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运输航空兵充挥技术优势为灾区空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06:11 解放军报
本报特约记者 徐汇东 曾宝瑜 本报记者 李建文

  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师邱德甫机组在特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半小时,就接到了执行抗震救灾命令。作为一名副师职特级飞行员、大型运输机中年纪最大的机长,邱德甫深知此行肩负的责任。他率机组迅即进场,在最短时间里紧急升空,赶往首都南苑机场。在第一时间,他们将33名专业救援人员和33吨救灾器材运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驾驶的飞机成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架到达灾区的大型运输机。

  14日下午3点57分,气象条件勉强接近飞行临界点,邱德甫机组奉命飞绵竹,紧急实施空投。绵竹县县城四周环山,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之前派出的一架飞机就是因为天气太恶劣,不得不取消空投计划返回。天空稍有好转,邱德甫机组瞅准时机,立即起飞,直奔绵竹上空。4000米、2000米、1000米……邱德甫双手握着驾驶杆,操纵飞机不断下降高度。

  “机长,不能再下降了,下面环境复杂。”机组人员提醒邱德甫。

  邱德甫没有答话,全神贯注地操纵他的驾驶杆继续下降高度。他心里最清楚,空投物品比空降人员难度还要大,人可以操纵伞,而物品不会操纵,投不准就浪费了,那可是受灾群众的救命物资啊!

  “开大门,投!”900米、800米、700米,一直到600米高度,邱德甫才下令空投物品。30秒钟内,第一批重达4吨的方便面、饼干、矿泉水、药品等灾区群众急需的物品空投成功。

  15日凌晨1时半,邱德甫机组接到命令:绵竹清平乡一个磷矿有5000多名群众被困,已经30多个小时没饭吃没水喝,有很多受了伤,急需食品药品!

  此时,邱德甫执行第二次空投任务后刚回到机场半个小时,正在吃饭。他和机组人员马上放下碗筷,再次投入紧张的准备之中。由于被困群众人数多,需要的物品量大,邱德甫建议临时设计机舱装载方法,增加飞机的装载量。他说:“哪怕是多装一瓶矿泉水多装一包饼干,或许就能多救一条人命啊!”

  清平地区海拔高度平均3000米,磷矿10公里周围山高4800米,航路狭长,环境陌生,净空条件复杂。当时,唯一能提供的是磷矿经纬度位置。没有风向风速数据,没有人工地面标志,没有人员指挥地面引导,又是在下半夜实施空投,这在世界空投史上没有先例。

  凌晨2时22分,装载完物品,邱德甫机组分析可能出现的特情,预想最困难的情况,登上飞机毅然出征,昂首直飞空投空域。一路上,他和机组人员一边互相提醒,一边对照指挥部提供的经纬度和飞机上测到的风向风速数据进行紧张的计算。当飞行高度与山高持平时,领航员一下子提高了调门,机舱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邱德甫还在继续下降飞行高度。在接近云层时,飞机出现轻微的结冰现象,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黑色,分不清哪是云,哪是山。

  4000米,当驾驶舱仪表指向这一高度时,邱德甫下令实施空投。瞬间,机舱后门打开,一件件救灾物品顺着滑轨往下飘,2时38分,第一批5吨救灾物品准确投到被困群众附近。2时55分,第二批5吨物品再次准确无误投入目标地……邱德甫机组开了大型运输机下半夜空投的先河!

  “你和你的机组人员必须回去休息!”前线指挥部的领导心疼地给邱德甫下达命令。几天来,邱德甫机组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达16个小时以上,最长22个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同时还有一组闪光的数字,留在了迢迢天路和灾区群众的心里:截至昨天,他们共飞行了29架次,空运救灾人员373人,救援物资122吨,空投救灾物资75吨。(本报汶川5月23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