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炮兵连实习士官救灾中过度劳累牺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9日 06:24 解放军报
济南军区炮兵连实习士官救灾中过度劳累牺牲

  他走了,年仅26岁,牺牲在抗震救灾现场,倒在铭刻着李冰父子英名与功德的历史名城都江堰。

  那天,正好是他来灾区救灾的第35天。那天,下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雨。关于他的死因,军队医疗专家诊断为:长期过度劳累引发畸形肺血管破裂,大面积出血所致。当地老百姓感叹:他是为救灾而累死的。

  这位平凡的士兵,就是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实习士官武文斌。

  “因为他走得太匆忙,放在我挎包里的那份毕业实习鉴定还未来得及填写,至今还是空白。”连长李俊峰哽咽着告诉记者。

  可人们说:武文斌已用生命填写了一份特殊的毕业实习鉴定。这份鉴定,写在地震灾区大地上,写在灾区千百万群众的心坎里。

  “在人民遭受灾难的时候,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的那些日子,武文斌心里被两个美丽的梦陶醉着。

  来自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的武文斌,即将实习期满,原计划6月初回校参加毕业典礼;他与刚刚领过结婚证的妻子杨卫华约定,军校毕业后携手步入婚礼的殿堂。

  5月13日,部队接到赴川抗震救灾命令后,连长李俊峰、指导员高星紧急确定人选时,决定武文斌留守。

  三军在动,中国在动,世界在动。武文斌一个热血军人怎能无动于衷!得知自己被安排留守,平时不善言表的武文斌,此时讲的一番请战理由让两位主官无法拒绝:“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在人民遭受灾难的时候,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3次请战,全连第一个交请战书的他终于如愿以偿。

  临行前,武文斌收到盼他回家办婚礼的妻子发来的手机短信:“去吧,等你凯旋,那时咱再办婚礼。国难当头,男儿别无选择!”武文斌怀揣这份美丽的约定出征!

  5月15日上午,军列驶进四川地震灾区,一路向车窗外望去,武文斌被震后的惨烈场面和灾区群众的坚强意志深深地震撼了:

  到处是倒塌和裂缝的楼房,到处是废墟瓦砾,满目疮痍。

  从成都火车站赶往都江堰的公路上,群众为子弟兵的到来欢呼,路边挂起醒目标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子弟兵是灾区人民的大救星”。那一刻,他顿感肩负的责任千钧重。

  部队开进到都江堰,一群刚刚经历劫难的大娘大婶们,站在路边,提篮背篓送来香喷喷的饭菜。“孩子们辛苦了,大娘做的饭菜你一定要吃一口!”武文斌时时被灾区群众的真情感动着。当晚,他在第一篇救灾日记里这样写道:“多好的人民啊,有你们做坚强的后盾,我们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有了你们的坚强,人民子弟兵不能不坚强,中华民族依然坚强,中国依然最有希望。”

  “舍不得自己的命,就救不了群众的命!”

  “救救我妹妹吧,她刚来这里打工,就遭遇地震被埋在废墟下面了。”那天16时许,刚到都江堰还没放下背包,炮指连和师教导队官兵就听到来自合肥市的黄德军夫妇的求救声。

  两栋五层楼房,底部两层已垮塌且扭成“人”字形,整个楼摇摇欲坠。眼见教导队的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往里冲,武文斌一把拉住教导队队长员波的胳膊:“我是学测绘的,我有这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前头吧!”望着眼前这位把自己胳膊抓得生疼,近视眼镜下透着坚定的士官,员波油然而生敬意。

  武文斌刚爬进废墟内,突然发生一次余震,悬在他头上的一块楼板剧烈晃动起来,噼里啪啦往下掉碎渣。他顾不上这些,继续往里探寻。半小时后,他和突击队员们抬出一具遗体,不是黄德军的妹妹。

  “换我上吧!”看到武文斌身上多处擦伤,代理排长李孝会打算替下他,武文斌没有答应:“楼内很危险,我刚进去了一次有经验,还是我去吧!”武文斌和突击队员们再次返回危楼搜寻,终于发现了黄德军妹妹的遗体。

  为了把黄德军妹妹的遗体从废墟中完整地挖出来,武文斌和战友们没有使用工具,而是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断木碎石。整整3个小时,当武文斌他们刚把遗体抬出来,这座危楼又在余震中倒塌一片。

  事后,李孝会问武文斌:“当时楼内那么危险,如果发生意外你后悔吗?”“舍不得自己的命,就救不了群众的命!”武文斌不假思索就说出了这句话。

  5月17日,武文斌所在师接到命令,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具有军事地形学知识的武文斌被抽调到先遣队担负探路任务。

  道路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开进路线异常困难。武文斌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救援官兵以最快的速度翻越3座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把部队安全带到了指定地域。

  “让我去!”浸透衣背的汗水还没晾干,得知山上一位老人的房屋倒塌,老人生死不明,武文斌立即找到通信营营长请战。山路崎岖,余震不断,飞石滚落。武文斌全然不顾,带着几名战士攀山而行,一个多小时后赶到救援现场,将全身7处受伤的老人马学友成功救出。在陡峭的峡谷里,武文斌和战友们轮流背着老人,艰难爬行。附近村民感叹:“他们是拿自己的生命来换群众的生命啊!”

  “共产党员是让群众看出来的,不是自己喊出来的!”

  在救灾现场,有一面旗帜常常让武文斌心动,那就是“党员突击队”的旗帜;有一种情景总让他羡慕,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连长、指导员总会大喊一声:“突击队员上!”;有一道风景线总让武文斌冲动,在最困难最艰险的地方,冲在最前面的总是共产党员。

  关键时刻,党员个个是好样的!武文斌对战友们说,要想成为这个光荣组织的一员,就要把救灾现场当成接受组织考验的考场。

  武文斌拼命也要挤进“党员突击队”行列,因为他知道,站在这个队列里就能多救人、多为灾区群众干实事。

  5月24日,炮指连接到命令,全力抢通都江堰市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唯一公路。这条路盘旋在赵公山半山腰上,山体滑坡造成多处路段堵塞,使水泉村成为“孤岛”,上千名群众面临着缺水断粮的危险。

  “突击队,集合!”32名党员迅速出列,在连长李俊峰面前排成两列。就在这时,武文斌一个箭步冲进突击队的行列。

  “这是党员突击队,你来干啥?”李连长发现武文斌后,一把将他拉出队伍。

  “我就是要向党员看齐!我能行,让我上吧!”看着执拗的武文斌,李连长特批他以团员身份加入党员突击队。

  险情一次又一次排除,武文斌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党员突击队中。

  武文斌牺牲后,“红二连”和他实习所在的炮指连党支部这样评价他:武文斌同志素质全面,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一直是连队和院校党支部培养的积极分子。

  炮指连指导员高星说:“组织火线入党前,武文斌第一个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定要让烈士安心地远行!炮兵指挥连全体党员的心声一级级反映到武文斌所在集团军党委,党委及时作出决定:追认武文斌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武文斌!”6月20日20时,在武文斌的灵堂内,战友抱着他的遗像,全连官兵高举右手,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代表武文斌齐声宣读入党誓词。

  “只要还有一位老乡没住进板房,我就不休息!”

  战友们回忆说,武文斌到灾区后变了,常常一个人在树下沉思,只知道拼命干活。也许他心里有着太多的伤痛,太多的牵挂。战友们感受到,灾区群众的困难和痛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在这次大灾考验面前,许多“80后”、“90后”年轻士兵,瞬间成熟,瞬间长大,瞬间坚强。武文斌也一样,到灾区后感到肩上责任变得具体了、变得迫切了、压力加大了。为能给灾区群众多做点事,武文斌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让生命的马达始终处于高速运转中。

  6月9日,炮指连奉命前往都江堰市“勤俭人家”临时安置点安装1800多张赈灾钢架床。为防止磨破手,安置点人员给每个官兵配发了胶皮手套。“戴手套影响安装速度。”武文斌把手套一扔,开始徒手作业,铁螺丝磨上肉手指,不大一会儿,手上就打起了血泡。

  一天下来,炮指连安装了800多张钢架床,武文斌一个人就安装了50多张。安装一张床需要拧28个螺丝,他总共拧了1400多个。当战友问他为什么干得这么快时,他风趣地说:“咱们‘铁军’战士都有双‘铁手’。”

  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35天时间里,连队共给他安排了3天轮休,分别是5月22日、6月2日、6月16日。看看他这三天的“休息”情况吧:

  5月22日,星期四。武文斌刚把一堆脏衣服泡在盆里,得知本排受领紧急任务:赴永固村调查受灾情况。他当即跟随大家出发,一去就是整整10多个小时。

  6月2日,星期一。武文斌原本想好好睡一觉,可这天全排的任务非常重。早上起床号一响,他还是习惯性翻身起床,随战友一起出发,将8吨救灾物资从玉堂镇运送到水泉村。

  6月16日,星期一。武文斌忘了那天该他轮休,吃过早饭就和战友出发了,帮助玉堂镇政府卸完一卡车救灾物资后,又与大家一起赶到玉堂小学,卸了4卡车活动板房建材。

  6月17日早上,连队从玉堂镇向胥家镇转移战场。临行前,武文斌抽空给在河南老家的父亲武忠林打了参加抗震救灾以来的第3个电话。

  父亲叮嘱他:“既要完成好任务,又要注意休息。”

  武文斌对父亲说:“现在咋休息,老百姓都在焦急地等着。只要还有一位老乡没住进板房,我就不休息。”

  13时30分,指挥连抵达胥家镇中心小学,武文斌和战友一起快速展开作业,搭建新营区。

  班长姜春雷还记得,那天,武文斌搭完排里的帐篷,又去帮忙搭饭堂帐篷,大家开始整理个人物品的时候,他又跑到野战炊事车旁,帮着切菜。

  19时许,连队出发卸活动房板材,代理排长李孝会见武文斌气色不好,精神大不如以前,便劝他留下休息。

  这种时候,武文斌哪会休息?细雨中,他像往常一样,跑得最勤最快。由于人手较多,李排长让大家轮流休息,武文斌总是把休息的机会让给新同志。本排任务完成后,武文斌发现一排的板材还没卸完,又跑过去帮忙。

  21时25分,官兵们冒雨将8车50吨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到位。武文斌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熄灯前洗漱,武文斌对班长姜春雷说:“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没想到,这却成了武文斌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最苦最难的是灾区群众,有一份能力就为灾区群众多献一份爱!”

  武文斌平时生活很节俭,一元钱一双的袜子打着补丁穿,从不喝饮料、矿泉水,总是军用水壶背在身上。武文斌说:“我少花几块钱,我爸妈在家就能吃上一顿好饭!”

  来到灾区后,一向“抠门”的武文斌突然变得大方了。连里组织交纳特殊党费的消息刚刚宣布,武文斌马上走进连部帐篷,郑重地对指导员高星说:“指导员,这是200块钱,我要交‘特殊党费’!”高星责怪他说:“你家里负担那么重,再说你也不是党员,这钱我不收!”“我家的生活虽然困难点,但灾区人民现在更困难,更需要帮助!”

  望着一脸真诚的武文斌,高星答应了。武文斌带着573元钱到达灾区,“进村入户”时悄悄给了灾区老百姓300元,交特殊党费时身上仅有210元钱。牺牲时,他身上仅存5元2角钱!

  “最苦最难的是灾区群众,有一份能力就为灾区群众多献一份爱!”武文斌对灾区群众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上。地里的油菜籽熟透,可因为地震,老百姓伤的伤,走的走,没心思收割,武文斌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助群众抢收油菜籽。

  5月27日,炮指连奉命清理都江堰市玉堂镇石牛村的两段河渠。武文斌带头跳进臭气熏天的河渠,抡起大铁锤将倒在水里的断墙砸碎,再用手往外搬运。

  “武班长,你手上有血!”突然,一名战士发现,一条蚂蟥钻进了武文斌左手上的伤口,剩下的半截正在外面不停地扭动着。

  战友们赶紧把武文斌拉上岸,用力拍打他的左手,把蚂蟥打出。随后,武文斌的手上鲜血直流,很快肿了起来。见此,排长命令他休息。

  谁知,武文斌简单处理一下伤口后,又跳进了河渠,一干就是一天,晚饭时累得连饭碗都端不动。

  他匆匆地走了,牺牲时手上还留着3个磨破的血泡。

  “老公,你受苦了,等你回来,我去看你,做你爱吃的,给你按摩,让你舒服舒服,你困吗?要是困了,你就先睡吧!”妻子发来的最后一条短信,他没能看上一眼。他,永久地睡着了。

  然而,灾区的军民依稀觉得,武文斌还在。在灾区那铁流滚滚的队伍里,在那一片片迷彩绿里,在那一座座草绿色帐篷里,仍可见他匆忙的身影。

  13万抗震大军仍在继续奋战,在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在实现他的遗愿。

  短评

  李向群式的好战士

  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位在抗震救灾战斗中涌现出来的“李向群式的好战士”———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实习士官武文斌。

  武文斌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在我军优良传统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士兵,是13万抗震救灾官兵的优秀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了生动诠释,是“80后”、“90后”官兵在部队大熔炉里成长、成熟、成才的一个缩影。

  武文斌具有铁心向党、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他不是党员,但时时处处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他虽然生前没有从组织上入党,但他要求自己从思想上入党,以令人敬佩的言行,树立了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

  武文斌具有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来到灾区后,看到受灾群众惨痛的生活情景,他心里很难受也很着急,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最终累倒在抗震救灾一线。

  武文斌具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他入伍后分到“飞夺泸定桥”的英雄连,二十二勇士“要桥不要命”的连魂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以来,哪里最危险他就冲向哪里,战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

  从武文斌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80后”、“90后”青年经过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熏陶,经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经过像抗震救灾这样特殊任务的考验,正逐渐走向成熟,在各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并终将成为国家、民族和军队的栋梁之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