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申虎 王会甫 姜超
济南军区某防空旅新型导弹列装之初,为尽快熟悉掌握新装备,旅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派人到厂家进行学习;一方面把厂家技术人员“请进来”,进行现场指导。很快,导弹营的官兵便理解了相关理论,学会了基本操作,并编写了《某新型防空导弹系统操作教程》。
列装第二年底,这个旅首次组织实弹射击。由于该型导弹在基层部队属首次发射,各级都没有实战经验,为此,这个旅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发射现场全程保障,结果打出的4发导弹发发命中,并首开了双车齐射先河。
导弹装备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战斗力,各级领导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也有人对这一成绩的含金量提出质疑:整个过程都是地方专家保障的,这功不能全部记到防空旅头上!
“依靠‘保姆’取得的成绩不光彩,必须扔掉‘拐杖’走路。”质疑声让旅领导暗下决心。
他们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层次、三年当师傅”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选派9批200余名专业基础扎实的干部、骨干到院校进行全面系统学习,先后培养出了“技术能手王林”、“排障专家鲁修钏”等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为扩大技术人才规模,该旅还聘请防空兵指挥学院的教员、厂家技术专家来部队授课。经过3年多努力,该旅基本实现一个关键岗位有两名以上技术骨干的目标。
与此同时,他们确立了“开放搞建设、融合求发展”的新思路,对地方人才资源进行大胆利用,通过上级协调先后与10余个厂家、地方科研院所签订了《平战时装备保障协议》,规定在执行重大任务时,开通前后方联系专线,建立互通网络,遇到棘手问题随时请地方专家解决。他们还与地方厂家、院所共同开展技术革新,先后研制出10余种革新器材,有效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