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8岁大校队长第一个跳出机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09:28 现代快报
向灾区开进
综合 “大校队长”第一个跳出机舱 一身迷彩,英姿飒爽,记者昨天见到这15名伞降勇士时,他们正围坐一起总结这次任务的执行情况。6天6夜深入山区进行高强度的侦察和救援,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 ,但个个仍然精神抖擞。 15名伞降勇士的领队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今年48岁,劳累使得他的嘴唇起了好几个水泡,但他对记者笑了笑:“今天还好看些了。” 14日中午,当飞机到达重灾区茂县上空时,15名勇士已全部完成了跳伞准备工作,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这位有着30年“伞龄”的大校,在战士们眼中任何时候总是冲在前面。昨天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只想着一点:一定要把全队成功地带下去,一定要完成救援任务。 可当他跳出机舱后,主伞却没有开,跟在他后面第二个跳的于亚宾少校,见此情形急坏了:“队长的伞怎么还没开呢?”可高空根本无法交流,他只能一边下降一边关切地看着队长。只见李振波不慌不乱,沉着操作,降到大约700米高度时,备份伞打开了…… 4999米伞降超越极限,读秒手动开伞 这绝对是一次超越极限的伞降。当时飞行的高度是海拔4999米,空气十分稀薄,勇士们感觉到胸口有些闷,一些常规操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例如,开伞器设置的跳伞高度是4000米高度,此时已超出近1000米。通常情况下,只要4秒钟主伞没开,就要进行手动开伞。于是他们在跳出舱门后便开始读秒:“0001、0002……” “周围的环境、地面的情况非常复杂!”茂县是高山峡谷地形,境内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峰比比皆是,“当时什么都看不见,再加上地震导致灾区通讯中断,既没有地面指挥引导、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这样的难度,在伞降史上极其少见。特别是当高度降低,能见度加大后,连经验丰富的队长李振波也有些吃惊,“不但山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房屋也比较多,一旦着陆在任何一个这样的地方,后果都不堪设想。” “那你们跳出机舱的时候到底怕不怕?” 记者问。 “不怕。”勇士们异口同声。他们坦言,尽管这次的难度要大好多倍,但是相对于平时的训练而言他们反而不感到害怕,“心里好像只剩下救灾的迫切,来不及想别的。” 出舱后,勇士们的第一感觉是“冷”,一侧就是雪山,寒风扑面而来,吹得手都发麻。当时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而他们只穿了一套迷彩服。 数着伞花一朵不少,队长放心了 由于飞机在空中处于运动状态,如果15个人一次跳出去的话,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跳的人降落地点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影响到着陆后集中的速度。所以,15人分成两组,第一组7个人、第二组8个人。当第一组的7个人全部出舱后,飞机转了个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组开始跳。 “在高空俯瞰汶川,感觉就像一块小菜地那么大。”勇士们说,要想从海拔4999米的高空跳下的15个人,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的要求是‘高空选片、低空选点’,一边降落,一边寻找着陆位置。” 第一个跳下去的队长李振波,准确地选择了一块空地作为降落点,他着陆后迅速给后续队员作着引导。“我仰着头看天空,这一拨跟我跳下来的有6个,我就数着天上的伞,一个、两个、三个……看着6把伞全都撑开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很快,第二组队员也顺利着陆。两组分别迅速集合,按照此前的约定,他们将分头赶往茂县县委、县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