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作战参谋人员大学生人员比例大幅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06:39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张锋

  我离开老部队十几年了,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之际,我回到了以前工作过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作训处,陆军战役指挥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浪潮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参谋人员的变化,其年轻化、专业化、高知化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1985年,我刚到作训处时,是仅有的一名经过正规培训、学历最高的“学生官”,当时在整个集团军机关也只有少数几名“学生官”。1993年,当我离开部队时,作训处也只有两名“学生官”,参谋人员大都在三四十岁,并且是清一色的步兵出身。现在,处里的参谋都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岁,36岁的王智斌处长,是国防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两位副处长都只有29岁。处里的参谋有4人出身装甲兵、3人是炮兵,只有2人来自于步兵,全都是军校毕业,其中有2人参加过中级培训,6人参加过战役培训,有6人曾担任过营连主官。集团军军长何清成介绍说,从整个集团军机关人员看,有80%以上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研究生占10%,军委的人才战略已经在部队显现出明显效果。

  1987年,我们集团军的战役模拟训练系统曾代表陆军参加了纪念建军六十周年成果展。回想起来,我刚到军机关时,作训处只有一台“北极星”牌计算机,主要用于值班,后来又买了3台,好像是一台要3万多块钱。这些计算机简直就是宝贝,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计算机前总是坐着人,我这个新参谋只有在每天深夜时才能上机操作。1986年,集团军在军事科学院的帮助下,首次把计算机模拟引入战役训练,受到上级肯定,被确定参加纪念建军六十周年成果展。于是,经过半年多的攻关,由1台服务器、9台(红、蓝、导各3台)386计算机组成的战役训练模拟系统在纪念建军六十周年成果展上亮相,这个现在看起来很初级的系统当时却代表了部队的最高水平。20年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机关人均1至2台计算机,并且计算机联网后引发了战役训练的革命性变化。在集团军军官训练中心,超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不仅可以显示本级各指挥所的情况,还能显示分布在上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所属各部队指挥所的情况,整个集团军部队实现了联网。在战术战役训练的各个层次,只要需要就可以做到各军兵种的联合与联动。我在老部队工作期间,曾多次参与集团军战役训练的计划、组织、实施。在一次山地作战的战役演习中,由于受地形和恶劣气候的影响,再加之当时通信手段十分有限,有一个师所属部队在夜间进入山区后无法取得联系,进入阵地的时间推迟了几个小时,急得集团军指挥所里的人彻夜难眠。那时,人们谈论的话题就是我军何时能够实现对部队的动态实时指挥。没想到,仅仅十几年时间,“动中通”、“动中指挥”的愿望就已经成为现实。在观看了战役演习录像片、参观了各种指挥车后,我发现由新型电台网、卫星网和计算机网所组成的指挥网,在条件允许时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对所属部队动态、可视、实时地指挥。指挥所已经从传统的民房、帐篷发展为方舱与制式装备车,实现了网络化、动态化、小型化和野战化。指挥手段和程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情报的实时共享,分布交互式网上决策,按任务目标组织协同,已经成为现代作战指挥的新方式。

  目睹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军在

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足迹和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光辉前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