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洲隐身空军时代来临 中国或许面临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15:37 《国际展望》杂志
《国际展望》杂志2007年第17期精彩封面
2007年将成为亚洲的第五代战斗机年,印度、韩国、日本相继公布了自己的五代机方案。到2020年,这些下一代战机将进入现役,届时,中国将面临被周边全隐形空中力量包围的危险。 编辑部综述 F-22重点向亚洲部署早已不是新闻,隐身空军的威胁也早已被广泛讨论,我们或许都已经习惯了在西太平洋,这样一群星条战鹰的存在。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周边国家发展下一代战机的新闻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以印度MCA、日本“心神”和韩国KFX为代表的亚洲未来战斗机方案相继出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案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猛禽”所确立的“4S”标准,但都把具备隐身性能作为了各自最重要的研制目标。 扑朔迷离的印度五代机 最近,互联网上流传的一款颇具科幻色彩的战机想象图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图上看,该型战机很可能是一种可变翼战斗机。众所周知,可变翼技术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已逐渐被各航空大国抛弃,这款未来战机又重拾起“过时的技术”着实令人吃惊。对于这款战机的身世外界也是众说纷纭,大部分人从其机身上的印度空军标志判断,这就是近些年来广为流传、又颇具神秘色彩的印度下一代战机MCA,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这款外形极其“星战”的战机是由美国斯塔瓦提重工业公司军事航天部开发的所谓“第6代”可变翼单发多用途战机——SM-36 STALMA。据该公司官方网站介绍,SM-36 STALMA采用了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技术,先进的综合航电设备,具备低可探测性、高机动性,以及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执行包括空中截击、争夺制空权、对海/陆纵深打击、战场支援在内的几乎所有空中作战任务,可以说是一款“万能”战机。 MCA或成LCA第二 MCA是Medium Combat Aircraft的缩写,意为中型战机,是印度第五代战机计划的候选项目之一,可以看作是LCA的双发放大型。按照原计划,MCA将在2010年之前试飞,2015年服役,用来取代“美洲虎”和幻影-2000,并作为苏-30MKI的补充。不过目前MCA仍处于概念研究阶段,考虑到印度目前的技术储备,MCA最终按照设想完成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 由于目前印度方面公开的资料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只能大致推测MCA的基本性能。从仅有的几张想象图来看,MCA沿用了LCA的机翼和进气道设计,以及部分LCA系统部件,并装备了印度自行研制的“卡弗里”发动机。LCA前项目主管科塔·哈里那拉亚南博士向外界表示,“LCA机翼设计出色,我们熟知它的气动特性,希望将它沿用于MCA”。和LCA相比,MCA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种中型攻击机使用,因此其翼载也比LCA大的多。该型机空重12吨,最大起飞重量18吨,由于设计上强调隐形,为此将采用外倾双垂尾以减小侧向雷达反射截面(也有想象图显示MCA完全取消了垂尾,不过以印度的技术水平估计,最终采用这种方案的可能不大),并在机体表面敷有雷达吸波涂料,取消外挂副油箱代之以位于机翼上部的保形油箱。不过可能考虑到机身容积等原因,MCA并没有把所有武器都内置,这说明该型战机在隐形方面还是没做彻底。 难产的PAK FA 与异想天开的SM-36 STALMA和好高骛远的MCA相比,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的PAK FA项目显然要现实的多。在经历了LCA战机发展的重重困难后,印度人显然不愿重蹈覆辙,于是决定在第五代战机的研制中寻找合作伙伴,而这正好与俄罗斯的需求不谋而合。2001年6月,俄罗斯提出帮助印度发展一款足以抗衡美国JSF的第五代战机,方案名称为PAK FA。该方案在尺寸上与JSF相仿,但其外形和任务设定更加接近F-22。PAK FA十分重视制空能力,对地攻击以及侦察等功能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其价格也将与JSF相仿(大约3000万美元)。甚至设想中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也紧咬JSF。 “心神”还是“猛禽”? 2006年底,日本新一代战机“心神”验证机模型首次公开亮相。空自声称“心神”将具备“F3”能力,即“先敌发现”(First Look)、“先敌攻击”(First Shoot)和“先敌摧毁”(First Kill),并着重强调隐形性和高机动性。“心神”的外形设计大量参考了F-22,不过其机头前段、机身后部以及两侧进气道则也明显有F-15的痕迹,这可能和日本长期使用F-15J,对该型机的技术和设计思想吃的比较透有关。 根据F-22的隐形设计准则,“心神” 验证机的主要轮廓线和机身开口接缝线保持平行,以尽可能将雷达回波集中在有限方向,使得敌方雷达只能在特定角度才有可能探测到;梯形机翼的前后缘掠角、外倾式梯形双垂尾和平尾的前后缘掠角、进气道唇口的掠角分别保持在两个方向;而机翼、垂尾和平尾的侧缘也都保持平行。 韩国的KFX计划 在日本紧锣密鼓研制、采购下一代战机的同时,韩国也没有放慢自己空军现代化的脚步。2001年3月韩国空军学院成立之际,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提出在2015年前韩国将研制下一代新型国产战机,即韩空军“F-X 2015计划”,又叫“本土第二代战机计划”,也是韩空军制定的未来战机远期研制计划。韩国国防部和韩国空军已经为这项被称为KFX的未来战机开发项目准备了120亿美元预算(2007-2008年)。 根据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披露的信息,KFX将是一款用来替代F-4D/E的中型隐形战机。目前至少两款KFX的模型正在接受评估,分别为KFX-101和KFX-201。从网上流传的这两款战机模型照片来看,KFX-101与F-22非常相似,采用了前翼、机翼、双发和外倾式双垂尾设计。飞机机翼设计有前缘襟翼和后缘襟/副翼。其隐形特点主要表现在:飞机前翼、机翼以及垂尾均为梯形,前缘后掠角稍大而后缘前掠角较小,均互相平行。KFX-201则采用了鸭式前翼,同时也糅合了很多F-22特征。总体看二者相同之处颇多,都采用了内置弹舱,双发动机,且都极其强调隐形性能。 台军的隐形战机梦 台湾“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去年曾对媒体表示,台湾目前计划采购的66架F-16C/D战机其实只是过渡装备。换言之,台湾最终的军购目的在于获得更为先进的F-35。有岛内媒体认为,一旦与大陆开战,在空军跑道极可能遭遇严重毁损的情况下,具有垂直/短程起降能力的F-35对台湾空军来说极具吸引力。美国智库防务信息中心斯特劳斯军事改革项目主任、前国会军费预算分析专家威勒表示,F-35适合于地面攻击,空战能力比较弱。即使得到F-35,台湾空军也不会从中受益太多。其他美国专家也认为,由于美国不愿意“触怒北京”,并害怕两岸统一后先进战斗机技术转移至大陆,台湾最终得到F-35的可能性很低。 不过,在这些年战机采购计划屡次碰壁的同时,台湾下一代战机自研计划也在秘密进行中。据2006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报道,台湾方面已经在隐形战机涂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06年11月27日,“翔升”战机(IDF改进型,后更名为“雄鹰”)首次公开试飞之际,一架代号为“黑狼”的台军隐形试验机无意中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其实台军自1995年起就开始了隐形技术开发,并将该计划命名为“庐山计划”。但由于“中科院”迟迟拿不出满意的成果,整个计划一直裹足不前。鉴此,台军又于2004年开始了名为“黑狼”的隐形计划,由岛内主要战机生产商汉翔公司负责。 应对挑战 目前,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已经相继出台了下一代战机计划,这些未来战机方案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隐形。考虑到今年2月进驻冲绳嘉手纳基地的F-22,以及台湾获得隐形战机的可能,到2015-2020年,中国将面临被周边全隐形空中力量包围的危险。换句话说,亚太隐形空军时代的来临将使中国国土防空网面临严重的目标探测障碍,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后果在战争中将是灾难性的。我们甚至可以说,现在隐形空中力量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实战范畴,它正逐步体现出真正的战略威慑意义。 那么,对于这种现实与潜在的威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从目前国内外的许多报道来看,战场上面临被单向透明的一方似乎更愿意寻求一种不对称手段来抗衡隐形优势。由于传统雷达依靠发射雷达波,接受物体反馈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而以F-22、B-2为代表的新一代战机采用吸波纳米材料、特殊外形设计、波形相干干涉等技术实现了隐形。近年,以捷克“维拉”系列为代表的无源雷达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这种雷达由于是被动接收目标信号,对第一代隐形战机主要采取的吸收/散射雷达波技术不敏感,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反隐形作战的希望。 无源雷达的探测原理在于被动接收目标自身发出的电磁或红外信号,通过多个基站的多向定位确定目标三维参数,但新一代隐形战机除了在雷达波隐形上下足工夫外,在降低主动信号方面也考虑周到,如对飞机各种热源的屏蔽与冷化处理,高度依靠被动传感器,通过提高信号接收设备的灵敏度来降低机载雷达发射功率,甚至在不发射信号的情况下利用体系内其他平台的探测数据作战。当然,这一切都无法使飞机完全“无源化”,但被动雷达即便探测到了该类目标,由于信号极其微弱且短促,因此很难做到持续锁定。 再看看另外一种反隐形手段——打击隐形飞机基地。诚然,空中作战平台虽然可以隐形,但其基地却无法遁形。以F-22为例,其驻扎的冲绳岛离亚洲大陆不过360海里,F-22起飞30分钟后就可到达东部海岸。不过此时F-22的老巢——冲绳也同样暴露在解放军陆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如果将携带有远程精确弹药的海基和空基平台也投入进攻,则“猛禽”将很难在前线基地遭到立体饱和打击的情况下有效使用。因此这被认为是一种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然而,抛开在突发性军事冲突中首先选择进攻的政治风险不谈。即使从纯军事角度考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也建立在一个理想化环境的假设基础上。对敌方基地的进攻将主要利用空中媒介,那么就一样面临突破基地防空网的问题,如果使用不具备高突防性的导弹或飞行平台发起打击,敌方正日益成熟的防空反导技术将使进攻力量承受极高的战损。同时,打击平台不管是陆基、海基还是空基,也都有可能被对方突防能力更高的隐形战机和导弹摧毁。 邮购启事 您可以直接从国际展望邮购部购买我们的刊物,如您选择平邮,我们将承担您的邮购费用,如您选择挂号邮寄,则需要您另支付3元人民币的挂号邮寄费。邮购地址:上海市市西江宁路1415弄(世纪之门)20号304室;收 款 人:潘乃巩;邮编:200060;邮购部电话:021-62770462;联系人:廖小姐。 相关专题:《国际展望》网络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