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电子信息战领域掌握顶尖技术国家之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09: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成电子信息战领域掌握顶尖技术国家之一
资料图:解放军空军装备的歼-11重型战斗机

  “杨博士,数据还是不对,怎么办?”

  实验室里,几双年轻的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实验仪器。

  这已经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某课题组重大科研项目的第31次实验失败,为了这个项目最后的攻关,他们已经奋战了两年多。37岁的课题组组长杨华博士清瘦的脸庞异常坚毅,他沉思片刻,果断地下达调整指令:“降压!”

  实验重新开始。仪表盘数字飞快地跳动,实验室的空气更加紧张。5个小时过去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的出现,实验室里顿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一项新的成果终于诞生了。

  此时,在他们身后,同样彻夜未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永顺教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始终坚持以军事斗争急需为牵引的创新精神,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某课题组成立2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只有几名物理教员的小团体,成长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9名博士、多名硕士和数十名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当年度全国科技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1项,每年都有5项以上成果通过鉴定,群体中先后有3人荣立一、二等功,1人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成为了一支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科研团队。

  日前,该课题组被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科技创新群体。

  1987年,课题组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 要向一项世界性的重大科研难题发起冲击。这一课题若被攻克将使我军在某领域的电子信息作战能力在短期内实现跨越。而课题组当时是一个年轻的团队,4名成员,除了凌永顺教授年已半百外,其他大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

  新开辟的领域强烈吸引着课题组成员,大家一致认为:干!就是要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攻关之初,困难重重:国内对此研究几近空白,国外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极少,课题组对此专业知识缺乏,科研资金有限,没有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凌永顺教授就带领这支年轻团队边干边学,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数不清的双休日与节假日,伴随着他们的汗水一起默默流逝。他们采取大海捞针的方法,钻研了十几个学科的相关知识,阅读了2500多万字的科学著作。有的资料虽然内容很多,但真正对他们有价值的只有片言只语。然而,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课题组的决心,他们踏上了拓荒者的艰难旅程……

  经过5个春秋的攻关除难,这一重大科研难题终于被课题组攻克了。由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该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在这一领域掌握顶尖技术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张全民 张明宇 岳传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