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沟通渠道已建立 两军关系仍潜伏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7日 08:28 新华网
中美军事沟通渠道已建立两军关系仍潜伏危机
    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举行会谈。这是在会谈前,曹刚川为盖茨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1月13日至16日,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基廷一行是今年访华的第一个美国高级军事代表团,也是他2007年3月就任太平洋总部司令以来第二次访华。

  访华期间,基廷与中国军方领导人以及外交部长进行了频密会见,并访问了上海和广州,参观了解放军有关部队和院校,基本达到了“增进了解、加强互信”的目的。

  几乎在基廷访华的同时,中美双方首次派军方参加了中美第5次战略对话。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中美军事交往将有一个好的开端。

  两军关系曾屡陷低谷

  冷战结束后,中美军事关系几起几落,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以美国助理国防部长访华为标志,中美重启军事交流的大门,但由于1995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特别是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军竟然出动两艘航母进行威慑,两军关系几乎走向对抗的边缘。

  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以1996年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访美和1998年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华为标志,两军关系回升。但19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两军关系再遭重创。

  第三阶段是从90年代末至2001年,中美军事关系再现走出阴霾的迹象,但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扬言“将竭尽全力协防台湾”,使中美军事关系再次倒退。直至2001年4月“撞机事件”,两军关系跌至谷底。

  第四阶段是从“9·11”事件至今。反恐战争使美国对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中美军事关系出现转机。2003年11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访美,2004年6月美国参联会主席迈尔斯访华。此后,两军高层互访频繁,逐步拉开中美高层次军事交流的序幕。

  沟通渠道已建立,对抗风险大大降低

  在历经挫折之后,中美双方已基本摸清对方的安全关注,厘清了对方的利益边界,即明确了什么是对方的一般性战略利益,什么是重要性战略利益,什么是不可触犯和挑衅的核心战略利益。

  比如,在中美刚刚结束的第5次战略对话中,关于台湾问题,美方代表内格罗蓬特表示,美方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中方的关切,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入联公投”等“台独”活动,将继续关注有关局势,保持警惕。基廷访华时也表达了类似立场。

  中美两军在高层交流、人员往来、防务磋商、军舰互访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已进入机制化轨道,为两军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迄今,两国国防部已举行9次防务磋商,工作层面的国防部政策磋商定期举行,海上安全磋商也已机制化。不仅如此,两军交流正日益走向实质化。2006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并举行了中美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当年11月,美国海军编队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并在南海海域与中国海军举行了联合搜救演习。双方建立军事热线一事也最终敲定。

  中美军事交流的机制化趋势,为双方增信释疑提供了交流平台和“机会之窗”。这有利于双方避免战略误判和擦枪走火事件的发生。只要军事上不发生摩擦和冲突,中美两国关系就不会出现结构性的逆转。

  战略互信仍欠缺,两军关系仍潜伏危机

  阻碍中美军事交往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双方还缺乏战略互信。美方对中国军力的增长始终持怀疑态度,质疑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意图和能力水平,要求中国进一步军事透明。为此,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例如,中国前些年从来没有发表过国防白皮书,现在已经发表6版,而且是一次比一次透明。以前中国基本不参加联合军演,现在我们不仅邀请外国军事人员观摩我军的军事演习,还和外国军队一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我们甚至把军舰开到美国的家门口,请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上我们的战机,请美国的国防部长做客我们的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以此来表示我们的诚意。但是,美国一些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仍然不满意,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

  需要指出的是,军事透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国家都有军事机密需要保守。另外,军事透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没有战略互信,再透明也没有人信。有了战略互信,即使军事不够透明,双方也会相安无事。因此说,建立战略互信才是目的。而战略互信,正是当前中美军事关系中最为欠缺的。 (来源:半月谈 罗援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少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