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说明
1 用途
主要用于信息获取及传输,也可用于辅助打击地面/海面时间敏感目标。
2要求
速度包线宽,即具有良好的低速性能,以便在任务区域长时间低速巡航;又具超音速飞行能力,可以快速转换任务区域及随时打击目标;
便于安装传感器及武器。
3技术途径
通过采用变循环发动机、折叠机翼及变上反角尾翼实现兼顾高速与低速的要求,通过采用双机身来实现便于安装传感器及武器的要求。
机身由上机身、下机身及上、下机身之间的发动机舱组成,上机身与下机身前、后错开,上机身靠后,下机身靠前。上、下机身外形基本相同,便于简化生产工艺。上机身主要安装传感器及通信系统,下机身主要安装起落架及武器舱。
上、下机身之间为发动机舱,安装有一台可变循环参数发动机,以适应从低速到超音速的不同速度要求。
机翼为可折叠变形机翼,由一对变后掠角的下翼和一对变前掠角的上翼组成。下翼通过转轴安装在下机身两侧,上翼通过转轴安装在上机身两侧。下翼翼展较上翼短,上、下翼通过下翼翼尖处的端板连接。端板可偏转,随时保持顺气流方向。上、下翼的后(前)掠角可随飞行速度在0°~60°之间变化。低速盘旋及起降时上、下翼采用0°掠角,此时飞机相当于双翼机,具有优良的低速性能。随着机翼掠角的变大,上翼外段前移,以弥补高速时全机气动焦点的后移。根据飞机安装设备及武器的不同,上、下机翼组也可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前后,以适应全机重心的变化。机翼主要结构采用弹性材料,翼型剖面可随飞行速度改变,以随时保持最佳升阻比。
下机身前端设置一对较大下反角的前翼,上机身后端设置一对可变上反角的尾翼。前翼、尾翼协调动作以直接力控制方式进行飞机的俯仰及偏航操纵。尾翼上反角可根据速度不同在30°~60°之间变化,低速时采用较小上反角,以保证俯仰操纵效率;高速时采用较大上反角,以提高方向稳定性并减弱全机焦点后移。
4创新点
折叠变形机翼
变上反角尾翼
相关专题:第三届飞行器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