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一天,记者在广州军区某装甲旅训练场看到一片忙碌景象:在同一台战车上,二炮手时而练习瞄准击发,时而练习排除机枪故障;同时,车长时而练习实车组网,时而练习电台模拟通信。这就是该旅按照新大纲推出的“交叉组训法”。
谈到交叉组训,该旅旅长李金太讲了一段往事。去年底,李旅长在坦克四连训练场发现:连队3台教练车都在组织训练,但钻进车里一看,只有不到10人练实装操作,其余人员都在车前列队等候……李旅长暗自盘算起来:少数人忙着,多数人闲着,一个训练日是7小时,但实际上每名官兵真正的训练时间不到两个小时。
一个训练日,为何单兵训练不到两小时?李旅长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党委议训会上。随后,该旅研究推出了“交叉训练法”,以坦克四连为试点,通过科学统筹安排训练时间,不让官兵空等。同时,旅里将数百套训练器材下发各营连,5个专业25个课目仿真训练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确保在同一时间内,能尽可能多地安排官兵参加训练。
在刚刚结束的课目考核中,坦克四连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70%以上。
谁行谁不行 抽考显了形
8月3日上午9时10分,装甲旅所属工兵连自动步枪精度射击课目考核。连长集合全连后,将几名事先安排好的人员名单呈送给旅作训科李参谋,暗示按名单点人参加考核。
但是,作训科长黄利民一声令下,考核组对照花名册现场抽点人员参加考核,未抽中的当即退场。考核结束,当场公布成绩:12人总评成绩良好,个人成绩优秀的3人,有两人刚刚及格。 “这回,训练先进单位的牌子怕是难保了!”工兵连连长叹息道。
工兵连连长为何不愿按花名册抽点比武?对此,李旅长心如明镜:以往比武考核,一些单位总是靠为数不多的训练尖子、骨干充当“挡箭牌”,成绩一般的就不让参加。这次临时抽人考核,平时不注重抓整体训练质量的单位就露馅了。
记者了解到,旅党委就这次比武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决议是:今后旅里开展军事比武竞赛活动,既要鼓励个人军事素质冒尖,更要看重单位整体素质过硬;要淡化个人名次,强化人人过硬,杜绝靠少数尖子争名次、撑门面的做法。
既要看辛苦 更要看效绩
8月初,记者在该旅建制连比武现场看到:官兵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75%。其中,70%以上干部和中高级士官考核成绩优异。
今昔对比,旅长李金太很有感触。去年年终考核,全旅有5名干部、13名二级以上士官不合格。平时没少练,为何关键时刻拿不出手?李旅长与“一班人”研究认为,症结在于对官兵平时训练缺乏科学的跟踪评估。为此,旅党委决定,为每个干部和二级以上士官建立了“训练档案”,把平时训练和考核成绩都详细记录存档。
旅参谋长杨锡俊带记者来到作训科,在电脑上查到一名连队干部的“训练档案”信息:时间,2007年11月20日;地点,某驾驶场;课目,运动中通信;成绩评定,良好……
如此详细地记录官兵训练过程有什么用?杨参谋长举了两个例子:去年底,上级机关有人为修理营四级士官小张选取五级士官一事“打招呼”。旅领导一了解,小张的“训练档案”里记载着他体能考核不合格,军务部门为此“一票否决”,确定其转业。今年3月,干部调整任用,一名副营长任现职已4年多,因“训练档案”里一项考核成绩不合格,最终失去了晋升机会。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该旅的“训练档案”建立对象将由干部、中高级士官向初级士官、义务兵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