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须强化高标准复杂电磁环境作战训练(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06:04 解放军报
资料图:中国空军歼-10战斗机准备挂弹实施训练
王盛槐 张政权 提要 科学推进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必须瞄准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求,把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指挥协同能力作为长期目标,搞好顶层设计;必须立足依据现有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及其发展,分阶段确立目标,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必须着力复杂电磁环境下“战建训”的整体结合,围绕作战牵引——建设支撑——训练推动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正处在战争形态的转型中,我们必须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域、时域和频域上,各种电磁活动复杂交织、信号密集叠加、功率分布参差不齐,并对有益电磁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场环境。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干扰、阻碍、破坏电磁波的传播、接收和处理,降低、削弱甚至完全丧失用频武器装备和指挥系统的效能,从而影响陆海空天电等作战单元和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组成的作战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 我们传统的“战建训”军事训练工作思路,当然必须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要求而不断创新发展。 以作战牵引作为主导 作战是训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战牵引本质上就是按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牵引部队建设和训练,通过实战检验部队建设和训练成效。 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一方面将指挥中枢、各作战单元要素,直至单兵、单件武器联为一体,实现战场信息的瞬间采集、获取与实时传输,作战时空高度浓缩;另一方面,随着对信息依赖性的增强,交战双方在承载信息的电磁空间中的争夺也愈来愈激烈,无论是情报侦察、信息传输,还是战场指挥控制、精确打击,都将在电磁博弈所形成的复杂电磁环境中进行。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在“看得见”与“看不见”、“够得着”与“够不着”、“打得毁”与“打不毁”等方面的力量对比,实现“强者”与“弱者”的角色转换。 我们现在一般认知的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仍主要是依托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运用战争一般规律进行的感知、把握和预测。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发现:拥有“制电磁权”的一方,能利用优势的电磁空间,对对方的指挥决策、武器装备和军心士气施加影响,从而较为主动地掌握对方的行动企图,做出正确判断。另一方则往往陷入情报信息迷茫、战场情况错乱、指挥决策迟缓直至错误和失败的被动局面。在4场战争的4个对手之间,都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全维武装起来的军队,对信息化含量比较低的军队的不对称、非线式、非接触作战。他们的所有经验和教训都说明:只有具备了对电磁资源的拥有权和控制权,才能具备战争的制胜权。 战争所客观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都决定了下一场战争未必就是上一场战争的继续或翻版。但未来作战必将会在更加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进行,却是确定无疑的。这就强制地要求我们:必须由“被动式”思维向“主动式”思维转变;将电磁环境从“单向复杂”的认识向“双向复杂”的认识转变;由单纯重电子防护向电子攻、防并重转变;由被动的“应对复杂”向既“应对”同时也“制造”复杂,进而主动自如地驾驭“多向复杂”转变,最终使复杂电磁环境利于我而不利于敌。 建设坚实的力量支撑 建设是基础,是战斗力积累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体系。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力量体系构建,是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和训练的组织基础。它追求的是整体结构、效能的最优化,因此必然呼唤高瞻远瞩、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必然要求既依托于现有武器装备平台和现行组织指挥体制及保障能力,更能与不断的发展进步科学对接。建设的原则应是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把“自上而下整体设计”和“自下而上逐级集成”有机统一起来。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力量体系构建,主要应以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尤其是侦察预警、态势感知、精确打击、新概念武器攻击、综合保障等各领域电子信息系统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对敌我双方电子装备、电子攻防战术和频谱协同规则等情况的掌握,以及己方的战场背景信号数据库、地理信息库和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造的建设等。 复杂电磁环境下力量体系构建的长期指导思想应是:坚持任务牵引,立足自身实际;依托现有装备,突出指挥控制;广拓信息资源,率先形成主干;逐点辐射突破,逐级综合集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力量体系构建重点,应率先完成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化改造,着力解决“需求不清、起点不高、制式不一、性能不强、兼容不够、应用不足”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上,必须坚持不等不靠,立足现有条件,力争有所作为;规划安排各项建设不超越现实、不远离任务,搞一些部队用不上、现有条件达不到的东西;坚持先主后次,率先完成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尔后依据需求,组建专门的电磁对抗实体,列装新型实用装备,淘汰不适应作战训练需要、改造价值不大的老装备,力争一个阶段突破一个问题,在逐步突破中实现综合集成。 依托训练强力推动 训练是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战”尚属预测、“建”还需过程的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训练的强力推动作用。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都已证明,训练是可以而且必须适当超越建设走在前面,从而缩短建设与实战的差距,尽快实现从训练场到战场的“无缝链接”。 强化训练的推动作用,首先要有人才队伍支撑。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系统性、技术性都很强,对人才的科技素质和专业素质有很高、很新、很全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指挥网络和各类信息平台,突出信息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普遍学习与训练,抓好指挥员和雷达、通信、电子对抗专业的训练。编组训练应把有限的指挥控制、信息对抗、联合作战和特种作战力量统筹整合,达到以信息力控制机动力、打击力,以机动力、打击力削弱对手电磁优势的目的。其次要优化组合好武器装备系统的平台保障。必须提高指挥员对处于信息前沿部位、关键环节的专业化小兵种力量的组织运用能力。应采取节点嵌入、硬件置换、软件升级等方法,对那些经过简单技术改造即可实现倍增效能的关键部位、系统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制约的“瓶颈”部位、构成系统之间链接的关节部位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实现网络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强化训练推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一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模拟逼真训练环境,引导受训者或演练者进入虚拟战场,提高战场感知能力;二是活用指挥自动化网和局域网等设施,实现各级指挥员和机关参谋人员模拟推演演练,突出模拟预定作战地区自然电磁现象、民用电磁设备、强敌电磁压制和自身电磁设备互扰所形成的电磁辐射,为训练提供近似实战的复杂电磁环境;三是在形式上采取“以小代大、以虚代实、以低代高、以土代洋”等办法,超越信息化作战力量体系构建的现状,进行“高标准复杂电磁环境”的信息化训练,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预适应”能力。 强化训练推动作用的基本方法,必须坚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模拟训练与实装训练相结合。模拟训练应特别注意由单项模拟向综合模拟转变,由单纯技术性模拟向既练技术又练战术的模拟转变,由一般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模拟向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模拟转变。具体操作上,可采取模拟、仿真、虚设和替代等技术手段和方法,“虚拟”综合集成,满足训练的组织保障要求。二是静态训练与动态训练相结合。静态训练突出练技能、练技术,着眼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情报信息获取难、指挥效能发挥难、指挥系统生存难、组织战场协同难、实施有效管控难等情况,采取逐个或分批加载侦察情报、电子对抗、火力打击、综合保障应用系统等办法,进行作战要素的指挥协同训练。动态训练则应突出练“兵动、装备动”的指挥协同能力的提高,以验证静态训练的成果,发现和解决静态训练无法发现的问题。不论静态训练还是动态训练,都应坚持静态苦练、动态精练的原则。三是单项联训与多项联训相结合。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是着眼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训练,是基于联合作战或合同作战背景下的训练,失去了联合或是合同作战的背景,就变成了单纯的专业训练。因此,应有强烈的联训意识,无论单项联训还是多项联训,都充分考虑联合或合同的背景,充分考虑复杂电磁环境的背景。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