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无论打仗或救灾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0:41 中国青年报
中国军队无论打仗或救灾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太累了!2月4日,京珠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粤北韶关段连续奋战了数日的广州军区某部官兵“就地”而睡。李三红 摄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哪里的人民需要帮助,哪里就有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的身影。道路堵塞,驻灾区部队把野战炊事车开向旅客滞留地,随时为旅客提供热菜热饭。人员受阻,安徽、湖南驻军搭起500多顶野战帐篷,安置受灾群众。受灾地区车站、机场滞留旅客人数居高不下,武警部队派出100多支小分队维持秩序,解危帮困。

  这次雪灾,确实让我对“人民军队”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

  公方彬:确实像你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

  有人或许会说,西方军队强调的是忠于国家,其中包含着为人民的利益敢于牺牲。这种一致性缘于:军队乃人民养育的国家力量,必须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军队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突击性,相对于灾难的突发性特征,拥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征服灾难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和牺牲,虽然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多属道义要求,军人则不同,再大的危险,只要军令下达,则无法逃避。诸多原因决定了,面对灾难,冲上去的必是军人。

  我军维护人民的利益,生动而又丰富地表现于社会生活与行为习惯,从而保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自发传承,尤其是这已经积淀和凝结为以“使命、忠诚、纪律、牺牲”为特质的核心价值观。既然已经化为核心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影响和导引着每一个加入到集团中的人们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任何国家军队都倡导牺牲精神,但真正把牺牲发展到极致,把牺牲当作一个集团的灵魂者,唯中国军队,是牺牲造就了精神上的崇高和博大,是牺牲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

  记者:在这次雪灾中,我们的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打了数场恶仗,战果颇丰。

  广州军区两个集团军派出突击力量,南北夹击,打通了京珠高速韶关北段这段我国南北大动脉的咽喉。南京军区“临汾旅”两次“会战”长江二桥,确保了这座连接沪宁、京沪等8条高速公路的交通枢纽畅通。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全国交通形势的基本畅通,就没有现在基本稳定的社会形势。

  那么在您看来,为什么在来势如此汹涌的灾难面前,我们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他们的勇气和决绝来源于什么?

  公方彬:其实,如果你关注一下我军发展史,就会发现,不管是战争还是救灾,没有我们这支军队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战争来看,历史上我军在所有对手面前没有败绩,这在世界大国军队中是不多见的,因而是英勇善战的军队。而在救灾之时,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这次抗灾救灾过程中,许多故事感人至深。尤其是处于危难之中的群众,一看到解放军出现,迅即产生“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认定“军人是最艰难时候的主心骨,是绝望时的定心丸。”为什么危难中的人民群众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感觉和价值判断呢?因为这支军队长期的教育和实际行为告知天下的是:以我的牺牲来换得人民的安康,是本份,是天职。这次抗灾,进入人民群众视野的是“以冰解渴,用雪揉脚”的感人镜头。所思、所见、所感,带给人民群众的无不是人民军队甘于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

  由抗灾救灾判定我军英勇善战,在于战争与抗灾有着相似和相近的地方。比如,二者都是一种强力挑战,都需要拥有强大战斗精神和战斗力的队伍方可获得胜利。

  战争是人类最高的竞技场,是人类社会发生的集团与集团的冲撞,要保证获得胜利,必须依靠组织严密、战斗精神高昂,且训练有素的集团来承担。灾难也是一种高强度的挑战,只不过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挑战,是自然力与人力的较量,既然到了灾害的程度,说明自然力量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非个体或弱小组织能够承担。这就需要拥有其他社会群体难以比拟的组织力与战斗力的军队来承担。

  一般来说,要赢得战争,决定因素很多,有一点是各种条件下的战争不可少的,这就是战斗精神或者说牺牲精神,其实如果军人没有了牺牲精神,再先进的武器都不可能带来战争的胜利。由此,自然灾害和战争都存在着危及生命的问题,那么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冲上去,在战争中更能冲上去。

  我军英勇善战,源自从建军开始就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完美统一,以此保证广大官兵主体意识的觉醒,自觉性的增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一个朝代的军队的士兵能把自己的利益和荣誉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报记者 潘婷)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