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央视纪录片《使命与光荣》十大看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6日 10:29 解放军宣教中心
1.信息战刺激大脑皮层 让我们跟随宇航员的视线,再一次俯瞰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风云变幻,那是自然的力量。 四季更迭,那是天地的规律。 春种秋收,充满着和谐与美丽。 …… 可是,就在我们陶醉于遐想之时,就在这九天之上,还有一只只鬼魅般的眼睛。 这是它们从太空中看到的北京,看到的紫禁城,看到的香港维多利亚湾,看到的锚泊在港湾里的军舰,看到的布舍尔核电站,看到的曼哈顿……被炸的世贸大楼,分辨率极高的图像让人毛发倒竖。 地面上的人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任意地搬弄这个星球,太空中的镜头就会对准他们想看的地方。这些都在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皮层,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星球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正在从传统领域向新的领域扩展。 2.训练转型适应高技术战争 金秋九月的这个晚上,某机械化步兵旅拉开了远程跨区机动演练的序幕。上级赋予的课题,是要他们齐装满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数千公里之外的“作战地域”。那里,将有一支素未谋面的“蓝军”在“等”着他们。 这是一条怎样的征途啊? 复杂的电磁干扰,迷宫一样的雷区障碍,蓝军不断侦察袭击,突然而来的暴风雨雪,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如果不是组织严密、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与作风,部队随时都可能遭到损失。 可当他们闯过重重障碍,终于齐装满员抵达集结地域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草原瀚海之上,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沙场秋点兵,战士鏖战急。在中原腹地的某训练基地,解放军总部机关运用“部队演习评估系统”,对某师在强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对抗演练,进行科学量化的分析评估。每一台战车、每一个战斗单元,从它出发准备的那一刻起,一举一动就一直处于被军事专家监测考核的状态之中。……这标志着陆军部队的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中,在演习考核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3.军事变革触目惊心 这是某国修建的一个特殊的训练基地,随着高新技术装备的完善,基地不仅可以模拟所有可能的作战环境,跟踪参训部队在电磁环境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并实时地作出评估报告。这简直就是一个现代战争的实验室。 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进,军队的组织体制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战争在多维空间的展开,必然要求后勤保障与之相适应。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建成了由全球指挥信息网支持的全球性后勤支援系统。 在军事行动已经扩展到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的情况下,军队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安全的这种新变化,提高维护海洋安全的战略能力,有效防范来自太空的安全威胁,维护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从更大范围和更宽的领域认识与维护国家安全。 4.新装备展示打赢决心 一批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武器装备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 一艘艘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驶入了人民海军的舰队港口; 一架架新型歼击机、轰炸机、空中加油机,加入了航空兵战斗编队; 各种型号的装甲战车、新型坦克、直升机正在成为中国陆军的主战利器。 一枚枚新型导弹列入了战略导弹部队。 …… 为加快转变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与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相同步,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随着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推动军队武器装备开始向自主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 这支军队正在建立集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区域通信、电子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以努力实现跨军兵种、跨系统、跨功能的互联互通,最终通过以武器集成为基础、以编制集成为保障、以作战集成为归宿,完成对各种军事要素的一体化整合,达到作战能力的跃升。 5.人才战略锻铸牢固基石 胡锦涛指出“高素质的军人是现代军队这个复杂人机系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为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 作为军队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军队院校体系大力推进军事教育转型,更新教育理念,努力从培养机械化指挥人才转到培养信息化指挥人才上来;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转到适应部队需要的素质教育上来;从四平八稳、一线平推的育人方式转到优质、快捷的培养方式上来。 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开始向创办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兵种交叉训练已经成为中国军校教育中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与此同时,一批师团指挥员奉命改任军校教员,把他们在军事斗争准备中获得的经验和最新实践,直接带进课堂和训练基地。 与此同时,军队每年选送1000多名干部到地方重点院校攻读部队紧缺的专业研究生。此后,全军部队相继与116所地方院校签约培养国防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开始源源不断向军队输送优质人才。 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兼容发展,为我军培养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才群体,走出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而随着一批创新制度的落实,为加速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向信息化转型提供了机制保证。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出现了博士军长、博士舰长和博士飞行师长,大批新型指挥人才、参谋人才、科技人才开始担当重任。 6.立体保障取代传统保障 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正在由三军分散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随着后勤装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平面的、线性的战场保障正在被立体保障所代替。 垂直补给实现了作战部队适时适量的保障需要。 集装化、方舱化、野战化已经逐步成为战场支援系统的主要形式。 在海上,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可以同时对战舰、飞机实行横向、纵向、垂直的油料物资供给。 部队野战食品保障正在实现制式化,一台由计算机控制的面包加工方舱,一昼夜可加工5000餐份的主食。 野战医疗方舱的更新换代,与综合救治系统的配置,提高了作战部队野战综合救治的能力。 实践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社会化保障的要求就越高、需求就越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保障军队建设,是走精兵之路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天,人民解放军已经撤销了2000多个食堂的人员编制,60多万官兵的饮食实现了社会化保障。有5000多个营区实行了供电、供水、供热的社会化管理;160多个单位停开了通勤班车,实现了地方公交设施保障;96%的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 7.新型人民战争威力强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近几年来,在重要的战略方向和军事要地,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帮助军队建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国防工程。结合西部大开发,国家建成了数千公里的通信光缆,新增、改建、扩建战备公路和边防公路数十条,为边防部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一切都在演习中得到了验证。 这是某市举行的一场军民联合防空演习。 在一体化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军民共同搭建的联合侦察预警系统,综合运用各种对空侦察力量与手段,实现了一哨报警,全网皆知。 军民联手,因地制宜共同研制的各种技术与方法,对城市重点目标实施了有效地掩护;防空群火力网对来犯之敌实施了坚决地打击。 在未来战争中,这些由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的队伍,是一支特殊的力量。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他们英勇顽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们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地组织对城市重点目标实施迅速有效地抢救抢修、防化减灾、卫生防疫,展示了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8.边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帕米尔高原留下了这样的记忆:2006年11月26日这一天,出访巴基斯坦归国途中的胡锦涛,乘坐专机飞越红其拉甫山口上空时,特意给驻扎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边防连、武警边防检查站的官兵们发来了一份慰问电。 电文中说,我在“返回北京途中,飞越红其拉甫山口,特向驻守在这里的全体官兵致以诚挚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大家牢记我军历史使命,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努力卫国戍边,再立新功!” 许多边关哨所,基层连队的官兵们都记住了这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胡锦涛说: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基层、打基础上。 今天,驻西藏、内蒙、新疆的边防一线部队,已经告别了骡马时代,新型野战巡逻车、边境电子监控系统和直升飞机的投入使用,改变了边境巡逻的条件,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能。 广大科研工作者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兵服务的思想,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数百辆具有制氧功能的新型巡逻车配发到了高原边防部队,受到边防官兵的欢迎。边防部队的文化生活质量,因为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的开设,电视、电脑的普及,促进了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全军远程医疗综合信息网的开通,对充分利用专家资源,解决边防官兵疑难病症的诊疗,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9.面向世界更加自信 六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中国境内的乌鲁木齐拉开了序幕。 这是自2003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第17次与有关国家的军队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在这次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后举行的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中,人民解放军参演部队的官兵,通过铁路输送、空军航空兵转场、陆军航空兵转场和空中输送四种方式向位于俄罗斯境内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演习地域进行兵力投送,单程铁路输送达10300公里,空中航线距离约2700公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较大规模、成建制、多军种、远距离的跨国投送。 今天,中国军队已经成为了维护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坚强力量。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积极拓展新的交往领域,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与有关国家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防务磋商与安全对话。今天的人民解放军以更加开放、务实、自信的态度面向世界。到目前,中国已累计向联合国16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7000多人次,现仍有近1500名维和军事人员在9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每一个执行任务的分队和官兵,都以自己的坚实行动实践着“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责任。 10.法宝来源是传统 2006年10月16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伟大壮举,光辉历程”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当天,胡锦涛与其他中央领导,一起来到展览现场。面对着这一组组群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复原景观,他不时停下脚步,深情凝视,并与身边的同志们悉心地交谈: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应该从伟大历史培育和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吸取怎样的精华?几天之后,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传统精神作了高度概括。他说“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今天,不论你走进中国军队的哪一座军营,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武器装备变了,训练模式变了,但那象征传统精神的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却始终不倒。某部在一次演习中举行的一次火线入党仪式,引来了许多外国记者惊异与好奇的目光……这让我们想起了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也曾以同样好奇的语气向刚刚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在那里,他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这支军队最大的资产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组织的方法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支机械化开进中的某红军师,诞生在北伐战争中,浓缩了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今天,这支部队在经历过机械化、信息化改造后,其装备编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携电挟风向着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开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