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历史变革困难不可低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10:11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演练开设野战医院
南争旗 编者按 1995年,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初,本报曾与后勤指挥学院联合召开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纵观市场大潮,预测后勤发展前景。此后,社会化改革在全军蓬勃兴起,掀起层层波澜,并以不可阻挡之势,从生活保障向其他领域快速延伸拓展。 今年,中央军委作出了以推进“十化一改”为目标的关于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重大决策,系列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这是我军后勤保障历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革故鼎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军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自我保障形态结束,全新的保障形态将跃上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舞台。可以预见,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思想必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辉映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从“军队办社会”到“社会办后勤” ——在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前,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是维系军队生存的沃土,人民是军队永远的靠山。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一穷二白、基础薄弱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我军实行以国家计划经济为依托的军队自我保障模式,军队与社会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国家对军队的供给行为,全军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保障体系,形成了自办实体、自行服务、自我供给的格局,包揽了从官兵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全部保障项目。一座军营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级机关都带有一群庞大的保障实体。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同时也使我军背上了巨大的非军事职能包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劳动分工的日趋专业化,军队办社会的弊端日益凸现——缺乏竞争力的“小而全”机制,使军队这个最大的社会集团难以获得市场的最大优势,军事经济效益低下;机构重叠、重复建设,严重制约了军队质量建设和走精兵之路的步伐;过多的非军事职能负担,往往使各级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去管理。越来越庞大的保障实体,成了制约军事行动的沉重“尾巴”。 变“军队办社会”为“社会办后勤”呼之欲出。生活保障社会化改革一开始,就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逐步向物资供应、人才培养、公务用车、通信保障、科学研究、文化体育等领域延伸。实践已经表明,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是一件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然而,与其他任何改革一样,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也并非平坦,新旧观念的撞击,体制机制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在改革之初,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现有的摊子怎么办,这些复杂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改革每走一步都步履艰辛。 纵观当今世界,越是经济发展的国家,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越是社会化程度高的军队,其现代化的水平就越高。社会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一支军队质量建设不可逆转的趋势。胡主席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并要求军队“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指示精神的实质,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军委的决策上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消除疑虑、坚定信心,加快推进由“军队办社会”向“社会办后勤”转变的实践。 从“实物供给”到“货币采办” ——实现社会化,必先货币化,没有货币化,空谈社会化 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经济,货币是价值规律的基础和等价交换的媒介,军队保障社会化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保障社会化的本质,是要发挥货币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让市场为军人的消费“埋单”,也就是说要花钱买服务,买保障。货币供给的水平与采办的效益,是军队保障社会化的主要标志。专家们指出,实现社会化,必先货币化,没有货币化,空谈社会化。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关于供给方式的问题。 任何国家的军队保障都实行供给制,但在供给方式上各有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军队,基本都是货币化供给。我军的供给方式长期是以实物供给为主,其特征是国家通过计划和生产的方式满足军队需要,军队保障的主要任务是对军费物资实行再分配,官兵需要什么发什么,发什么用什么,军队独立向社会筹措和进入市场的部分很少。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十年,几乎成为供给制的代名词,其中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也有认识和观念问题。在过去那个时代,货币和金钱,是与资产阶段思想及物质刺激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简单的供给方式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如果说“实物供给制”是军队办社会的历史产物,那么,货币供应制则是社会办后勤的必然要求。实物供给方式看起来既方便又省事,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军队是一个消费集团,不具备独立从事市场流通的功能,过多的实行实物供给必然增大供给过程中的环节和费用,不仅常常出现供非所用、用非所供现象,而且组织难度大、管理漏洞多、保障效益低。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化改革发展,我军积极探索实物供给与货币供给相结合的新路子,货币供给的比例在不断扩大,实物供给的比例逐步减少。比如,改过去的暗补为明补,变过去的发物为发钱。但从供给的形态看,仍然是计划主导下的实物供给制。 货币采办,是指军队和个人借助货币手段,直接从社会和市场获取保障资源。在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条件下,用货币直接采购,比实物供应更直接、更有效、更便利,只有这样,官兵才能具备花钱买服务的基本条件,市场也才能承担起为军事消费“埋单”的任务。因此,实行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就必须加大货币化改革的进程,将官兵生活保障项目中能以货币衡量的部分,尽量以货币的方式供应,货币供应的条件暂不具备或不适合以货币供给的项目,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缩小实物供给范围,当然,实行货币供给和采办,并不是对官兵的保障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打破实物供给的模式后,通过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适时调整政策制度、合理引导官兵消费等手段,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依托、以货币为基础的新型运行机制。 实行社会化后,地方企业、公司等经济实体进入军营,成为军队组织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障实体怎么管?能不能管好?对于以行政命令和高度组织纪律性为特色的军事集团来说,要管理一个互无隶属关系的保障实体,要管理一个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宗旨的企业和公司,是一个前所未遇的新问题。军队的集中统一性与市场的多元性、军事经济的特殊性与社会经济的普遍性、军队行政管理的垂直性与市场经济管理的多元性,这些矛盾的客观存在,既为后勤管理增大了难度,又为推进科学管理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长期以来,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军事后勤管理,是一种以物流管理为主、不计成本、无价运行、无偿供给的机制。而实行社会化后,军队与社会保障实体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上的利益互动关系,以经济手段为杠杆,是驱动管理体系形成与实现“双赢”的关键所在。有人把这种机制比作驰骋于市场经济中的一匹烈马,能驾善驭者,就会放而不散,活而不乱。 从“行政手段”到“经济杠杆”,是军事管理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解决军队与社会多种矛盾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大力推行系统管理、依法管理、矩阵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积极引进海尔、联想和方正等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借水行舟,借船出海,用社会化大生产模式管理军队社会化保障这个大系统;我们需要转变各级领导机关的职能,把机关从繁杂琐碎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强化宏观调控和总体指导,请管理者各就各位,让“车马炮各行其道”。总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利用市场体系这只“无形之手”,走活互利互惠这盘棋。 军队不是一般的社会群体,我们既不能用传统手段去应对全新的现代管理形态,也不能丢掉我军的优势而一味地追求时尚。正确选择是:在兼容中求统一,以有偿机制弥补军事消耗无偿运行的缺陷,以经济手段为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增添活力,以价值规律创造国家安全所需的充足物质条件,以“双赢”互利吸收引进社会资源向军队的倾斜。在这场保障形态的重大历史变革中,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可低估,必须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实践之中。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