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名官兵击缶而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9日 09:43  解放军报
2008名官兵击缶而歌
本报记者 郭建跃 邹维荣 通讯员 李云鹏

  

2008名官兵击缶而歌

  本报记者张雷摄

  您知道吗,奥运会开幕式欢迎仪式开始后,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这些身高在1.8米以上的演员,是分别来自北京、沈阳、济南、成都、兰州5个军区的年轻官兵。为排练这个节目,他们临时成立了奥运礼宾大队。

  “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诗经》中“晚秋之上”描述了古代人们用击缶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宾客,正应了《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蕴意。

  这个节目一直在改动中排练,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加工,后来已经把最初的动作全部更换,人们看到的现场版是吸纳了许多参演官兵的意见完成的。

  比如倒计时显示字体,为了强化汉语,最初采用的是汉字“十、九、八、七……”礼宾大队大队长李乃刚向导演组提出,为了方便外国观众,应该改成阿拉伯数字。导演组经过研究,决定增加阿拉伯数字显示。还有,显示倒计时的动作原来是一秒一变化,官兵们提出这样看上去有停顿感,如果改成0.5秒一变,做完两个动作正好一秒,就更流畅更壮观。

  但2008名表演官兵要把同步动作精确到0.5秒一变,难度可想而知。导演组担心这样改变战士们能不能完成,结果几天以后,导演们看到,满场整齐划一,做得非常漂亮。

  据李乃刚介绍,礼宾大队的官兵来自全军120个旅团单位、1141个建制连队,可谓“从高度分散到高度集中”。许多干部都是高职低配,正营职干部当分队长,副连长、排长当班长,上场表演的干部有85名,其中职务最高的是副营职少校张长吉和王林。

  官兵们每天生活在紧张的排练中,部队驻地距“鸟巢”80公里,官兵分乘42辆大轿车,加上拉缶的260辆卡车,形成一支长长的车队,经常第一辆车快到“鸟巢”了,最后一辆车才刚刚出发。来回路途需要4个小时,加上排练时间,基本上去一次“鸟巢”就得一昼夜,最长的一次用了32个小时。战士们累极了,只能靠在车座上睡一会儿。

  官兵们告诉记者,整个节目每个人要做1000多个动作,为了尽快把这些动作记熟做好,他们把全部动作做成教案,按照标准一个一个严抠细训,每个动作的角度、造型都固定下来,并给这些动作起了“大鹏展翅”、“排山倒海”之类的名字。说着,几个战士抱来了他们编写的教案,厚厚的几大本,其中的心血不言自明。

  8月8日晚上,吸引世界的开幕式一结束,这些辛苦了半年的年轻官兵们将进行一天的总结和收尾工作。在世人开始关注奥运比赛的时候,他们将悄然离开北京,回到各自的部队。经过奥运会开幕式的磨练,相信他们将成为各部队的文体骨干、训练骨干、思想骨干和管理骨干。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