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平
人物小传:王登平,安徽省肥西县人,1952年11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干事、副处长,总政宣传部副局长、局长,海军青岛某基地副政委、青岛某保障基地政委等职,现为海军装备部政委。2002年作为舰艇编队副指挥员,参加了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
2002年5月15日,是我和我的战友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506名官兵聚集在青岛军港,整装待发。前方是波谲云诡的大海,风大浪高,惊涛拍岸;远方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神秘的域外风情。这将是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是改革开放20多年后中国海军迎来的一次远征盛典。
(一)
风雨兼程,经过连续七八天海上航行,5月23日,编队抵达环球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新加坡的樟宜港。早晨打开收音机,就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播送“环球访问舰艇编队抵达访问首站新加坡”的消息,虽然只有几句话,但还是让官兵们倍感亲切,我们漂洋过海,一举一动都受到祖国人民的密切关注啊!
当编队在大雨中停靠码头时,两面五星红旗在“青岛”和“太仓”两舰猎猎飘扬,望着岸上雨中伫立的华侨,官兵们的眼睛湿润了。
眼睛湿润的不仅是舰上的官兵,还有聚集在码头上前来欢迎我们的华侨和驻外使节、中资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留学生等,他们在此已等候多时。在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岸上的人群向军舰上移动,军舰上“站坡”的战士雕像般伫立,向海外侨胞致敬。当乐队奏响《歌唱祖国》时,两边的人同时高唱,泪水和雨水一起在高亢的旋律中飞溅。
一位老华侨对我们说,踏上了中国海军的军舰,就像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谢谢你们,把这么强大的祖国送到了我们的眼前。祖国强大了,我们海外华人的腰杆就硬了。
此情此景,在以后的航程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尤其是在华人比较集中的巴西,对于编队的欢迎更是盛况空前。
年逾古稀的海粟老人带着全家,坐了6个小时的飞机,专程赶来迎接我们的舰艇编队。福建籍华侨庄坤寿为迎接我们,把生意火暴的商店停业3天;厄瓜多尔“香蕉大王”华侨王老二,正在美国治病,听说祖国军舰来访,专门让公司高层职员送来十几箱香蕉。台胞张洪钧先生,自己花钱为编队准备了欢迎午宴,带着5岁的儿子多次登舰参观,他动情地对我们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他从小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心,我们的根在中国。”
我们与使馆人员和华侨的甲板联欢会,原定不足百人,实际来了300多人,由于凳子和马扎不够,甲板上站满了人。山东文登籍的陶遵华、陶遵芬、陶遵美3姐妹,专程从圣保罗赶来,带来许多背心、鞋垫送给舰上官兵。联欢会结束近半小时,3姐妹仍不愿离去,她们拉着官兵的手说,我们年龄都大了,想回祖国看看,拖家带口很不容易。看到你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军舰,也算回国回家了。
8月4日晚上,编队过巴拿马运河,经过第一道船闸时下起了雨。突然听到河岸上传来呼喊声:“欢迎祖国亲人”、“你们辛苦了”。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右舷百米远的隔离网外,近百名华侨正在雨中挥着手。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跟着战舰缓缓前行,浑身都湿透了。原来这些华侨白天离开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绕道赶到运河岸边,继续为编队送行。
风雨中,官兵们庄严地举起右手,致以军礼。
尽管一路艰辛,但官兵们更多的是感受到祖国强大为我们带来的荣耀。在十国十港的访问中,我们获得了许多鲜花和掌声。
在福塔莱萨港,烈日下参观的队伍排了足有2公里,3天累计参观了3万多人。一位74岁高龄的老妇人,参观时碰断了一只鞋跟。尴尬焦急之时,副反潜长李爱华找来万能胶,帮她修好鞋跟,还搀扶她参观军舰并送下码头,在场的市民报以热烈掌声。水兵们把一位坐轮椅来的巴西青年抬上舰,推着他参观,送下舰的时候,他比划着双手,眼里闪动着感激的泪花。
在黑海之滨的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舰艇编队宴请乌克兰海军司令叶热烈上将,宴会在“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上举行。桌上摆放着一盘精美的果蔬雕刻“玉龙戏珠”,长约60厘米、高约40厘米的玉龙,正在嬉戏着一个紫红色的大宝珠。叶热烈上将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艺术杰作?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当得知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工艺果蔬雕刻,是用红白萝卜制作的,制作者是“青岛”舰厨师、29岁的三期士官武志良时,赞不绝口,马上提出要见一见小武。见到小武,上将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他的雕刻技术了不起,并敬了小武一杯酒。宴会结束后,他小心托着那盘“玉龙戏珠”要带回家送给夫人和孩子,还幽默地说,一定会得到他们的飞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