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龙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5:00 新浪军事

  余庆县大乌江镇原名回龙渡,它是乌江岸边的一个小镇,因红军长征时在此抢渡乌江而闻名于世。今天,古渡新镇已经成为贵州省红色旅游线上一个重要的景点。小镇上用从乌江中捕捞的鱼与豆腐一起做的豆腐鱼,又鲜又嫩,特别好吃,就连住在10公里外构皮滩工地的小邵工程师和他的朋友们,也常在节假日到此来改善生活。

  1934年12月,红军在召开过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后,决定不再向国民党军队设下包围圈的湘西,去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会合;决定渡过乌江,到国民党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找出路。要从黔东南到黔北必须过乌江。

  乌江是发源于云南省穿行于贵州北部崇山峻岭之间的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河。红军过乌江的地方就选择在回龙渡的上下游不到10公里的几个老渡口。这一带的乌江两岸峭壁高悬,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江水卷着旋涡汹涌奔腾,其势不可挡。自古以来,它以雄奇险峻令人惊叹,民谣说“走遍天下路,难过回龙渡”,是对这里最形象的写照。

  据红军长征回忆录中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红军要渡乌江,

国民党黔军侯之担的部队和召集的一些地方武装在乌江北岸所有渡口设置了防御工事,布防十分严密,而且还将乌江南岸渡口的船只都拉到北岸沉入江底,企图利用乌江天险阻止红军渡江。当时,中央开过黎平会议,红军的斗志昂扬,他们要“强渡乌江,打到遵义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l935年新年的那一天,红一军先遣队到达回龙渡乌江南岸。他们一边用炮火轰击北岸敌军阵地,一边收集竹子、木板,编制竹筏。傍晚7名红军战士在当地船工安清和的带领下,不顾浪急滩险,从江中潜到北岸,打捞沉船,并将其拖回南岸,为部队后来成功渡江做出了贡献。

  红一军团第一师选定回龙渡老渡口上游的鱼子塘为强渡突破口,1935年1月2日上午,指战员不顾风雨交加,赶到了大乌江渡口。前卫营为一营,营长是孙继先。前卫营一踏进河滩,守在对岸的敌人的一个团就向我前卫营开火。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几发炮弹就将敌人一座用破庙改成的据点轰飞到半空中去了。此处江面只有100来米宽,可是两岸也是悬崖陡壁。没有渡河工具,别说没有木船,就是木桨都被敌人搜走了,红军战士就扎竹排。白天,红军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对岸敌军阵地;晚上,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他们从前卫营挑选了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进行试渡。当竹筏渡到距北岸不到50米的时候,汹涌的江水将竹筏卷入漩涡,无法前进,只能退回。紧要关头,当地老船工赵子云奋勇上前,由他撑篙,将红军战士送到了乌江北岸。过江之后,赵子云带路,战士们在夜幕的掩护下,迂回到敌人阵地两侧,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夺下了敌人的阵地。与此同时,红一师在回龙渡附近的几个渡口,用机枪、大炮向北岸敌军猛攻,敌营长吴子云抵挡不住,丢下阵地怆惶逃跑。

  1月3月上午11时,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在回龙渡歼敌100多人,强渡乌江成功,胜利渡过天险。

  l月3日,红军在回龙渡新老渡口用竹筏和木船,将红一师的全部人马渡过乌江。然后,他们苦战一昼夜,用成百架竹排在乌江上建起了一座浮桥,迎接红军大部队。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中央领导都从浮桥上平安渡过乌江。黄昏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纵队的领导跨上了这座竹桥,毛泽东站在浮桥上向两边滚滚的江水望去,像是在欣赏一件宝贵的艺术品,非常感慨地说:“真了不起呀!世界上除我们红军,哪里有人架过这样的桥呢!”红军过了乌江,便大踏步地向遵义前进。这次战斗是红军从江西根据地撤出之后,在长征路上打的第一个胜仗,它大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

  如今,回龙渡已经改名大乌江镇,这里已经建有一座公路桥,将乌江两岸连在了一起,天堑早已变通途。大桥两岸的公路也是高等级的省道,特别是通往上游正在建设的构皮滩水电站的公路更加平整。为了建设构皮滩水电站,在水电站工地的下游建有一座悬索吊桥和一座高大的公路桥。那座公路大桥的两边都连接着打通在崖壁上的隧道,既险要又壮观。那条直通水电站工程基地的公路等级更高,上面跑着各种为工程建设忙碌的汽车,大桥和公路上十分繁忙。

  为了歌颂红军抢渡乌江的壮举,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如今在大乌江镇乌江的北岸高山上,修建了一座红军纪念园。我们在参观过大乌江镇、回龙大桥和渡口后,乘汽车沿着山路盘旋在乌江边的一座临江的山上,大约前行1公里便进入红军纪念园的大门。纪念园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宾馆,不知宾馆的住宿情况如何,因为我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那里没有什么游客。在宾馆楼房台基下的石壁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长征》诗和红军突破乌江的大型浮雕。宾馆对面有一扇形回廊,回廊的顶端曲曲折折有如龙脊,一面是石壁,一面由雕花柱组成,简朴美观。沿廊壁石墙布置了红军长征纪念展,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从这个回廊旁的石阶拾级而上,在山巅之上立有一组石刻雕像,它的名字叫《红军魂》。那上面有渡江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卫生员、当地船工奋勇向前的英姿,展现了红军抢渡乌江天险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昭示了红军一往无前、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英雄气概。

  在《红军魂》石雕组像的侧边临江的石崖上建有一座四方亭,名观景台。在那里可以俯视山脚下滚滚而流的乌江,和江南那郁郁葱葱的群山,不免令人缅怀红军气吞山河的气势 和大无畏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