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在废墟上高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06:25 解放军报
邓祥辉 董玉方

  废墟上战旗高扬,歌声中真情激荡。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身处灾区的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心系救灾,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挖掘创作素材,最早深入重灾区慰问演出。5月24日以来,战旗文工团“文艺直通车”在都江堰、什邡、绵竹等重灾区演出13场,观众达4万余人。

  “血泪苦难,我们最不愿书写,因为我们不愿它发生;但血泪苦难,最需要我们书写,因为苦难中,有大爱永恒。”5月17日,面对汶川县的一片废墟和救灾官兵紧张施救的身影,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低头擦去脸颊的泪水,在采访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从5月14日开始,战旗文工团陆续组织创作人员赴北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采访。团长李西宁、政委杨景民乘坐直升机,深入到汶川、映秀等重灾区,同救灾官兵一起挖废墟,搬石头,搜寻幸存者;关大心、雷鸣、陈彦宇、潘月剑等创作人员与某集团军官兵一起,奋战在绵阳救灾现场。

  现场,是艺术灵感的源头。流血的伤痛,惨烈的悲剧,团结的牵手,无疆的大爱,文艺战士在模糊的泪水中,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从灾区回来后,他们的思索如潮水般迸发。李西宁创作出散文《坚强行进在无疆大爱中》,杨景民连夜创作了报告文学《军旗在震区飘扬》,郭瓦加毛吉录制了羌族风格的歌曲《让我拉住你的手》。歌曲《有你一直在身旁》、《永远在一起》、《大爱无边》、《士兵啊士兵》,诗朗诵《爱定胜天》,音乐诗《黑暗中,我们一起唱歌吧》,快板剧《众志成城》,音舞诗《生命交响曲》等20多个节目很快完成文字和音乐创作。随后,演员们冒着频频发生的余震,投入紧张的排练和录制中。

  “艺术的不朽,源于生命的不息。面对大的历史事件,我们有义务用作品承载记忆,当然记住的不仅是伤痛,更是爱的无限光芒。”创作会上,政委杨景民这样要求创作人员。艺术是记忆的载体。在这场灾难中,中华民族坚忍的毅力,空前的团结,博大的真爱,必须有艺术作品承担。围绕“赞颂人性光辉,丈量民族脊梁;用真情抚平伤口,用大爱打造精品”这一创作要求,音舞诗剧《生死大转移》、话剧《坚守》、快板剧《众志成城》、歌曲《长空英雄》等剧目相继诞生。

  5月24日早上8点,战旗文工团30余名演员奔赴绵阳灾区,成为第一支赴四川灾区慰问演出的专业文艺团体。到达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15分钟后,伴随着《我们众志成城》的铿锵音乐,演出正式开始。

  看到战旗文工团来演出,3000余名受灾群众纷纷从救灾帐篷中走出来,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由黄珊表演的诗朗诵《爱定胜天》,声情并茂,感情真挚,不少群众流出了眼泪。独唱演员刘舫的一首《有你一直在身旁》,把群众对子弟兵的信任和子弟兵对灾区群众的真情唱得淋漓尽致。舞蹈《扎西德勒》,杂技《对手顶》,小品《保险》,男声独唱《咱老百姓》等节目,均多次被观众热烈的掌声打断。

  在安县桑枣镇的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演员们用20分钟在一片废墟上搭建出舞台,两千余名观众把演出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来自北川县曲山镇云里村的刘佩林小朋友,在路边采来野花,送到歌手李鹤飞的手中,并亲吻他的脸,对着话筒说:“解放军真好。”看完演出后,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激动地说:“感谢党和解放军,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看的演出。”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