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一天凌晨2时,海南岛最南端某机场引擎轰鸣,一架运输机向夜空冲去。紧接着,一架架舰载反潜直升机、新型搜救直升机依次升空,拉开了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3种机型同场次夜间组训的序幕。
迄今,该团已经数百次出色地完成了各种重大战备任务,目前已基本实现“由陆基向舰基转变、由单一机种向多机种转变、由勤务飞行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的跨越。
首航西沙,夜航西沙,开辟海空“生命线”
2007年11月14日晚,某飞行团接到上级通报:西沙海域风急浪高,给驻岛官兵运送给养的船只无法出航,命令该团出动直升机为中建岛军民垂直补给。
次日一大早,副团长张士亮和大队长李志勇奉命起飞。航路布满浓积云,飞机剧烈颠簸,机组人员沉着操纵飞机,将900多公斤的物资成功空投,解了守岛官兵的燃眉之急。
还有一次,西沙一名战士多天昏迷不醒,急需转院抢救。为赢得抢救时间,运载这名战士的直升机必须夜航返回,飞行员王绍军主动请缨驾机起飞。
起飞还不到10分钟,航线上风云突变,闪电频闪,王绍军和机组人员时而改变高度,时而穿过云缝,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难飞行,终于安全降落在三亚,为抢救战友赢得了宝贵时间,也首开西沙航线跨海夜航先河。
33年前,在没有导航设备引导、也没有备降机场和可参照地标的情况下,该团李有存机组驾驶老旧的“直五”飞机,安全降落在永兴岛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空地上。至今,该团已安全跨海飞行1100多个航次。
伞降、机降、滑降,南海飞来反恐“神兵”
去年9月21日6时许,海南某地,20名海军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官兵跑步登上两架直升机,在螺旋桨轰鸣声中相继升空。不一会儿,空中绽放出朵朵伞花,点缀在蓝天白云之间。该团首次组织直升机陆地跳伞成功,为海军组织较大规模的直升机伞降训练探索了新路。
团长熊广武介绍说,此前该团就组织了一次战斗输送演练。2007年12月的一天,上级通报:某海岛遭“敌”突袭。海空茫茫,小岛孤悬,该团两架直升机搭载12名两栖侦察兵,隐蔽抵达海岛预定区域,侦察兵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岛上“敌人”被分割围歼。
演练越演越真。去年11月15日,上级通报:我国一艘货轮被“海盗”劫持。该团参谋长邵景山立即驾驶直升机从战舰上起飞搜寻。与此同时,该团另外两架直升机迅速升空,中队长严兵驾机对“海盗船”实施火力压制,副团长焦振军驾机飞临货轮上空,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从天而降,成功解救“人质”和货轮。
紧急援潜,海难搜救,担当“南海救护神”
去年初冬的一天,一场援潜救生训练在海南岛附近海域拉开帷幕。一艘潜艇“遇险”,该团迅速出动两架新型搜救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
领航员白香银和朱志国精心操作导航定位系统与救生电台,很快接收到求救信号。紧接着,机舱屏幕显示出求救目标的方位、距离,并自动指示飞行方向。5分钟后,直升机在海面悬停,空中机械师李志、刘元虎放下液压绞车吊篮,将“遇险”官兵救上飞机。
过去,由于机载搜救设备落后,搜寻目标靠人工目测,不能进行夜间搜救。如今,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新型搜寻救护直升机,使该团海上搜救能力大幅提升。
有一年,受台风影响,海南儋州市73名渔民在海上遇险。南航某飞行团出动两架直升机,连续3天内飞行19架次45小时,搜寻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成功搜救遇险渔民,创造了我海军海上一次搜救人数最多的纪录。
由陆基到舰基,直升机伴随战舰深入大洋
2006年3月10日,南海某海域。一艘正在行驶的导弹驱逐舰上空,一架直升机轻盈盘旋,下降高度,从甲板侧后找准角度迅速下降,稳稳停在飞行甲板的白色圆圈内。从此,该团具备了行进间着舰的能力。
从陆基走向舰基,是南航某飞行团的一大跨越。2007年4月,他们在着舰训练的基础上,又组织了长达两个月的驻舰训练。舰载直升机作为舰艇武器系统的一部分,全程配属作战舰艇编队实施一体化训练。
副团长吴文明介绍说,驻舰训练过程中,飞行人员、地勤人员长期在海上生活,颠簸眩晕,训练强度和难度空前加大。驻舰训练期间,该团多个机组在远海进行了数百架次的静止间和行进间着舰训练,有效提高了舰机协同训练水平。
伴飞战舰走大洋。两年前,南航某飞行团直升机组伴随“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成功出访日本。去年11月,又有两架舰载直升机参加了海军舰艇编队环南中国海远航训练,创下了向远海投送兵力、与南沙守礁部队进行合练等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