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裁军计划体现台湾当局深层次战略目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13:5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金门裁军计划体现台湾当局深层次战略目的(图)
资料图:台军驻守金门的M60A3主战坦克部队

金门裁军计划体现台湾当局深层次战略目的(图)
资料图:金门台军的一处机枪阵地

  7月23日,台湾多家媒体披露,11月份台湾当局将再次进行金门裁军,除了大幅压缩金门驻军规模,还将全面降编岛上各级部队。人们关注此消息的同时,不禁要问:台湾当局此举是向大陆释放善意吗?或是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军事和政治目的?

  金门驻军变迁

  金门距厦门最近的地方仅2.3公里,但距台湾本岛将近280公里。金门地理位置特殊,一度是两岸军事对峙的最前沿,岛上遍布军事禁地,一直笼罩着一层浓厚的军事色彩。

  上个世纪50年代,

国民党军队将金门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在岛上部署了重兵,驻军规模一度超过10万人,1988年前均由上将出任“金门防卫部”(简称“金防部”)“司令”。但是,随着金门战略价值不断降低,台军开始逐渐缩减金门驻军规模。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金门兵力逐渐降到5.5万人。1997年7月至2001年7月,台军实施“精实案”,金门兵力逐渐减至2.5万人。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提出所谓台军在金马澎等外岛地区进行“火力换兵力”的调整,通过实施“精进案”继续缩减金门驻军规模。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台军进行“精进案”第一阶段,金门驻军降至1万人左右。2005年7月至2008年底,台军实施“精进案”第二阶段,今年11月份“金门裁军计划”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金门裁军包括:“金防部”由“军团”级降为“军”级,指挥官编制从中将改为少将,与马祖、澎湖、花东同一级别,总兵力降到5000至7000人,仅约占顶峰时期驻军数量的1/20。其中,“金防部”炮兵指挥部、金东119旅、金西127旅,分别降为“金防部”炮兵群、金东守备队、金西守备队,指挥官均由少将降为上校;“联勤”金门支指部指挥官也由少将降编为上校;“金防部”保留烈屿(即小金门)守备区的少将指挥官编制,主管小金门及大担、二担外离岛防区防务。

  梦想“决战境外”

  台湾当局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外岛驻军编制与规模,有军事、政治等多重考虑。

  调整“外岛战略”旨在图谋“决战境外”,外岛变成台军实施“先制反制”作战平台。军事分析人士指出,“金门裁军计划”再次体现了台湾当局一些深层次的战略目的和考虑。

  首先,尽管对金马是否完全非军事化、金马战时要守到何种程度等问题,台军内部意见仍然不尽相同。但是,从台军降低金马防卫部层级、取消两防卫部旅级单位以及将金门唯一的装甲打击力量(584装甲旅)调回台湾本岛等举措可看出,台军“战略收缩、力保本岛”战略和金马驻军“缩减而不尽撤”政策逐渐成形。同时,表明未来台军在强化外岛威慑力量同时,将大力加强本岛防御作战体系。

  其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军在进行金门裁军的同时,却持续在外岛部署先进远程武器,扬言要将火力提高1.5倍。台军这种对外岛进行“火力换兵力”调整,与陈水扁当局推行“决战境外”战略是一脉相承的。台湾当局借此不仅希望外岛能够为本岛的防御作战争取更大的防御纵深和预警时间,更希望将外岛打造成“威慑大陆”的基地及实施“先制反制”作战的平台。众所周知,陈水扁上台不久便提出“决战境外”的构想,将台军军事战略由“守势”转向“攻势”,把“先制反制”作战视为“实战威慑”手段,并提升至战略层次。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台军将拥有纵深打击大陆目标的武器视为“拒统谋独”的救命稻草。台军在缩减金门驻军规模同时,却持续在外岛部署先进攻击武器,就是为了弥补导弹射程不足的弱点,归根到底是在落实“决战境外”战略。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军“外岛战略”曾发生过数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军事战略背景。显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攻大陆”,到90年代的“守势防卫”,再到陈水扁上台后的“决战境外”,外岛尤其是靠近大陆的金门、马祖,已从台军发动“反攻大陆”行动的跳板,逐渐演变成台军实施“先制反制”作战的平台。

  企图“划峡而治”

  金门裁军除有战略考虑还有政治目的,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纵观金门裁军计划出炉与实行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台湾当局对外岛战略地位愈来愈倾向政治思考。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陈水扁当局加大推行“台独”政策,加快推进“去中国化”进程,金门裁军并非向大陆示好,而是有意脱离接触,甚至舍弃金马,固守台澎,实现“划峡而治”,真正达成海峡两岸“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的企图。

  其实,早在陈水扁上台之初,由其智囊所写《“国防政策”白皮书》中便有专章讨论金马驻军问题。该白皮书认为,外岛驻军的存在妨碍“台独”发展,因为外岛与大陆往来方便,经济向大陆倾斜,外岛将牵制“台独”的发展,如果台湾没有外岛地区,即可斩断与大陆脐带关系。当然,台湾当局也考虑到若没有外岛,解放军可自由出入台湾海峡,必然压缩台湾防御空间。在两难情势下,台湾当局的算计是:上策是外岛成为军事中立区为台湾提供屏障;中策是默许外岛成立自由特区(或自由贸易区),并将驻军内调回台,改由警察或海巡人员接管,如此台湾对外岛不必负担过多军费,内调回台部队还可以强化台湾本岛防御;下策是强化外岛火力配备,结合当地后备部队,配合台湾派遣基干部队全力防守外岛,将外岛视为台湾防务第一线。

  目前,台军高层对于是否从金门完全撤军意见并不一致,为避免被外界认为“弃守金门”,一定时期内台湾当局仍会在金门部署“些许象征兵力”。

  对于台湾当局“外岛战略”调整,一些美国防务专家认为,陈水扁当局变换花样玩起“外岛军事牌”,一方面提出所谓“金马非军事化”的概念,不断缩减金马驻军规模,实现靠近大陆沿海岛屿非军事化,另一方面又暗藏杀机地在外岛部署多种攻击性导弹,威胁大陆纵深目标。台湾当局此举只会将两岸关系更加复杂化,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做法。(

人民日报海外版、邓允光 作者系
福建
省台湾研究会副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