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战机模拟训练实现技术型向战术型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09:34 解放军画报
中国新型战机模拟训练实现技术型向战术型跨越
“枭龙”战斗机的模拟器,完全模拟了座舱布局,但尚未应用三维成像技术

中国新型战机模拟训练实现技术型向战术型跨越
随着模拟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战机模拟器技术日新月异

黄安祥驾驶模拟器

  最新型仿真模拟器已装备到航空兵部队,三维成像技术使模拟器不再是简单的“游戏机”

  闯关探路的科研尖兵

  ——记全国“求实杰出青年奖”获得者、沈阳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高级工程师黄安祥

  人物简介

  黄安祥,1984年入伍,现为沈阳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仿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伍20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15项重大飞行仿真攻关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8项,其中1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

  靠创新完成跨越

  按常规,研制大型战机仿真系统一般要用4到5年时间。而黄安祥所在的研究所受命研制某新型战机模拟器时,为战备形势所迫,上级要求必须在一年内完成。

  研制这种多功能先进模拟器,涉及多项学科,光靠研究所自身的人员及研究力量,从每项技术、每个系统逐一攻关,别说一年,就是10年也是枉然。“靠创新完成跨越!”担任总设计师、课题组组长的黄安祥大胆突破研究所传统的科研模式,博众家之长,与国内一些科研单位联合攻关。

  景视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关键,传统的实像和虚像技术都有缺陷。整整半年时间,黄安祥主持召开了20多次研讨会,研究资料摞起来有两米多高,课题组仍然未找到解决办法。一天,某地方大学一则立体成像技术的消息引起黄安祥注意,他星夜赶赴那里,对这一技术进行全面考查,决定把立体成像技术应用到景视上。这种做法,在国内尚属首例。黄安祥带领课题组严密论证,终于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出既有纵深感、又有大视场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为在一年时间内取得多功能先进模拟器的研制成功打开通途。该模拟器共取得13项技术革新,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空军部队正在使用的歼-8战机模拟器,早期的模拟器只相当于普通的飞行射击游戏,模拟真实环境的效果还很差。

  挑战自我站稳前沿

  黄安祥经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仿真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多年来,不管取得多大成绩,也不管获得多大奖项,黄安祥都来不及品味成功的甘甜,就又开始了新的挑战。有一年,某新型战机模拟器刚刚通过专家鉴定,黄安祥就顶着严寒来到训练场,上机体验飞行的实际状态。战友们都知道他晕机,劝他由别人代上。可黄安祥说:“我是课题组组长,我不上哪行!”飞行员心疼他,在空中不忍做大动作,可黄安祥坚决不肯,执意要飞行员飞高难课目。飞机着陆后,黄安祥全身都是呕吐物,脸色白得像一张纸。

  多少次,面对上级下达的重大仿真研究课题,黄安祥总是一马当先,勇挑重担。

  从黄安祥近年来获得的奖项、头衔中,记者发现这些奖项级别越来越高,头衔越来越响亮。谈起这些,他总是非常平静地说,成绩只能说明我们在仿真领域前进了一步,透过这一步往前看,我们与世界强国的仿真技术还差一大步。作为科技工作者,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勇立飞行仿真技术发展的潮头。

  黄安祥就是这样一位永不满足的科研工作者。正如他常常说的:“心有多静,舞台就有多大!”

  深秋时节,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某飞行学院飞行仿真研究所,走近了著名仿真专家黄安祥。在研究所领导的指导下,记者坐进某国产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发动、加油,轻轻拉起操纵杆,战机轰鸣冲天而上,时而侧旋俯冲,时而翻斤斗,很快占据有利位置捕捉住了“敌机”……这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记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据在场的黄安祥介绍,目前这种仿真模拟器已装备到航空兵部队,从而使我军模拟训练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型向战术型的跨越。

  目光紧盯未来战场

  “谁能弄清打赢最需要解决什么,谁就能抢得科研先机”,这是黄安祥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一条深切体会。1986年11月,黄安祥第一次下部队调研,只见飞行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机场上,裹着厚厚的皮服,手持座舱仪表板,凭想象预练各种口令及动作。这情景使黄安祥受到很大震动。他知道,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把仿真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有的国家甚至在战争打响前就先在实验室里“模拟战场”了。当时我国模拟研制刚刚起步。技术落后,思想绝不能落伍。他暗下决心:外国有的我们中国也要有,而且还要更好。正是凭着这种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进取精神,短短几年时间,黄安祥就研制出第一台三维专用计算机成像系统,第一台全天候领航轰炸模拟器,并在战机仿真领域初露锋芒。

  为了赶超世界仿真模拟先进水平,黄安祥以军事斗争准备为己任,把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作为科研的重点。一次,某航空兵部队反映螺旋飞行容易失速,操作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部队的飞行训练。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攻关。为此,他多次上天体验,深入部队调研,记录了螺旋飞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上万个数据,成功研制出某型战机球形飞行模拟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失速螺旋难题,而且首创模拟器能飞螺旋的奇迹。

  摄影并撰文/曹占礼 白宇博 崔根源 特约记者 郭天海 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