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宇
2008年,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学员代表,前往美国西点军校,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国际学员周活动。虽然只有短短10天,但是这所世界著名军校还是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校园
西点军校所在的西点镇曾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看着那些堡垒式的学员宿舍和教学楼,眼前似乎就浮现出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斗。
徜徉于美丽的校园内,一座座西点名人的雕像矗立在各个角落。这些昔日叱咤风云的将领,如今都化为一座座雕像,默默地注视着古老的校园。
绝佳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人文氛围,浓厚的历史底蕴,让今日的西点军校不单单只是美军指挥人才的摇篮,更让这里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短短几天内,我就见到了很多批游客来到这里参观。
西点军校的学员们
A。惊人的自觉
对于美国大兵,我从前有种错误观念,总觉得他们自由散漫、目无纪律。来到西点后,这种印象很快就被扭转过来。
西点军校没有晚自习,过了晚上6时,就是学员的自由支配时间。你可以去埃尔文训练中心做运动,也可以到图书馆看书,或者在寝室里上网冲浪、打游戏,甚至可以蒙头大睡。
然而,我却没有看到一个沉溺于打游戏的学员。到西点的第一天晚上,负责接待我的学员David并没有尽地主之谊,领着我在校园里逛逛,而是抱歉地说,他要准备明天的讨论课程,晚上还要“开夜车”。当天晚上,我去其他宿舍串门,看到学员们也大都在学习。看来,他们也是同样勤奋刻苦、努力上进的。
第二天早上5点30分,我早早爬起来跟着David参加他们的训练。一路小跑到埃尔文训练中心,很快人就到齐了。负责组织的骨干交待完今天的训练任务,大伙就散开了。我问David,你们的训练没有人管吗?“骨干下达完今天的训练任务,剩下的事情就都是你自己的了,没有人会去监督你,只要你不担心自己掉队,你大可以回去再继续睡觉。不过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及格是会被退学的。我想没人愿意灰溜溜地回家吧?”David回答说。
果然,在学校内的各个训练场上,学员们训练得热火朝天。一些女学员更是练得气喘吁吁,满脸通红。虽是女学员,可她们的训练量一点儿不比男生少。我看到一个女生练得有些头晕,被人扶到一旁休息,可是不到1分钟她又回到了训练场上。
B。坚韧的自强
到西点的第二天,我认识了Alley。她和David同一个系,据说是系里最出色的学生。见到她时她正拄着拐,原来几天前训练受伤了。“希望我没有成为你们男士的负担。”她和我们开玩笑说。
在西点校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打石膏、缠绷带的学员。他们不需要其他人帮助,自己拄着拐杖在一栋栋楼间往返。并不是西点人冷漠,当你要去帮助这些人时,往往也会被婉言谢绝。Alley告诉我,作为今后的军官,在战场上负伤是很正常的,他们要学会自己应付这些伤痛,尽量不给战友带来麻烦,更不能成为团体的累赘。
C。严格的自律
一次,几名西点学员带着我们这些国际学员到校外的小咖啡厅吃夜宵,当时已临近午夜,第二天又是我们离开美国的日子。按照常理,我们可以在校外畅谈许久,但是待了不到1个小时我们就开始返回。他们解释说,虽然也想多陪陪我们,但是他们只请假到夜里1时,必须按时返回。路上,我问David有人查夜吗?他说没有,一切都靠自律,但不能因为没人监督就破坏纪律。
独特的管理体制和育人模式
A。以培养领导能力为中心
在西点学员日常生活、工作和训练中很难看到军官的身影,学员们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管理工作,军官只负责指导和检查。David曾开玩笑对我说,西点的军官都比较懒,什么事儿都让学员自己做。
我在西点待了10天,只见到过校长、教务长和国际学员周负责人3位行政军官。一次射击训练,我随David一起前往,一路上,不论领枪、开车前往靶场,还是装卸载、填弹、射击等一系列过程,均没有军官参与。我问David这样没人监督指导会不会出安全问题,他自豪地说,组织、监督的人就是学员自己。等他升入四年级,他也会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
西点的学员队是四个年级混编的队伍,为的就是方便高年级学员管理低年级学员,这既解决了机构冗繁的问题,又能将领导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四年。
正是“培养领导者”这种核心育人观念,使得西点军校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战场指挥官。David告诉我,他们一毕业就有可能被分往伊拉克,没有时间去适应战场。作为军官他们有责任带领士兵去战斗,所以必须在学校里学会怎么做。
B。小班教学效果显著
西点军校实行小班教学,一个班多则20多人,少则几人,课堂上学员和教员共同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我在西点军校上的第一堂课是化学基础。上课前,教员让大家根据昨天布置的任务进行自由讨论,学员们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与其他人探讨时,教员在边上旁听和指导。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一堂课下来,我能体会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可贵的是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去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教员的讲解十分有趣,他将化学分子和原子比喻为不同性格的人,然后让他们相互结合、补充、影响,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整堂课笑声不断,一点也没有基础科学的枯燥和乏味。
C。紧贴实战的军事体能技能训练
来到西点,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他们的射击训练。
一天下午课后,David问我愿不愿意去观看他们的实战射击训练,我表示愿意。
靶场设在一个山坡上,车开到坡下,人们就开始从车上卸下装备和物资,进行训练前的最后准备。这样的实战射击训练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组组员在射击前需要进行分工,向山坡上运送装备和物资,另外还要有两名学员装成伤员,由其他学员负责抬上山坡。
经历过一番负重冲刺,大家气喘吁吁地来到靶场。这时,靶场管理人员开始组织大家领取弹药,准备射击。每人要用立、跪、坐、趴四种姿势进行实弹射击,所有人员射击完毕后,计时结束。David把他们用的靶纸取下来给我看,这张靶纸上还有奥妙:这是一张可以在不同距离进行射击训练的靶纸,上面标着25米、50米、100米三种不同的靶,学员根据自己的距离自行选择射击哪一种靶纸。
David他们组的成绩不好,还需要加班训练。组长总结了这次训练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定下了下次训练的时间。David说,他们军事训练,包括射击训练在内,都以增强实战能力为出发点。
D。校训的力量
不管有没有到过西点,很多人对西点军校的校训——“职责、荣誉、国家(DUTY、HORNOR、COUNTRY)”并不陌生。
在西点,这3个词随处可见:衣服、旗帜、纪念品、文具……甚至在纸巾上也能看到。校方以此来向学员们强调校训,对学员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教育。我问David他们有没有定期的思想教育,他摇了摇头,“校训已经告诉了学员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
E。加油陆军,击败海军(GO ARMY,BEAT NAVY)
在西点所有醒目的地方——训练场、教室、宿舍、食堂、体育场的观众看台、学员商店卖的商品,甚至在校长家的篱笆上都有这句响亮的口号。
乍看上去,这条标语让人费解,难道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的海陆两军之间有什么过节?如果不提美国海陆两军之间的橄榄球年度对抗赛,恐怕很难完全理解这两句口号的意义。
美国海陆两军橄榄球对抗赛从1890年开始,参赛双方是西点军校和设在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这项对抗赛到今年已是第109届了。它在美国是一项名副其实的“传统赛事”。
每年年底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费城,就为观看一年一度的海陆军校争霸赛。久而久之,“加油陆军,击败海军”就成为了西点军校拉拉队的口号。继而,成为西点人爱校的一种标志。
走在西点校园内,时常有热情的西点学员过来和我打招呼。最后,他们都会说一句“GO ARMY!”开始时,我并不了解内情,David和我讲过后,再听到这个口号,我会毫不犹豫地回上一句“BEAT NAVY!”对方听了,常常脸上会露出高兴的神色。就是这句简单的口号,凝聚着西点人对这方热土的爱。这样的爱校教育,比什么都来得实在!
F。强大的硬件设施给予保障
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的硬件设施自然不在话下。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
在西点军校的管理系统中,命令和消息全部通过电话、广播和网络传达,口头传达已经被抛弃。宿舍中,每位学员都配有能拨打国际长途的电话和接通互联网的电脑。David的电脑基本不关机,他每天起床和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浏览信箱,看有没有新的通知或命令,这种方便快捷的传达方式省去了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提高了管理效率。当然,这种高度的信息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硬件支持。因具备完善的校园通信网络,西点的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够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