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中国军队主体带来生机也带来课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9: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80后成中国军队主体带来生机也带来课题(图)
资料图:武警新兵在进行训练考核

  有这样的例子: 

  参加植树活动下起了雨,士兵不执行“冒雨植树”的命令。是战士无组织无纪律,还是领导指挥失当?

  班务会上,战士嫌班长啰嗦,当众提醒他就寝时间到了。是战士无视权威,还是班长没有带头执行规章?

  也有这样的数字:

  在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第一批和第二批官兵中,“80后”占了70%以上,如果只统计士兵,这个比例将超过85%。

  在今年7月的淮河抗洪中,参战官兵99.8%的战士、69.2%的连排职干部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有3800余名之多,占总数的87.5%。

  越来越多的“80后”走入军营,这些充满个性的新一代军人,逐渐成为军队的主体力量。他们带来生机,也带来新的课题。“八一”

建军节前,我们走进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座座军营,感受“80后”军人的内心世界。

  保卫国家与学习锻炼

  要让战士明白军人价值怎样体现

  三年前入伍时,杨尚磊偷偷带来了一张数额不菲的

银行卡

  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杨尚磊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考虑到孩子的发展,父亲把他送进了军营。起初,部队的生活让小杨极不适应。在食堂吃饭,他简单应付一下,饭后就到军人服务社买零食吃。穿脏的袜子从来不洗,一扔了事。连队干部批评他,这个“大款”子弟挺不乐意:花我自己的钱,碍着谁了?

  渐渐地,小杨发现,用过的牙膏皮、矿泉水瓶,都被连队收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然后买些笤帚等工具回来。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小杨为连队买回一大堆笤帚,还要求自己出钱把连队的电脑和桌子全都换成新的,却被连队干部拒绝:这样做,不对!军营,训练的是一种意识。这件事,让小杨很受震动。

  去年底,某旅一营统计新战士入伍动机,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战士都写上了“入伍来锻炼”或“学开车、修车技术”等,只有10%左右的战士写的是“保卫国家、报效祖国”。

  但是,该营的教导员李德鹏却说,尽管这些年轻战士没有满嘴“口号”,但他们内心同样有抱负,有激情。平时聊天时问到:如果战争爆发,你会如何选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上前线。

  与该营的调查相应的,是某“红军团”的一个问卷调查。这份调查显示,不少战士入伍时都没有太明确的人生目标,有的甚至是因为在家“难管”而被父母“逼”着参军的。

  这项调查还显示,新入伍的战士,50%以上有过打工经历,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可以说,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青春期,新战士们的第一位老师是社会,不是军营。

  “社会多元化,军营里年轻人的观念也多元化。同时,紧张的社会节奏、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往往让他们变得很理性,很现实,也更加独立。”这个“红军团”的政委袁红刚说,“个人的更好发展从来都是美好的、进步的愿望,这与军人的理想并不矛盾。我们决不能指责这些孩子们‘自私’或者‘胸无大志’,而要慢慢让他们明白,军人的价值应该怎样体现出来。”

  集体荣誉与个人荣誉

  独生子女士兵同样为连队荣誉落泪

  石旭,22岁,某高炮旅战士。入伍前,他在安徽科技学院读大三。新兵下连没几天,他就找到连队干部要求住单间,理由是他今年要参加

英语四级考试,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复习。

  连队组织专业训练,他经常忘带训练器材,但从来不会忘带上自己的专业书,训练间隙看上几眼。连队干部找他谈心,他直言不讳:我来部队,就是为了复学后考研,学校对我们有优惠条件。

  然而,就是这个凡事“以我为主”的小石,入伍第二年当上了班长。他曾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为连队建成了局域网;参加全旅演习,创造出了单炮击落拖靶的好成绩。

  其实原因很简单,小石第一次参加学分考试时,正好赶上部队外出演习。小石着急,部队领导比他更急。旅政治部多次与学院协商,学校终于同意,特批为小石进行专场考试……改变,就从这件事开始了。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独生子女兵已占到了全营官兵总数的1/3。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2001年入伍的新兵中独生子女占到95%以上,其他中小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占到了70%。

  “不服管”,执行任务“忘性大”,做事总是留下个不够利落的“尾巴”,为自己得到的夸奖欢欣鼓舞却对集体荣誉熟视无睹……在采访中发现,这些“自我”的毛病,在“80后”独生子女新兵中并不鲜见。

  然而,让某连指导员徐长浩难忘的,却是“80后”战士为集体荣誉落泪的一幕:去年秋天,两个红军连队进行军事比武,5公里武装越野、射击……从天亮比到黄昏,他们连输了——仅仅差0.01秒而已,全连的兵都蹲在地上哭了,不管我们怎么劝都止不住。

  “在追求个人荣誉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忘记集体的荣誉。”徐长浩说。

  当然,也听到了很多优秀的名字,他们履行着军人的责任,也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向南林,某部二级士官。入伍6年,从连队到大军区的各种荣誉他几乎得了个遍,是公认的雷达“大拿”。团里几次上报给他提干,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但向南林一如既往,几年下来,团里几乎所有的雷达骨干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更可贵的是,来自农村的向南林不仅省吃俭用、用工资供养弟弟上大学,还主动资助了一个贫困失学儿童。

  新兵马彦超,入伍前曾是大庆一家家具厂的经理。部队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原来打算复员回去后开一家筷子厂的他有了新的思路。他致信父亲,在家中40多亩承包地上种上了适合家乡气候的优良树种……

  “绵羊兵”与“老虎兵”

  大学生士兵发挥优势显“虎威”

  王哲,25岁,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4年前来到连队。

  当时,全连只有一台电脑,还是运行起来“老牛拉破车”的那种。一次,一个战士请他代买相机,王哲问:“你想买什么牌子?”战士回答说:“买个‘数码’牌的吧。”

  这件事对王哲触动很大——作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生力军,连队战士的信息化知识怎能如此贫乏?他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全连战士授课,自己的电脑则成了全连官兵的公用教具。

  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新排长带出了全旅响当当的标兵排,自己也被评为排长标兵,荣立三等功。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连队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90%以上的战士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

  国防生、定向生、大学生士兵……近年来,随着部队高素质人才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80后”大学生走进军营。从他们走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各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大学生太没有‘虎威’,再过若干年,部队都让他们带成了‘小绵羊’了!”有老军人说。任职能力弱、不会管人、不会带兵,成了大学生士兵的“瓶颈”。

  29岁的某旅营教导员李德鹏是吉林大学的毕业生。他告诉记者,“80后”大学生步入部队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做人做事和带兵的方法。

  “但他们很快就改变了部队的面貌!”李德鹏说,这几年部队里懂电脑会网络的、吹拉弹唱的,人才应有尽有。过去连队电脑有故障,要抬到市里去修,现在不用出营门,问题就迎刃而解。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在这个旅蔚然成风。据介绍,全旅有20多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旅里规定,符合条件全部调职调衔。去年夏天,有个干部考上了博士,全旅官兵为他送行,旅首长为他献花,并奖励了他3000元。

  “不懂信息化、缺乏知识、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就是现代军人的最大短处。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士兵的优势。”某炮兵旅政委陈树阁说。(王绍波 王根成 王天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