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军区万人比武大赛筛选大批军事精英人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 06:01  解放军报
北京军区万人比武大赛筛选大批军事精英人材
火力突击

  主题词:训练考核评估改革

  视点提要

  考核评估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引导部队训练的风向标。实施科学的作战能力评估,是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北京军区某师结合“万人千岗”大比武,推进考核评估组织形式、方法手段改革,对于加快考核评估机制建设步伐,实现能力评估的科学化、实战化提供了新鲜经验。(武天敏)

  200多个专业比武全是“团体赛”

  盛夏时节,太行腹地硝烟四起,战车驰骋,北京军区某师“万人千岗”大比武在隆隆炮声中拉开战幕。

  这场历时20多天的比武竞赛,全师上万名官兵在1000多个战斗岗位展开激烈角逐。硝烟散尽,盘点战果,200多个专业居然没破一项纪录。对此,师长张海青早有预料:“我们不设单项金牌,只搞综合评定,本来就没有纪录可破。”

  记者在赛场看到,这次比武从内容设置、规则制定到考核评判,全部围绕全员综合素质测评展开,每个岗位不取单项技能名次,只看综合全能成绩。翻开厚达百页的比武评分细则,每个专业、每个岗位都按分值比重进行了细化量化,综合评定的结果才是选手的最终成绩。如果某个单项有“短板”,其他项目再冒尖,综合成绩一样打折扣。

  就拿装甲步兵班班长来说,不仅要比手中武器手枪射击,也要比装甲车通信专业技能,还要比体能、比识图用图、比教学法等基本技能,内容涉及15个小项。某团装步连一班长李强,虽然15个单项没有一个冒尖,但是项项都不弱,综合评定依然位列榜首。

  “将来不管是执行作战还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都是多个作战单元整体实力的较量,仅靠单项突出和个人冒尖打不了胜仗,全面过硬才是战斗力建设的根本。”张师长告诉记者,过去部队往往把比武考核夺多少金牌、创多少纪录,作为衡量训练成效的标准,以致有的单位热衷搞个人冒尖、单项突出,忽视了抓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部队整体训练质量难以提高。这次比武,师里刻意回避破纪录,就是要逼着各级把训练导向彻底扭过来。

  一人参赛也未拿到金牌

  采访中,有一个现象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为一名战士专设赛场——

  在偌大比武场的边远一角,用伪装网围起的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场地内,一张桌子,一台仪器,一套工具,一个兵,就构成了赛场。师装备部部长卢建永告诉记者,这名战士叫刘伟,是师修理营光学修理工,正在进行排除激光测距机故障的比武。之所以只有一个人参赛,是因为全师这个专业就他一个人。

  记者看到,尽管只有小刘一个人参加比武,但是从比武组织、课目设置、考核评判到场地保障都做了充分准备,要求、标准毫不含糊,旁边光打分评判的裁判员就有4名。

  走下赛场,刘伟遗憾地对记者说:“这是我上岗5年来第一次参加比武,没想到因为成绩没达到优秀标准,我一个人参赛居然也没拿到金牌!”

  据了解,大比武中,和刘伟类似的还有测地兵、毒剂侦检员、车辆器材保管员等50个专业230多名参赛者。“把这些边缘专业纳入这次比武范围,我们也曾犯过难。”师参谋长毕建元告诉记者,这些专业全师多则十几个人,少则几个人,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师党委研究认为,边缘专业虽然人员少,但也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一环,一定要逐项进行检验,促进这些专业训实训足。

  记者也觉得,边缘专业确实该比,但真的组织起来麻烦不少:只有几个人,名次怎么取?只有一个人,对手怎么设?还有,有的岗位大纲没有明确规定标准,成绩怎么判?带着这些疑问,记者特意跑了几个边缘专业的比武现场。

  ——在只有3人参赛的毒剂侦检员比武现场,一声哨响,比武结束,裁判员很快宣布比武结果:陈佳,速度快,检测准,获第一名。另外两名选手公布成绩,却不计名次,并不因为只有3人参赛,就人人能拿奖牌。

  ——大纲对导弹检测手专业还没有很具体明确的标准。但是,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厚厚一摞打印的评分细则,裁判员说,这是他们根据新大纲自行制定的。

  “马灯问题”难倒“营房通”

  在营房专业比武现场,裁判员设问:暴雨条件下,部队紧急出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没有携带任何发电装置,请选择最可靠的照明保障工具。可选工具包括:手电筒,应急灯,蜡烛,旧马灯。

  这道考题,教材上找不到标准答案,几名熟悉业务的营房保管员一时也有些发懵。最后答对的,竟是选择马灯的高炮团保管员陈开发。

  “马灯可以防风、防雨,更关键的是,马灯的燃料供给方便易得,即便没有煤油,将车辆中的汽油和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获得。”陈开发侃侃而谈,征服了全体裁判员。

  “没有现成标准答案,注重结合实际评判,鼓励多元化思维。”师政治部主任魏志忠一语道破题目设置背后的“玄机”。他告诉记者,部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必须在扎实练好岗位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官兵实际运用技能的能力。为此,他们精心设置了多种紧贴实战的题目,官兵只有开动脑筋,综合运用各种岗位技能,方可“过关斩将”。

  连日来,记者穿梭在各个比武赛场发现,一道道带有浓厚实战背景的难题,逼着参赛官兵变“应试”为“应战”。

  战伤救治技术现场作业比武,裁判员设定:在没有制式器材,如制式担架、止血带、夹板的情况下,请就地取材对伤员做应急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的选手们纷纷另辟蹊径:有的用背包带制成简易止血带,有的用毛巾、手帕包扎伤口,有的用铁锹柄、十字镐把为骨折伤员固定,还有的将迷彩服套在两只枪杆之间制成简易担架……

  “尽管题目出得有些刁钻,但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我现在感到,比武能否取得好名次已经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受到了实战化的锻炼。”走下赛场,某机步团卫生员马大成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北京 军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