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本报记者 李秦卫
功夫片里的侠客能循声辨位,观众认为“神侃”。可在西北军营就有这样一位“奇兵”:蒙住双眼骑马巡逻2个多小时,竟能准确说出所在的巡逻点位。
谁有这么大能耐?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三个泉边防连蒙古族翻译——二等功臣波拉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波拉提之所以对巡逻路线烂熟于心,源于长期执勤的日积月累。从1989年3月入伍至今,他已在三个泉边防连工作了近20年。当年稚嫩的战士,如今已成饱经风霜的军官,足下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见证了波拉提成长为边关“活地图”的全部历程。
刚入伍时,波拉提汉语基础薄弱,与战友交流困难,为了“赶队”,他买来哈汉双译字典、词典等学习资料,“拜师”求经,不耻下问。短短1年时间,他就能够用哈萨克语、汉语进行互译,而且还敢登台用汉语演讲和表演节目。
那年6月,波拉提随小分队巡逻时在风雪中迷路,幸遇当地牧民才安然返回。这次历险,对他震动很大。从此,他一有空就泡在连队的“情况室”,研究、记背各巡逻山口的兵要地志。连队每次巡逻执勤,他总是积极参加。3年后,他跑遍防区所有点位、山口和界标,记下4本有关边界规定、边界变迁的资料笔记,边防线上的每一个界标、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山梁都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
三个泉边防连的防区多是秃山峻岭、崎岖山径,气候多变,执勤巡逻困难重重。一次,副连长带队执行潜伏任务,波拉提因患感冒未能参加。早晨出发时晴空万里,午饭过后竟下起了暴雪,预定归队的时间过去了,可小分队一直没有消息。波拉提知情后,拔掉输液针管就向连长请命,寻找执勤战友。汽车在茫茫雪海中行进2个多小时后,风雪越来越大,驾驶员根本看不到路、辨不清方向,波拉提果断决定徒步前行。他带着2名战士冒着-40℃的低温艰难跋涉,靠树种的分布和森林的轮廓判断方位,终于在距离连队70多公里的深山中,找到了因汽车输油管道冻结、找不到返营路线的执勤小分队。
策马边关20年,波拉提参加过多少次巡逻,解决过多少次难题,没人记得清楚。有人问波拉提后悔不?他的回答干脆彻底:“悔的是不能再回到18岁,如果可以,我愿意在边防再干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