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 刘洪军
人物小传:刘洪军,吉林辉南人,1962年7月出生,1979年10月入伍。历任战士、学员、干事、副科长、副处长、政委等职,现为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2007年9月,经过4天的紧张“鏖战”,我终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沈阳军区组织的师级指挥军官军事素质考核认证。捧着精美的烫金证书,我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终于获得了信息化战场的“通行证”,有资格指挥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忧的是,今天行,明天行吗?考场上行,未来战场上行吗?
早在2005年11月,沈阳军区发出2005年度第一批师级指挥军官考核情况通报,4名考核不合格的师级指挥员被责令补考。师一级领导干部被亮“红牌”,这在沈阳军区尚属首次。消息传开,犹如一场强烈地震,震撼着白山黑水的每一座军营。而我,在深感震动的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自己是政工干部,在未来战争中不直接指挥作战,但同样作为指挥员,我扪心自问,从敢打到打赢,其中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打赢的胜算到底有几许?
我这一问不要紧,把我问出了一身冷汗:我离打赢要求还很远啊!未来作战,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传统的作战模式早已远远不适应。而且,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迁,军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内容和组训方式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指挥员更加努力创新军事训练机制,不断提升指挥能力。
2006年9月,我参加陆军部队首次跨区机动演练,随某机械化步兵旅从辽宁某地千里机动至内蒙古草原某演习场,烽火乍起,就切身感受到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浓厚氛围。比如,机动过程中,演练部队持续受到“敌”电磁干扰,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演练部队使出浑身解数,一路突破层层“天网”,而“敌”侦察卫星又时常飞经机动地域,机动部队则不断变换应对措施。这种信息化条件下的交锋,是以往演习中见不到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而这次师级指挥军官军事素质考核论证,考核内容涉及信息技能、指挥技能和新战法训法运用等方面,全面检验指挥员组织现代战争的谋略水平和对现代科技手段的掌握运用能力,无不折射出军队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武器装备的更新、指挥手段的变革、军事理论的发展,等等。
第一个考核项目是想定作业。28年前,我从内蒙古一个边防部队,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应该说,军事素质和军事指挥能力还是有基础的。可这次考核,却差点让我捉襟见肘。图是电子地图,用鼠标和键盘在电脑上摆兵布阵: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通信兵、防化兵、导弹兵……各军兵种在我的调遣下,向“敌”前沿阵地层层推进。车无轮,马无声,搏杀无痕,不见硝烟的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在网络上步步推演。从传统的参谋“六会”到“新六会”——“会利用数字化地图分析地形、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检索资料,会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计算、会利用计算机拟制军用文书、会利用计算机标图、会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再到现在的“新六能”——“能快速获取信息、能高效处理信息、能合理应用信息、能实时发送信息、能准确表述信息、能实施信息防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军事变革以来,我军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指挥手段、军事谋略早已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对各级指挥员也带来严峻的考验。
“硝烟”未散,信息化知识理论考核随之而来。由9大本信息化战争理论读本编拟而成的考核题库,随机抽出的每套考卷是我们面对的第二道“门槛”。信息干扰、信息防护、信息欺骗……20分钟内,我们每个考生要答出120道题,“电子判官”将自动计算最终的考核成绩。伴随着秒表的“嘀嗒”和键盘的“噼啪”声,我一边在大脑里闪回学过的信息化战争知识,一边用鼠标和键盘快速答题。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分析的余地,如果没有熟悉而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无疑是一道高高的“门槛”。当秒表停留在“18′30″”,最后一道辨析题答完并“交卷”,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紧接着是学术研究考核、体能考核、军事技能考核,在后来的两天考核中,我都凭着扎实的基础顺利通过。这次考核,为了体现公平公正,都是电脑判题,就是体能考核中的3000米测试,都是由人工和电脑共同判题;每考核一科,都当场公示成绩。
记得我刚入伍时,衡量一个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就是看5000米跑得快不快,手榴弹投得远不远,枪打得准不准,而现在衡量一个指战员,不仅仅看米数、秒表、环数,还要看智能、体能、技能等综合素质,而智能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许多重要岗位尤其是高精尖技术岗位,都需要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技能。
这次虽然通过了师级指挥军官军事素质考核,而且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我在欣喜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压力。高中级干部训练,历来是我军军事训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他们的能力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外军事交流的推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日趋发展,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给我军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要想适应军事变革的要求,就必须努力创新军事训练机制,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胜任新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