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入伍干部要能适应岗位不必强求专业对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 06:28  解放军报

  陈洪

  最近,广州军区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0年来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到部队任职后,一些同志尽管专业“不对口”、岗位转换多,但才干并没被埋没,同样成为部队各行各业的骨干。这说明,专业对口只是成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志向与事业的无缝对接。认识到这一点,对即将走上“第一任职”岗位的大学生干部来说,很有必要。

  近年来,“用人先用其长”逐渐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定岗定位不再是不问专业,不管专长,而是用其所长,量才使用;随着干部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从地方院校选拔高学历人才,也集中于军队紧缺、急需的专业;院校“4+1”培养模式和部队岗前培训的推行,进一步解决了学用衔接问题。可以说,满足专业需求、满足人才愿望的理念逐步形成,快出成果、早出人才的环境越来越好。

  但要看到,这种“对口”只是广义的、相对的。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现代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一门火炮涉及的专业几十种,一艘潜艇涉及的专业几百种,一个人即使专业对口,也只能是大方向上的“对口”,而不可能做到完全吻合。同时,武器装备的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往往是一种装备还在唱主角,另一种改进型、替代型的装备就开始试用了,光靠院校的培养根本无法满足岗位需求,还须在实践中不断补课。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口”也是暂时的。毕业学员除了少数会长期从事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工作外,大多数都要进入指挥岗位。当技术干部可能“对口”,当营长、团长,本单位的专业岗位那么多,都得有所了解,有所掌握。现在,外军军官在同一岗位的任职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我军也大步走开岗位交流、军政互换、指技互改、军兵种交叉任职等路子,干部的任职经历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因此,要想成为未来联合作战需要的人才,即使现在“对口”,也要做好将来“不对口”的准备,把功夫下在专业知识延伸和转化上。只有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用好学过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充实完善新的知识,才能逐步胜任任职需要。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便是教育。”比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适应能力、应变能力。适应环境慢、应变能力弱,“对口”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适应环境快、应变能力强,“不对口”的劣势也能变成优势。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入伍干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