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战争岁月》第四集带笔从戎谭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10:43 湖南卫视
《父辈的战争岁月》第四集带笔从戎谭政
谭政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红色经典书库中,这是具有特别规格、被称为“空前绝后”的一部丛书。它由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为之作序,五百多名开国将帅为其撰稿,刘少奇和邓小平亲自修订。

  这部名为《星火燎原》的丛书第一版共十卷本,三百六十万字。这篇只有五百八十三字的《三湾改编》,是全书六百三十七篇入选文章中字数最短的。在这篇由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后来的开国谭政大将撰写的文章中,我们却意外地发现作者在记录毛泽东三湾改编那段讲话的文字中,字里行间却夹杂着六处省略号,它们究竟省略了什么内容?这些省略号的背后是否又潜藏着怎样的悬疑呢?

  谭泽代 谭政大将长子

  我见过父亲写过的文章就是《三湾改编》,文章字数不多,但是非常清楚,历史的事记录得非常清楚。

  八十年前的1927年,就在毛泽东“三湾改编”后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不久,营部书记官谭政突然接到前委的一个命令。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那一天,谭政奉命来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对他说,“听说你是东山学堂毕业的一个教员,就算是革命军中的一位秀才了,准备让你到前委来当秘书”。当时,前敌委员会是工农革命军最高指挥部,但毛泽东又告诉谭政,“前委就在这里,我一个书记,加上你一个秘书!”就这样,谭政成了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

  毛泽东与谭政同是湖南湘乡东山学堂的校友,两人都当过教书先生。此时的毛泽东对谭政的政治觉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毛主席对他有个评价,就是说谭政——“谈政”,名副其实,前面的谭政就是他的姓名,后面的“谈政”,是谈论的谈,政治的政,就是“谈论政治”,主席这么说。

  然而,谭政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字,他的原名叫谭世名。

  1906年6月13日,湖南省湘乡县颇有名望的乡绅谭润区给刚出生的长子取名谭世名,希望儿子能够“一世留名,光宗耀祖”。1911年秋天,谭世名还不到六岁,就被送进附近的七星桥蒙馆念私塾。

  然而,谭世名刚迈进学堂就碰上中国大变革的时代,风行全国的革命思潮对当时正在学校读书的一代青少年影响极大。当年湖南湘乡的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就是一所以传播进步思想而远近闻名的新式学堂。

  陈寿康 原东山学校校长 70岁

  这所学校当时是废科举办新学,有进步的思想,有进步的教学理念,老师是来自于各地的优秀老师,还有的是国外留学的,所以它把一种先进的理念带给学生,因此使一些有志的青年都到这来学习。

  当年进步思潮风起云涌的东山高等小学,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在这里的学生档案中,不仅可以查到1922年入学的谭世名,还可以查到比他早几年的毛泽东和陈赓。

  1925年秋天,谭世名以优异成绩在这里毕业,而他作为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在求学的三年中曾经成功地组织了反对军阀和抵制日货的学生大游行。

  谭毅恒 谭政大将妹妹

  他受那个新思想的影响,就是在家里待不住,不想教书,他自己讲,教书这些东西,我不想教,一天看不到什么东西,就是要出去,一定要出去。

  1927年3月,谭世名得知参加北伐革命的陈赓大哥已经打到了武汉,他便毅然离家,赶去汉口。时任北伐军第四方面军特务营营长的陈赓对他的这次抉择大为赞赏,说:“你这个绅士家庭的书呆子能走出家门,这本身就是一大革命!”

  在特务营二连花名册上登记时,谭世名写下的是自己新改的名字——谭政,以表示投身革命的决心。然而,短短一个月之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枪杀共产党员;不久,汪精卫在汉口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而此时的陈赓和谭政面临着一次分手,陈赓受党派遣,赶去江西南昌参加武装起义。而谭政所在的武昌警卫团由于遭遇敌军封锁没能赶到南昌参加起义,于是辗转到达江西修水一带,同年九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正因为这样,谭政才在三湾改编时,第一次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东山高小校友毛泽东,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著名讲话。当天晚上,谭政凭记忆一字一句的把毛泽东的发言记录下来。多年后,这份原始记录成为毛泽东1927年三湾改编讲话的惟一一份珍贵史料,但在这只有一百四十二个字的原始笔录中,却有六处省略号,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1927年10月3日,经过改编的起义部队从三湾村出发,就在向井冈山进发的转战中,谭政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三湾改编以后,部队的处境非常艰难。听我父亲说,在躲避敌人的袭击之中,把他自己的行李全丢了,然后吃饭的时候,拿着自己的衣服兜着饭吃,用树枝当筷子夹菜吃。但就是这么艰苦条件下,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

  谭政紧随革命不动摇的坚强决心,正是毛泽东挑选谭政当秘书的真实原因。毛泽东曾对谭政说,“当时很多人跑掉了,你没有跑,你这个书记官不错嘛!”。

  而以后跟随毛泽东的那段日子,便成为谭政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岁月。其中,最令谭政难忘的是在1929年夏秋之交,他协助毛泽东起草《古田会议决议》。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他从来不会说,你说什么我信你什么,要调查研究,这个作风肯定是跟主席那学来的。在主席身边工作那肯定主席的一些思想,他能学的比较多,领会的比较多。

  为了写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毛泽东带领谭政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无产阶级建军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落实下来,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不久,中共中央把这个决议转发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对各地红军的成长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草这个决议的过程,也使谭政对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多年后,谭政仍常常感怀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那些时光,认为那是学生向老师求教的启蒙岁月,他也时时不忘把这种体会传承给自己的后代。1965年,当长子谭泽代考上军校时,谭政神色庄重地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送到他的手上。

  谭泽代 谭政大将长子

  想办法,买了一套《毛泽东选集》送给我,然后给我题上字。写的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然后落款就是“你的爸爸”。

  谭政随同《毛泽东选集》一起送给儿子的,还有一支钢笔。而谭泽代也许当时无法体会到,随时有笔在身,时时以笔为枪,这正是带笔从戎的谭政的本质特色。

  秦兴汉 谭政大将秘书

  他每遇一个大事情都要总结经验,不仅仅教育部队,也提高自己,所以他在部队里,就算那样困难的环境,你别说反“围剿”斗争,在长征的路上,他是不断写材料。

  1935年10月,谭政跟随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不久,他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从1927年开始,谭政初上井冈山给毛泽东当秘书时他刚满二十岁,1929年协助毛泽东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他才二十二岁,如今三十而立的谭政,已经成长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在后来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期到来的时候,他总能以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思考,让毛泽东感到欣慰。

  佟印 谭政大将秘书

  他有很多的探讨,好多的报告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来,对下一步工作都起到指导作用。

  1944年4月,就在抗战胜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和党中央又给谭政压上了一副重担,甚至连谭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工作后来竟会被称为“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又一重要历史文献”。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副重担呢?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军队的政治工作,在继承红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这个时候毛泽东和党中央委托谭政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就是要对“古田会议”以后十五年来军队政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这是1944年2月谭政和西北局军队高级指挥员的一张合影,就在他们身后的这个礼堂里,1944年4月11日,由谭政起草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经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修改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摆上了西北局高干会议的讲台,并由谭政亲自宣读了这份长达三万字的历史性文献。

  李庭铨 谭政大将秘书

  1944年,我们学的中央布置两个文件,很有印象就是就这两个文件,一个是谭主任政治工作报告,一个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这段人们熟悉的历史影像资料,记录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段珍贵的历史镜头却同谭政有着一种联系。当时已经担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的谭政,是“七大”筹备组的重要成员,但他在百忙之中,却始终对大会摄影组特别关注,强调一定要想尽办法,尽一切可能把党的“七大”拍摄下来。这些影像资料,在当时就被视为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但谭政对文化的重视,却可以一直追述到红军初创时期。

  在红军时期一份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录:“一团团长杨得志,以前一个字不识,现在能写简单报告了。还有些干部从前一个字不认识,现在认识二十个字以上了。”

  佟印 谭政大将秘书

  在长征中,像李聚奎同志就跟我讲过,我们都没有文化,他(谭政)号召我们学文化,他教我文化,那时候没有文化,你怎么写战斗工作总结,政治工作怎么样在战斗中起作用的总结,你写不出来。

  谭政除了利用作战间隙组织官兵上识字课外,考虑到部队要经常行军,他还发明了一种学习方法。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学文化可能平常行军打仗可能不是很方便,这样他发明一下,就是弄个小黑板挂在背包上,让后面战士写,或者前面战士翻过来看,或者前面战士写完了放在后边,让后边战士念。

  红军行军的队列就这样变成了一所流动的文化学校。

  而在谭政的眼中,“学文化”对于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工农红军,也是一种政治工作,更是一种战斗力,他非常推崇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从井冈山开始,谭政就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946年1月,中央调谭政前往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的东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谭政成为独挡一面的军队政治工作领导人,并且在东北大地的解放战场上导演出一篇篇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新篇章,被毛泽东总结为:“新式整军运动”。

  向来以作战勇猛扬名东北野战军的三纵队,是谭政最早进行“诉苦运动”试点的一支部队,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曾这样评价说,“诉苦运动诉出了共同的阶级仇恨,使全纵队几万人攥成了一只拳头!”

  秦兴汉 谭政大将秘书

  因为当时的部队都是翻身的农民,还有解放过来的战士都是被迫当兵的,所以说进行诉苦教育对他们来讲,都是痛哭流涕的,很起大作用的,那时候叫阶级仇恨提出来,完了以后又组织演出《白毛女》、《血泪仇》,我去带队的,让他们看,看了回去组织讨论了,当时的时候骂我们的演员,骂黄世仁,狠起来担心打我们的演员,起到战前的动员作用。

  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为军事斗争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从1946年到1947年,东北野战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从最初的十万人马,很快发展到百万大军。尽管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解放军战士和国民党投诚部队,但是他们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马上就具备了强大战斗力,成为东北解放战场上的一支支雄师劲旅。

  1949年1月14日晚,胜利入关的东北野战军进入华北重镇——天津市。当时,东野百万将士心中无不牢记着东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亲笔制订的《入城须知》、和他提出的:“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的三大口号。

  史同德 谭政大将秘书

  那我们部队进了城以后都按照总政的指示,都没有进屋子去住的,那一月份天气都很冷,都在外面露宿街头,吃东西都是我们事先带的干粮,不去吃老百姓的东西,所以当时天津老百姓一看这个部队都不到屋子里住,也不去吃他们的东西,所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那跟国民党是截然不同。

  这就是带笔从戎的谭政大将手中之笔的份量。然而,在这份谭政参加红军后最早的笔录——也就是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的惟一一份讲话笔录中,我们却发现字里行间夹杂着一些省略号,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乔希章 谭政大将秘书

  他当时也没纸,用的毛边纸,用的一个铅笔头,书包里头捡出来一个铅笔头,还不是当时记的,回忆记的,谭政这个人,有个原则:不是原话,不是他(毛泽东)真正的原话,他不算数的,所以他把后头,主要这一段,他整理出来以后,后来打了点(省略号),就是现在这个稿子。

  谭竞先 谭政大将次子

  脾气也很好,对人很和蔼,但是我就知道他这个人嘛,就是原则性特别强。

  文如其人,带有省略号的“三湾改编”讲话笔录,映照出带笔从戎的谭政大将一生的为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