舱模拟对接

  2月27日,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实体画面;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国外媒体纷纷聚焦中国空间技术及其运用前景。有人担心,这会让中国在太空争夺中抢占军事先机;也有欧美航天专家唱衰中国航天,说“嫦娥一号”撞月有“疑点”。

  说“天宫一号”重在军用

  2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各大系统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去年12月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中国计划在2010年底发射一枚名为“天宫一号”的目标飞行器,争取在2020年初步建成载人空间站。

  3月2日,美国知名航天报道记者克莱格·科沃尔特在“航天飞行现状”网站上刊文,对将于2010年升空的“天宫一号”进行分析。他说,中国空间站研发的领军力量是解放军总装备部,“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完成‘天宫一号’各系统的研发,地面模拟空间站也很快完工。”然而,科沃尔特将目光锁定“天宫一号”的“军事用途”上,说“天宫一号”平时将自动运行,而中国军方的航天员会定期前往空间站,取回“可能是侦察图像或其他传感器捕捉的数据”。他说,中国至少有1艘无人“神舟”飞船装备了军用的太空情报监听天线阵。

  科沃尔特认为,中国航天还有“政治目的”,那就是向全球发出政治信号——美国很快会跌下航天引领者的地位。因为“天宫一号”的预定发射时间,正好是美国航天飞机有5年不能升空的“断档”。按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现有航天飞机在2010年前全部退役,新的载人航天飞机在2015年前不可能升空。在这个空档期内,中国人可能会占有航天优势。

  咬定中国空间站“军事用途”的科沃尔特究竟是什么人呢?据“航天飞行现状”网站介绍,他现任“航天飞行现状”网站的资深编辑,在美国著名的《航空与航天》周刊任资深编辑近37年,曾多次报道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的航天进展状况。

  撞月真实性无端被质疑

  与高喊“中国太空威胁”相伴而生的,往往是对中国航天成就的各种质疑。“嫦娥一号”在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撞月成功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3日引述欧美多位航天专家的话表示,“嫦娥一号”撞月有“疑点”。

  据《新科学家》杂志记者理查尔·科特兰报道,“嫦娥一号”撞月成功,使得中国探月堪比欧洲航天局“SMART-1”号。那个航天探测器曾于2006年撞了月球,由于“SMART-1”号的撞月计划提前公告,多国专家都对撞击进行了观察,捕捉到撞击时的闪光,监视被撞月表的飞溅残骸。然而,美国航天专家凯利·比蒂说,撞月一般会选择夜间,但“嫦娥一号”撞月却在白天进行,不容易让人观察到。其次,国际航天界此前根本不知道中国“嫦娥一号”撞月的计划。英国布朗大学教授、日本和印度探月项目成员卡尔·皮尔特说:“我不知道中国的撞月计划,所以没有准备好观察中国撞月时产生的影响。我希望将来的其他探测器撞月时提前预告一下。”

  不过,有欧洲航天局“SMART-1”项目专家认为,“嫦娥一号”撞月选择时间上并不奇怪,因为撞月是对工程师和地面控制系统的一个“极大考验”,撞月的时机选择“并不能真正事先预告”,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就下指示令其撞上月球表面,所以不能因此质疑中国撞月的真实性。

  参 考 资 料:“嫦娥”为何撞月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踏上“奔月”旅程,到2008年10月完成预定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后,状态良好。为了给后续任务积累数据和经验,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此前,美国、欧洲和印度分别完成了撞月。但“嫦娥一号”是已经撞击月球的探测器中最重的一个,净重达1.15吨,前几个撞月探测器的重量都没超过1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朱毅麟说,“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速度约为1.68公里/秒。通过地面控制实施变轨,让其冲着月球表面飞行。几分钟内,“嫦娥一号”就能以约1.68公里/秒的速度轻微撞击到月球,通过地面高分辨率的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撞击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说,“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现在已经超期服役将近200天,卫星所剩的燃料也比较少了,因此在燃料耗光前需要及时操控其撞月。现在的撞击点在月球赤道附近,而且是面对地球的一面,很利于地面观测。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美国 太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