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军事科研单位建立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机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0:14 解放军报
编者按 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合作。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为例,直接参与研制、试验的单位有200多家,各类技术、保障人员多达10万人。由此可见,科研工作不能再沿袭各自为战的传统作法,必须建立机动灵活的协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沈阳军区某部着眼任务需求,积极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编制界限,建立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机制的做法,不失为赢得高效益的明智之举。 本报沈阳12月25日电 记者孙兆秋、通讯员李红强报道:今天,由沈阳军区某部工程师李强等8人组成的联合攻关组,完成了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今年以来,该部先后十余次提前攻克总部下达的应急科研任务,超额两倍完成科研任务,有2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该部政委夏子章感慨地说:“这得益于我们建立的重大科研课题协作攻关机制。” 前年初,一项科研课题落到该部助理工程师游彪头上。游彪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几个月过去了,课题却没有多大进展。啥原因?他道出苦衷:自己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担负的研究课题还涉及通信等多个领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事让该部领导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各自为战”的做法,已成为制约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要提高部队整体科研能力,必须敢于打破条块分割界限,建立一个能够凝聚集体智慧,促进科研能力整体跃升的协作机制。 从去年初开始,他们按照“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原则,打破科室、专业、编制界限,建立了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机制,成立了3个“协作攻关中心”;设立“绿叶奖”,对在集体攻关中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成果突出的人员给予重奖。 今年初,业务参谋王英群受领了一项重大科研课题。课题立项后,王英群根据科研需要挑选和配置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了一个新老结合、优势互补的联合攻关小组。他们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2项科研课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