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江堰生死营救:不到一分钟发现幸存者(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10:42 解放军报
5月13日,连夜从北京赶到四川灾区的某部工兵团官兵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营救遇难学生。本报记者李靖摄
陈才胜 徐永刚 本报特约记者 罗路云 13日凌晨2时27分,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黑暗中备受煎熬的当地灾民忽然看到一束束灯光疾驰而来。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救援队,而是地震救援奇兵——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和国家地震局专家、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组建的国家地震救援队。 不到一分钟,幸存者就被发现 抵达聚源镇,在刚刚成立的当地救灾指挥部引导下,集团军副参谋长张明、团长王洪国、副团长刘向阳和国家地震局副司长周敏率队迅速勘察完现场,立刻下令:先搜救幸存者。 地震发生时,聚源镇中学18个正在上课的教学班师生几乎全部被埋压,新建中学300多人被埋压,中医院有100多人被埋压。 他们兵分两路,团长王洪国带一支救灾分队立即投入受损严重的聚源镇中学救援,副团长刘向阳带另一支队伍奔赴都江堰新建小学、都江堰中医院救援。 此时,除了几支孤零零的灯光照射灾害现场外,四周一片漆黑。祸不单行,一场大雨倾盆不期而至,雨点又大又密,淋得人睁不开眼睛。 曾经多次带队出征的工兵团团长王洪国率先走下指挥车,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眼前的一幕还是让他感到震惊:聚源镇中学6层高的教学楼,除中间的楼梯孤零零地矗立着,两边的楼房齐刷刷地坍塌了,上吨重的楼板错落叠压着。 被压在表层的遇难者,有的已经被当地群众救出,而多数人被压在废墟深处,人们束手无策…… 大家用生命影像探测仪、红外和声波探测仪展开搜索,放出搜救犬寻找幸存者,不到一分钟,一名幸存者被发现。 绝望中的女孩,柔柔地喊了声:“叔叔……” 楼梯左侧坍塌的楼房内,在紧挨楼梯一侧的一片废墟内,有一名幸存的女生,生命体征明显,发现有人来救时,连续发出呼救声。 时间就是生命。现场指挥组、营救组、器材保障组、观察组按照各自分工,紧张有序地展开作业。一营副营长张庆山带领一连指导员杨茂、三连连长韩丕龙,以及魏庆锋、朱斌、张如达、夏洪亮、田强等10多名战士,营救这位幸存的女生。 营救,一开始就遇到巨大困难。初步目测,在她身上3层半尺厚的楼板叠压在一起,其中最上面的一层楼板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在三层楼板、四层楼板之间有约两拳高的缝隙,这名女生就压埋在缝隙的深处。 官兵们用气垫慢慢顶起楼板,塞进垫木,以防塌落后的楼板松动造成人员伤害。顺着这条缝隙,战士魏庆锋和朱斌一前一后,戴着安装有探照灯的头盔,侧着身体将自己塞了进去,一寸一寸地往里面挪动,在废墟里探寻解救女生的最好途径和办法。 余震未绝,楼板随时可能坍塌。战士们借着探照灯的照明,可以看到女孩呈半躺姿势,双腿被楼板和碎石碎砖卡住,全身只有头部可稍微动一动。绝望中的女孩,看到救援队员,用虚弱的声音,柔柔地喊了声:“叔叔……” 就在这生死关头,凌晨5时10分左右,又发生了一次余震,大地剧烈抖动,楼板晃了几晃,还好,有惊无险! 尽管千般小心,绞尽脑汁,多次尝试着使用各种救援器材,大家轮流作业,但救援仍无突破性进展。 国家地震局的专家、部队带队领导反复研讨,时间不知不觉过去,雨一直在下。 女孩开始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队员们和随队的武警总医院医护专家反复安抚:请相信我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救你……渐渐地,女孩恢复了平静。 颖获救了,每个人脸上都是泪水 继续实施救援。带队的国家地震局副司长周敏、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张明、工兵团团长王洪国慎重考虑,最终作出果断决策,一个新的救援方案出来了。他们对幸存女生周围的压迫物采取曲进、侧掘等多种方式进行救援作业。桌腿、水泥块逐一被清除…… 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将一部手机递给了女孩。 “我快出来啰!” 听得出来,这声音尽管虚弱,但掩不住即将生还者的激动与兴奋。电话那端,连着她的亲人。 “能出来吗?” “快了。递把多用手工刀,把她脚踝周围的石块清开。” “递救援担架。” 这是救援最具决定性的一个动作,随着担架慢慢挪出,一张苍白的小脸露了出来。泪水,瞬间从她眼里涌出,一只带着灰尘的手快速盖住了她流泪的脸。 5月13日9时10分,幸存者被成功救出,并被紧急送往救护车,进行初步救护。此时,已经整整过去6个小时。 她是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名叫高颖。除了身体裸露的皮肤有些擦伤和青淤外,没有受到更多损伤。得知高颖被救,她的家长、班主任赶到救护车旁,每个人脸上都是泪水。 就在这时,副团长刘向阳带领的救援队也传来消息,他们在中医院和新建中学共救出19名幸存者,找到58名遇难者遗体。截至发稿时,笔者从国家地震局了解到最新消息: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都江堰地区成功救出21名幸存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