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波 彭赳
近年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装备全部转型,所有艇队人员岗位全部调整。支队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即:革新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新的适应新装备性能的训练模式,建设实时高效的新装备保障体系。目前,该支队新装备已经完成全训,完全具备一击命中的能力,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了装备转型任务。
超前培养机制让新装备不再等人才
为了让新装备不再等才人,支队早在新旧装备更替期间,就组织人员搭乘新装备的“车”,采取换岗见学、定期代职、随艇训练等方式,超前储备和培养新装备人才。
近年来,支队投入上百万元帮助官兵学习提高。开设了学习升级班,为官兵提供资料,免除学费,聘请老师为官兵授课。通过自考、函授、远程教育,实现学历升级的官兵,支队一次报销50%的学费;成绩优秀的给予全免。实行“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岗位上练”的方法,选送部分优秀人才到院校培训、上级机关见学、兄弟部队交流、科研单位见习;聘请了中科院张仁和、李起虎等数十位院校或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支队授课;利用厂家来支队维修的有利时机,组织官兵跟班作业、跟进学习。超常规的人才培养、储备举措,使艇员们很快就能驾驭新装备到海上训练,大大缩短了训练周期。
新训练模式让新装备充分发挥潜能
战法只有紧跟装备和未来战争模式变化而变化,新装备作战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为此,他们成立了由支队长王再杰、政委张平担任组长的战法攻关小组。
首先是训练时间向训练效益转变。新装备归建以后,他们经常组织数艘潜艇连续进行海上集训,数艇同时拉到海上,以锚地作为补给和休整“基地”,固定机关训练指导小组成员跟踪指导,使各艇每天的海上训练时间比早出晚归训练增加,训练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其次是近岸海区训练向中、远海区训练转变。结合战备巡逻任务,组织数艇以连续昼夜航行方式到中、远海区进行训练,提高了潜艇在中、远海的训练水平。他们还由近岸训练为主向远海训练为主转变、注重科目训练向课题训练与科目训练并重转变,并把依托模拟训练与到复杂海区从严摔打结合起来,训练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场上的10多种新战法,取得34项战法训法革新成果。
新训法换来的是新装备在重大任务中的优异表现,原计划在3年之内完成训练任务的数艘新型潜艇在1年内完全形成了战斗力,并创造了某新型潜艇远航、某新型潜艇首次试射导弹命中目标等多项第一。新保障体系让新装备随时能战斗
针对新装备保障要求,他们把提高保障质量、缩短保障时间、增加保障效益作为关键寻求突破,重点从自动化和低消耗上改进和创新。摸索并建成了“三站一体”的新型军港保障模式,把新建成的能量站、充电充气站、纯水站通过集控室的电脑自动指挥运转,实现保障自动化。其生产的电、高压气、纯水等资源则通过码头指挥所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低消耗,整个保障体系能在24小时应对新装备各种保障要求。
支队还研发出集约化保养设备及集约化保养模式。为了适应新装备训练时间长、强度大、频率高的特点,他们专门成立了新装备养护队,主要担负出海归来潜艇的集约养护,形成了“进港有人冲甲板、注油自有加油机、涂漆不再用手工、充氮不再费力气”的良好环境,保证了潜艇随时都能拉得出去,随时都能参加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