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抗震救灾出动十几万兵力 保障工作压力很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07:38  解放军报

  夜里23时,我向胡主席报告了两个情况:一是直升机已组织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万多部队已开始出动。胡主席指示,“直升机除了已在前面的36架,还要再出动60架,民航也出动30架。”随即,我签呈命令,增派陆航直升机赶赴灾区。

  数日之间,军队先后调遣14万多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军抗灾历史记录。某集团军“红军师”先遣部队25小时机动1200公里,海军陆战队某旅43小时机动1860公里,火速赶往灾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国外媒体称,中国军队在震后的反应之快令世界震惊,并称这一壮举为“救援大长征”。

  陆海空各路大军云集灾区,科学组织尤为重要。5月13日上午,军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成立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由我担任组长,葛振峰副总参谋长、总政贾廷安副主任、总后李买富副部长、总装李安东副部长任副组长,在胡主席和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总体部署,组织指挥军队抗震救灾行动。

  当天下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胡主席和军委决策意图,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密组织部队行动,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切实搞好协调配合,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会议要求,为提高组织指挥效率,部队到达灾区后的组织输送和用兵安排由成都军区负责。13日23时20分,我向成都军区李世明司令员传达会议决定,明确:“现在到灾区的部队和医疗队归成都军区统一指挥。”

  这次抗震救灾,十几万兵力在复杂困难条件下遂行任务,保障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根据军委指示,建立总部、成都军区联指和任务部队三级保障体系,组织各项保障。在灾区固定通信设施严重损毁的情况下,综合运用航空航天和技术侦察等先进手段获取灾区影像数据,紧急开设应急通信站和野战气象水文站,紧急配发卫星导航定位装备,确保了通信和测绘气象保障。为解决部队吃饭、饮水、住宿、卫生、供油等具体问题,紧急为部队配发炊事车、净水车,补充军需、卫生和野营物资,协调地方供应商、军粮站、加油站,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保障。采取前送预置、应急采购、调配补充和联合保障的方法,向灾区调拨土木工具、工程机械、液压钳等专用器材,全力提供装备保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迅速调集大批先进的挖掘机、推土机、净化水设备等急需装备器材,有力支援了部队抗震救灾行动。

  人的生命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

  “要把挽救人民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抗震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作出重要指示。

  12日夜,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

  军委郭副主席、徐副主席要求广大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要把抢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根据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指示,在给部队下达预先号令的时候,我特别强调,“要急人民群众之急,解人民群众之难,奋力拼搏,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当时,灾区余震不断,一日数震,有的高达6.3级,危房倒塌,山体滑坡,乱石横飞。这种险恶的环境对部队救灾行动既是极大的困难和阻碍,也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抗震救灾初期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官兵们昼夜连续奋战,依靠携行的土木工具和双手挖掘搜救被埋被困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个抢救生命的可能。

  从废墟下救人离不开专业工具,需要筹措调集先进的工程机械和设备器材。我在给部队下达命令时一再叮嘱部队领导:“要备好救灾工具,你们去首先是救人,没有救灾工具不行;要注意科学施救,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解放军毕竟不再是当年那支只有小米加步枪的部队了。道桥筑城、医疗防疫、核化防护、卫星通信等一支支专业技术力量紧急赶赴一线,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器材源源不断运抵灾区,救援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现场指导,救援效率明显提高。某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转战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重灾城镇,挖掘被埋人员1100余人,生还49人,搜寻定位幸存者300余人。北京、济南军区使用野战医疗方舱在绵阳、德阳开设2所战地医院,运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紧急救治重症伤员,解决了救灾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老兵,我深深地理解军队对人民的深情大爱;作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我深深地为中国军人的英勇而骄傲和自豪。

  城镇的灾情,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偏远山村受灾群众的安危,同样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

  5月16日上午,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胡主席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北川中学,当胡主席得知还有数百名师生被埋,他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在漩口镇,胡主席进一步指出:“现在许多村的灾情还不清楚,要组成小分队,尽快赶到村里。能走水路的走水路,能走陆路的走陆路,没路的地方就靠腿,要尽快进去,搞清楚灾情,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治。”胡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的救援队伍都深入到每个村,把群众基本生活安顿好,我心里就踏实了!”

  17日夜,胡主席在成都召开会议,作出重大决策:“要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消防特警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对全军将士的紧急动员令。

  为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5月16日和17日,郭副主席在成都两次召开抗震救灾部队领导干部会议,就做好部队抗震救灾工作,特别是把救援工作向乡村拓展、“进村入户”进行紧急部署。17日,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和成都军区联指下发全力推进救灾工作向村寨扩展的指示,要求广大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间节点到位,坚决完成任务。

  19日,郭副主席带工作组,乘直升机到灾区村寨,对部队“进村入户”情况进行实地检查。21日,徐副主席赶赴陇南灾区,深入山村慰问受灾群众,勉励官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胡主席赋予的任务。

  为尽快赶到一处处亟待救援的村寨,70多名军以上领导带领6万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编成1400多个小分队,采取机降和徒步的方式,跋山涉水,昼夜突进,全面展开进村入户行动。

  19日14时28分,2万多名首批“进村入户”官兵克服千难万险,全部进入重灾区174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逐户逐人施展营救,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吃饭、穿衣、喝水、居住是灾民生活的基本保证。仅四川灾区就有3000多万人,每人每天一斤粮就要1.5万多吨,在道路阻断、空运受气象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保障压力越来越大。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指示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郭副主席指示:“部队战略储备能支援的就支援,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用运输机空投,条件不行就用直升机。”

  各部队认真贯彻胡主席和军委首长的指示要求,坚持救人救灾紧密结合、同步展开。地震后的一周内,部队紧急筹措30万日份野战食品、28万套被装、2万袋代血浆和3.5万顶帐篷,7天内全部空运至灾区。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平武等极重灾区,部队集中开设野战饮食供应站和供水站,每天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饮用水。

  救助伤员是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军队医疗卫生人员迅速组织起来支援灾区。地震当晚,军队紧急抽组50支医疗队,次日空运进入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军共有108支医疗队、3700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救治伤病员80万余人次,收治伤病员7万余人,以最大努力挽救受伤人员生命。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条件下,陆航部队出动上百架直升机飞行4000多架次,转移危重伤员、解救被困群众7800余人,空运空投救灾急需物资2200多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陈炳德 汶川大地震 救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