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廖锡龙:我军大联勤改革除掉旧体制吃小灶顽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07:20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86改步兵战车新炮塔维护
资料图:解放军86改步兵战车新炮塔维护

  廖锡龙

  人物小传:廖锡龙,贵州思南人,1940年6月生,1959年1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连长、作训股副股长、作训科副科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现为总后勤部部长,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5届中央委员,第16、17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一到任就赶上搞“大联勤”

  2002年10月,我从成都军区到总后勤部工作。当时,军委、总部正筹划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后的三项论证任务之一,就是拿出深化军队联勤体制改革论证意见。我心里很清楚,“建立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体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战略思想。作为新到任的总后勤部部长,能赶上这一轮联勤改革,动力与压力并存,我既振奋也担心。之所以振奋,是因为机遇难得,可以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从军近50年还没有直接干过后勤工作,是后勤战线的一名新兵,需要调查研究的东西太多,需要做的工作太多。联勤体制改革这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该从哪里抓起?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这些问题始终缠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下定决心,在干中学、学中干。

  先是静下心来读书,从浩繁的文件、资料中看清这项改革的基本脉络。涉及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许多文献资料,清楚记载着联勤体制改革的历程:自195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探索三军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的设想开始,我军于1955年在旅大警备区进行了划区供应改革;1971年在粤东地区进行了三军划区供应改革;1983年在济南军区进行了三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1988年在驻海南岛部队试行了网络型划区保障改革。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试了又试,走走停停,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2000年,在全军实行的以军区为基础、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联勤体制改革,才在改革范围和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由于受当时诸多因素制约,改革还是初步的,统的范围还很小,运行机制还不顺畅。面对历史这面镜子,我反复想,实行联勤体制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军后勤的一贯要求,是后勤保障体制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几代后勤官兵乃至全军将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但深化联勤体制改革,必然要打破现有体制框架和资源配置结构,必然要牵扯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制约因素很多,难度可想而知。

  推进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的“接力棒”既然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就要负责任地接好这一棒、跑好这一程。2002年11月下旬,总后党委中心组用两周时间,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江泽民主席关于我军联勤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理解、把握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联勤体制的实质和内涵,明确任务,理清思路。党委一班人联系国家建设、军队建设和后勤建设的历史经验,讲认识、谈体会,形成了三点共识: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条线、万条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第一主线;千困难、万困难,只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改革求活力、以创新求发展,就不怕难。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首先要摸到“石头”。推进联勤体制改革,要摸的“石头”在哪里?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总体部署,我们就联勤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于2002年底和2003年初两次在全军范围内展开调研。从各军区、军兵种和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大单位反馈的意见看,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联勤模式是“总部联”还是“战区联”,这两种模式无论改革范围还是涉及矛盾都有所不同;另一个是联勤要不要“联计划”,这涉及建制系统和联勤系统的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第三个是改革步骤是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到位,这关系部队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安全稳定。对这些问题如何认识、怎样处理,直接关系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联勤体制改革第一步,是拿出方案建议。2003年3月20日召开的总后领导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原计划开半天的会,结果开了一天半。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军委的决策意图,深入研究机关和部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表意见。得到的结论是,这次联勤改革是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未变、军费供求矛盾仍很突出、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必须贯彻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又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程度,把各种矛盾和困难想深一些、想全一些、想细一些,以对历史负责、对战争负责、对广大官兵负责的态度,向中央军委上报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5月,中央军委明确,先选择1至2个战区按照“战区联”模式搞试点,摸索经验后再在全军推开。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的意见。之所以选择在济南战区搞试点,主要考虑济南战区军兵种部队比较齐全,历次保障体制改革试验搞得不错,在该战区试点既有代表性也有把握性。

  保障体制改革,是整个军队后勤改革的核心。搞“战区联”试点,面临着体制编制、职能任务、保障方式的调整变化。中央军委领导亲自做工作。郭伯雄副主席反复讲,联勤体制改革是全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重要方面,同志们要站在军队建设全局上看问题,跳出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的小圈子。有些事情在局部上作出了牺牲,但对全局有利,这种牺牲就是值得的、必须的。2003年6月上中旬,我先后到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单位,与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各单位领导一致意见是赞成改革。

  大联勤改革涉及战役联(后)勤机关如何取舍、保障力量如何整合、后勤保障计划如何运行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总后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我认为,中央军委决定搞试点,目的是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叫我们拿方案,我们就要高度负责任,既要思前想后,也要兼顾左右,尽可能把矛盾问题搞清楚,把对策措施想周全,把一些同志担心的问题变成放心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做“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对看准了的事情要坚决改,对看不透、把不准的问题要敢于试,只有通过试才知道行与不行。6月27日,总后勤部正式呈报了《试点方案》。

  这个《试点方案》,与2000年建立的联勤体制相比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进步:联勤机关“三军合编”名副其实,军兵种干部比例大幅增加;保障实体“统管共用”比较彻底,体现了集中集约使用原则;供应保障“通专一体”,联勤范围进一步扩大;后勤管理“分工协作”符合现代管理理念,有利于建立多边协作、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精简机构力度较大,可精简各类保障机构25个,有效解决“对门库、隔墙库”和一个城市多家医院、疗养院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许多同志讲,这次改革是“兴利除弊”并举,如果方案得到全面落实,将是一次“强筋壮骨”的有益探索,意义重大。

  《试点方案》经中央军委批准,9月22日以四总部名义颁发执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廖锡龙 大联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