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搭建帐篷学校确保7000多名学生复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06:09 解放军报
在山高沟深的陇南灾区,依山而建的绿色“帐篷学校”成了灾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本报特约记者 樊增民 魏春 本报记者 孙兴维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赴甘肃陇南抗震救灾部队,为解决灾区群众最期盼、最急需、最忧虑的孩子上学问题,先后开办了一所所“帐篷学校”,确保了7000多名高、初中和小学生复课,并妥善安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用爱心点燃了灾区学生的希望和梦想。“叔叔,我要上学!” 这是深深打动带领部队在文县中庙乡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某集团军红军师政委张绘武的一幕:倒塌的废墟上,坐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孩,膝盖上放着一本化学课本,她一会儿挥手赶着苍蝇,一会儿又不停地在膝盖上的草稿纸演算着。 “怎么在这里学习?”女孩懂事地站起身,双手紧紧地攥着书,欲言又止。 张绘武的目光掠过女孩的发梢,投向她身后的救灾帐篷,大人们正在倒腾一些生活必需品。这名女孩突然哭泣着说道:“叔叔,我要上学。” 女孩告诉张绘武,她叫强永凤,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张绘武还了解到,地震发生后,陇南受灾地区许多学校成为危房,短期内难以复课,仅中庙乡联丰村和相邻几个村庄,就有13名高三学生因高考临近无法复课而心急如焚。 “叔叔,我要上学!”与女儿同龄的孩子的深情呼唤紧揪着张绘武的心。张绘武将这一情况报告集团军政治部领导后,集团军党委迅速作出开办“帐篷学校”的决定,并在一天之内建起了陇南灾区首座“帐篷学校”——文县中庙乡联丰村“帐篷学校”。5月17日,这所只有13名高三学生的“帐篷学校”在余震中开课。授课教员是部队选派的一名研究生干部和一名本科生干部。 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提着土特产,带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翻山越岭赶来。说起当时的情景,学校辅导员李希眼睛湿润了:“尽管陇南灾区高考时间现在已推迟,可当时家长着急、孩子忧心的场面让人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官兵们谢绝了土特产,留下了高考生,也留下了疑问——如何让一些道路被阻的乡村里的高三学生到“帐篷学校”上课? 这个集团军某红军师“金刚钻”团组织进村入户官兵,一次次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走进深山,将一个个高三学生接到“帐篷学校”。一些远在四川广元等地上学的高三学生也闻讯赶来。为保证学生们的学习和食宿,部队专门腾出军、师指挥部两顶大帐篷,还挤出8顶班用帐篷供学生住宿,为此有80多名官兵不得不挤睡在车上。“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 “我们要想一切办法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正在陇南文县碧口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兰州军区主要领导动情地说,开办“帐篷学校”是为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长远负责。 在这位领导亲自协调下,有关部门先后为受灾学校调拨511顶军用帐篷,并下拨60万元专款,用于“帐篷学校”的建设。 从甘南草原到陇南山区,从徽县的嘉陵江畔到文县的白龙江边,哪里灾情严重,部队官兵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孩子需要上学,一所所充满希望的军绿色“帐篷学校”就扩建到哪里。 集团军党委坚决按照党中央“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的要求,在进村入户的同时,把大山深处的失学儿童一个一个接到山下,让他们都有学上。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端山村小学,某高炮旅抗震救灾官兵为当地9名小学生开办了一所“帐篷学校”。武都区马街乡蒿坪村在一座陡峭大山的山顶,学校在地震中垮塌后,由于山高路远,一直无法复课。某红军团一营郭营长专门到山下把老师接上山,又带领官兵穿过塌方区,将邻村的小孩一个个背到“帐篷学校”继续上课。 随着救灾深入,“帐篷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加。在地方教育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部队先后为陇南的武都区、文县、徽县和康县等地震重灾区开设了35所“帐篷学校”,帮助7193名灾区学生重新复课。 每到清晨,在大山深处一座座“帐篷学校”里,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打破了大山的寂静,插着希望的翅膀飞向山外……“建成名副其实的学校” “‘帐篷学校’教学不比学校差,生活也比学生家里好!”这个集团军政委介绍说,为了把每座帐篷都建成名副其实的学校,部队按照“学习有场所、授课有老师、教学有条件、生活有保障、管理有组织”的标准建设“帐篷学校”。 集团军从救灾官兵中专门挑选260名本科以上学历官兵担任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协调地方安排400多名老师到“帐篷学校”上课;为每所学校购置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和打印机、黑板等教学用品,为每名学生购买一套学习用品;为800多名住校生买了灯具、炊具和餐具,并抽派炊事人员,带上米、面、油、菜,做好一日三餐,让学生安心舒适地集中精力学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陇南灾区一所所“帐篷学校”里,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与官兵一起唱国歌的声音。每天唱国歌、升国旗,是集团军抗震救灾官兵帮助孩子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的有效形式。 陇南灾区的许多孩子虽然躲过了地震的威胁,但地震时那种惨烈的景象却烙印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阴影。为此,集团军对260名“帐篷学校”辅导员集中进行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派出由心理专家组成的“阳光服务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考前心理素质培训。此举不仅消除了一些孩子的心理障碍,还培养了灾区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 6月初,记者走访这个集团军开办的30多所“帐篷学校”时发现,每所学校都设有一名卫生防疫员,每天对学习区和生活区进行3次消毒,并对一日三餐的卫生防疫进行监控。在文县碧口镇山脚下一块开阔地上的文县第二中学“帐篷学校”,规划整齐有序,各种设施非常齐全。这所学校设有文科班教室、理科班教室、男生寝室、女生寝室,还有商店、电话亭、卫生所、厕所等,保证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安心学习。“家长和孩子都安心了” 端午节这天,这个集团军某红军师“铁锤子”团三营官兵特意把康县王坝乡中心小学50多名住校生请到营区,与官兵一起过节,一起吃粽子,观看官兵们自编自导的娱乐节目,让学生们在欢笑中释放地震带来的恐惧感。 在“帐篷学校”,随时可以看到官兵拒收老百姓米面、柴火和腊肉的情景,随时可以看到学生家长帮着炊事班官兵择菜、帮助辅导老师洗衣服的场面。一位母亲把儿子送到“帐篷学校”还不太放心,偷偷地看了几次儿子与同学游戏的情景后,流着泪说:“地震发生后,眼看12年寒窗苦读即将泡汤,娃儿一下就变傻了,是‘帐篷学校’治好了孩子的‘心病’。”就读于文县一中的董丽说:“是解放军叔叔重新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我一定会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学校一复课,家长孩子都安心了!”当地领导感慨地说,部队把他们最需要办、最想办而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解决了。灾区老百姓说,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家长最急的事不急了,考生也都有信心面对新的生活了。 (本文照片由魏春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