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拉尔8月4日电 高鹏飞、记者夏洪平报道:界河处处是课堂,浪花朵朵励斗志。7月底以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课在北京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甲板流动课堂”上进行,界河水兵讲述身边变化,感悟戍边使命。
这个大队担负着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数百公里的执勤巡逻水上保障任务。进入夏季,20多个艇组在界河各个点位单独执勤,流动性大。为此,他们采取在甲板上设流动课堂的教育方式,让课堂跟着船艇走,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大队长王金全拿出一摞发黄的老照片对大家说,20多年前自己在船艇大队当水兵时,住的是半地下石筑结构的“地窝子”,阴冷潮湿,也没有电,每天晚上只能点一个小时蜡烛看书。有时给养跟不上,就只好靠萝卜条咸菜充饥。
巡逻艇在河面上疾驶,艇长陈洪斌伸手指着不远处岸边的一组木棚屋说,2000年自己入伍时就住在这里,当时惟一的娱乐工具,是一台老飘“雪花”的旧电视机。
“那些都是老皇历了!”谈起艇组近年的新变化,官兵们都有话说。士官刘光云说:“以前夏季鲜肉藏在地窖里,不到10天就变质了,现在放在冰柜里,1个月都没问题。”
“艇组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官兵们在讨论中认识到,部队建设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大家应增强卫国戍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管边控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