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航天员在水中进行出舱训练时心率高达150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06:24  解放军报
航天员在水池中进行太空活动模拟训练。秦宪安摄
航天员在水池中进行太空活动模拟训练。秦宪安摄

  本报记者 柳刚 赵波 谭洁

  <如果不是事先提醒,记者怎么也无法把眼前这个大水池和太空行走联系起来。

  “直径23米,深10米,最长实验时间……”入口处,墙上悬挂的蓝色说明牌上,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的中性浮力水槽的规模和技术指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飞天之行却始于记者眼前这一池碧水。在这个大水池里,中国航天员体验失重时如何运动,学习如何开关气闸舱门,模拟舱外行走全过程。

  “规模上,与俄罗斯的相当,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水槽”。航天员训练中心地面模拟试验设备研究室主任马爱军自豪地介绍说。

  水池边,一个钢铁起吊装置突兀地竖立着。望着记者不解的眼神,马爱军主任解释:训练用的水槽服有240多公斤,航天员穿上后是无法动弹的,只有靠它才能把航天员放进水中。

  水槽营造失重环境的原理很简单:利用水的浮力抵消航天员和服装的重量,当两个力相等时,人就会悬浮在水中。

  原理虽然简单,实施起来却非常麻烦。下水前,工作人员首先要对航天服进行第一次配平,借助铅块的增减,使身着航天服的航天员的重量与水的浮力相抵,然后再将航天员吊入水中。每次训练,至少需要7名潜水员进行保障,再加上地面工作人员就有50多名。

  虽然航天员早已通过培训获得了深水潜水合格证,但穿着水槽训练服在10米水下训练仍然风险很大。一旦服装、设备出现故障或出现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对航天员的心肺系统造成伤害,甚至导致退出航天员队伍。

  “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和指导他们训练,我们在水槽里安装了4部水下摄像机、一部移动摄像机、通话系统以及生理参数监控系统,航天员水下一举一动尽在掌控之中”。马爱军说。

  “神七”出舱活动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是设计好的。在水槽里,航天员也遵循着这样的路线,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很多次,以检验其合理性。失重水槽毕竟不同于太空,水会产生阻力,航天员的动作要尽量缓慢,以此来克服阻力的影响。

  围绕气闸舱行走的距离不足20米,但在水中完成这样的操作,航天员要花费很大的体力。负责“神七”航天员训练的杨利伟副所长告诉记者,“每次训练至少2-3小时,航天员都是全身汗透,心率高达150、160以上”。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神七 航天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