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战争岁月》第一集常胜将军粟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10:24 湖南卫视
《父辈的战争岁月》第一集常胜将军粟裕
粟裕

  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遇强敌,粟裕率八百人突围后隐入浙南山区,随即与中央失去联系……此后中共浙江省委几次派人寻找,皆无音信,于是报告中央,粟裕已经牺牲。

  事隔三年之后,陕北延安召开苏区代表大会,当开幕词送给中央审看时,毛泽东指着烈士名单中的“粟裕”说:我相信粟裕还在!

  此时此刻,毛泽东一直惦记的粟裕到底在哪里?面对衣食无着和重兵围剿,他们靠什么在绝境中生存了下来?

  其实,在孤悬敌后的三年游击岁月中,一直以山泉解渴、野果充饥的粟裕,本可以在湘西的青山秀水间过着另一种生活。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地主家庭。父辈希望他走上一条诗书传家、平静富足的生活道路,然而十六岁时,在省立第二师范就读的粟裕,就已经秘密加入了共青团。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因此是学校有名的书呆子。书呆子到什么程度,就是他参加了共青团,参加了革命,成了骨干分子以后,还没有人知道。

  1927年4月,由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两个月后,已经转为共产党员的粟裕由于身份暴露,成为反动军警搜捕对象,他不得不离开省立第二师范,辗转加入了叶挺领导的二十四师教导队,并于同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此时的粟裕没有想到,自己还会再次投入湘赣边界的另一座大山,并在那里迈出成长为军事家的第一步。

  这座大山就是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1929年6月,已经是红二十八团三连连长的粟裕,奉命带领连队负责保卫正在闽西永定养病的毛泽东。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就在这里,毛泽东的红军游击战思想让粟裕深深折服。他们相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毛泽东和日后被称作是“常胜将军”的粟裕,却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1938年初,一封急电从新四军总部发往延安,电文上只有短短的四个字:粟裕还在。这个消息让毛泽东欣喜异常!而就在半年之后,已经是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支队长的粟裕,在江南日军占领区指挥了一场非常惊险的战斗,让江南人民和新四军全军将士感到无比振奋。那么这场战斗到底惊险在哪里呢?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战争规模不大,但是它石破天惊,震动很大。老百姓震惊,我们部队震惊,日本人也震惊,

国民党政府也很震惊。

  1938年夏,华东抗战形势异常严峻,日军重兵集团连续攻克上海、南京,就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江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之时,气焰嚣张的日军却遭受一次意外打击。

  1938年6月17日,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一支日军运输车队慢慢接近江苏镇江西南十五公里的一处丘陵地带,凭借优势装备,已被连番胜利冲昏头脑的日军根本没有想到,在浓密草丛掩护下的两侧山坡上,黑洞洞的枪口正瞄向他们。

  王遐方 粟裕大将侄女婿:

  日本鬼子很骄傲的,他到处都讲皇军是大大的,他那个枪是三八大盖比较长,刺刀都是钢质很好的。

  这是一处有着连续几个弯道的丘陵地形,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455米的高俪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弯道。日军车队通过弯道时,前后不能兼顾,是打伏击的绝佳地域。然而,这次的伏击战斗,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风险。

  林东 军事专家:

  这个地方恰恰是在镇江城西南15公里处,也就是在城边上,从镇江市里面赶出来的日军增援部队,如果坐卡车的话,也就是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如果粟裕不能在半个小时内解决战斗,那么他就腹背受敌,有被全歼的风险。

  上午八时二十分,就在日军第一辆军车进入弯道时,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短短三十分钟,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胜利结束,此战消灭日军二十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余力 时任粟裕副官:

  韦岗啊,不是一般的鼓舞人心,是动员了江南人民打日本,更坚强。

  几天后,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专门邀请粟裕结合这场战斗讲授游击战指挥艺术。接下来,伴随新四军主力挺进江南敌后,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第一师在苏中水网地带纵横驰骋,战绩卓著,令大批国民党指挥官感到折服。然而,八年抗战结束后,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苏中战场,成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所创造的“七战七捷”,却让昔日曾向他讨教的国民党将领感到极大地困惑。他们实在想不明白,擅长于游击战的粟裕为什么敢于打出这样的险招?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由于紧挨国民党心脏南京、上海地区,于是成为重点进攻的目标。当时,国民党军队五个整编师共十二万人大举进犯,党中央毛主席指示粟裕“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而在此时,华野在兵力上明显少于对手。

  粟戎生 粟裕大将长子:

  三万比十二万,我们只有三万人,敌人十二万。

  面对如此悬殊的强弱对比,此时的粟裕要完成的是一个按军事常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粟戎生 粟裕大将长子:

  应该说他在以弱胜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这方面吧,达到了一个确实比较高的境界。

  1946年7月13日,正在磨刀霍霍准备进攻的国民党军最精锐部队之一的整编八十三师两个团据守的宣家堡和泰兴城,突然遭到华野部队的猛烈攻击。这一次,粟裕没有按以往诱敌深入、先打弱敌的传统战法,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其要害,务求歼灭战。

  这一战法令所有人都大出意外。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

  八十三师是国民党的王牌军,师长李天霞在南京搞了个记者招待会,声称新四军敢打八十三师,他就可以倒背着枪开进南京,粟裕知道后认为骄兵必败就先打八十三师,提前两天发动攻击,打了个李天霞措手不及,果然大败。

  7月15日清晨,华野经过两昼夜激战,宣家堡之敌全部被歼,泰兴城还剩部分残敌。正当攻击部队准备增加兵力发起总攻时,却接到粟裕命令:放缓攻击,两天后再发起总攻。

  粟戎生 粟裕大将长子:

  指挥员的巧妙之处就在这个地方,我体会到。当时按照一般的作战指挥来讲,因为原来的任务就是把这两个地方打下来,这边已经全打完了,这边还剩一点,那么怎么处理呢?按一般情况那就得增加兵力,赶紧把这点打完,按既定计划赶紧打完。但是他在这种情况下,感觉到为了下一步行动造成更有利的条件,迷惑敌人,给敌人造成一个我们还在这儿打着呢,我们的主力部队都还在这儿呢。

  此时的华野主力,已按粟裕命令开始向一百五十多里外的如皋县昼夜奔袭,而此时率领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九师进攻如皋的师长王铁汉,做梦也不会想到华野主力会突然出现在眼前。7月17日拂晓,华野一师、六师和七纵队三把尖刀把国民党军整编四十九师切成三段团团围住。这一仗,整编四十九师一万多人全部被歼。

  这是苏中“七战七捷”的第二仗。

  余力 时任粟裕副官:

  粟裕打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战役在打着,他又考虑第二个战役怎么打。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造成局部以多打少的话,那么我们就要一兵多用,反复使用,总体来说就是能跑能打能饿。

  就这样,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在粟裕指挥下华中野战军或先打强敌,或长途奔袭,或隐蔽歼敌,四十五天中三万人与十二万强敌七次交手,七战七捷,共歼敌五万三千余人。

  粟戎生 粟裕大将长子:

  这个应该说是很辉煌的战绩,三万比十二万,最终连打七仗,都打赢了,歼敌五万,歼敌数比自己(部队)多出老大一块。

  短短一个半月,一连七封战场捷报连续传来,陕北延安的毛泽东极为兴奋。与毛泽东的兴奋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蒋介石的满腹沮丧,后来当他闻讯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没时,更是发出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大事”的哀叹。那么,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蒋介石为何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呢?

  张灵甫,黄埔四期毕业,中将师长,被蒋介石视为“国军模范”,所率三万多人的整编七十四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主力,也是1947年春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核心主力部队。

  林东 军事专家:

  张灵甫素称北大才子,文武双全,他的部队被美军军官训练团,誉为是国民党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也是不亚于美军正规作战部队的一支正规军。

  1947年五月,骄横十足的张灵甫率整编七十四师在轰炸机群的配合下直取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镇。而在这个时候,已经静静等待了两个多月的粟裕突然使出杀手锏,一支奇兵直插七十四师要害,切断了张灵甫的退路,直到把三万多人的整编七十四师逼到了一个叫孟良崮的地方,并且逐步缩小了包围圈。

  表面看来,打垮张灵甫胜算已定。但在这样的战场态势背后,却隐含着巨大凶险,如果华野不能迅速围歼整编七十四师,迅速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十个整编师的援军反而会对包围整编七十四师的华野主力实行反包围。

  面对强悍对手,面对险恶战局,粟裕号召华野部队要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慨实现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全歼。

  王遐方 粟裕大将侄女婿:

  叫虎口拔牙,非把它牙拔掉不可,当时张灵甫没有退路,也下了死命令,坚决地守住。

  经过两天的殊死拼杀,敢于“虎口拔牙”的粟裕将整编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全歼于山东孟良崮。

  王遐方 粟裕大将侄女婿:

  会师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终于在敌人的心窝里头,把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的心腹给消灭了。

  核心主力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之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就此一蹶不振,军心瓦解,而在孟良崮被击毙的张灵甫却有了另外一个他生前意想不到的结局。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粟裕前辈他有一个特点,他就是尊重对手,尊重别人。张灵甫被我军击毙以后,粟裕交代王必成,要在上校以上的俘虏当中找一个身材和张灵甫相接近的,把他的呢制服换给张灵甫,因为张灵甫被击毙以后浑身是血,衣服也很脏很乱,不雅观。结果上校以上的俘虏都不行,因为张灵甫身材高大,所以没有找到,就急令我们的后勤被服厂赶制了一套,因此张灵甫入葬的时候,穿的是我军的服装。

  歼灭强敌张灵甫,堪称粟裕军事生涯中得意之笔。一年之后,当他在淮海战场上写下又一得意之笔时,粟裕却感叹:这是他人生中最复杂最激烈最艰苦的一次战役。那么,这是一场有着怎样艰辛程度的战役呢?

  孔继宁 毛泽东外孙: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军史上被称作“南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六十万对国民党军八十万,共歼敌55.5万人,这是解放战争我军以少胜多、歼敌最多的一次战略大决战。

  然而,正是在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决战中,当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向粟裕报告黄伯韬兵团被全部歼灭的消息时,平生击倒对手无数的粟裕司令员,此刻却被另一个对手击倒。

  粟刚兵 粟裕大将侄子:

  全歼黄伯韬兵团以后,张震向粟裕报告,黄伯韬兵团已被全歼。粟裕说你说什么,我没听清,张震同志提高了声音重复了一遍,黄伯韬兵团已被全歼,粟裕“啊”的一声就晕倒了。当时司令部在场人员非常惊慌,粟司令怎么了,最后经过医生检查,粟裕同志的生命指征都很正常,呼吸脉搏血压都是好的,他已经是四夜三天没合过眼,造成了他的昏厥。

  从“八一”南昌起义的警卫班长成长为华东野战军的统帅,粟裕身经百战,屡创战场奇迹,同时也六次负伤,弹痕累累。然而,他的许多战友甚至连粟裕大将自己都不知道,他实际上负过七次战伤,有一处战争的创伤今天已成为大将永远不知道的一个秘密。

  鞠开 时任粟裕秘书:

  头疼到什么程度?疼到就是头发不能去碰,也不能去摸,摸的话呢,根根头发都像针扎一样,脸上老是通红啊,血压很高了,脑袋发胀啊。

  1948年11月6日深夜,粟裕指挥华野部队提前两天发起进攻,终于把十万人的黄伯韬兵团合围于江苏碾庄圩一带。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歼灭战,又是强攻依托坚固阵地的驻守之敌,更是给擅长运动战的华野部队提出了无比艰巨的战场难题。

  为确保此战全胜,确保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就奠定大决战的胜利,粟裕把指挥部前移到距离黄伯韬前沿阵地仅五公里的一座小山旁,十个昼夜随时观察战场动态,相机调整进攻部署。伴随着隆隆炮声的,还有粟裕的剧烈头疼。

  鞠开 时任粟裕秘书:

  当然我们不知道他原来脑子里面有个炮弹片,当时都以为是战争的紧张,反正是战争的高度紧张,得了高血压、心脏病造成了他的头疼病,逝世以后火化,噢,脑袋里面三块炮弹片,大的黄豆粒那么大,大的一块黄豆粒那么大,小的两块,绿豆那么大,战争又那么紧张,本来就疼,炮弹片在里面发作,结合起来哪能不疼啊。

  十天歼灭十万人马的黄伯韬兵团,成为了粟裕军事生涯中的又一得意之笔,然而,从宿北战役到鲁南大捷,从莱芜之战到攻克济南,华野的纵队指挥员们已经熟悉了他们的粟司令连续几昼夜站在地图前运筹帷幄,脸涨得通红下达作战命令的身影,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粟司令头部竟有三块弹片,更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留下的战争创伤。

  粟戎生 粟裕大将长子:

  在头上,在动脉血管这旁边,这是火化以后,我在骨灰里,整理骨灰的时候我筛出来的,一共三块。军科那有一块,那是最大的一块,我这两块是小的。

  在中国革命长达二十二年的战争岁月,被称为“常胜将军”的粟裕面对作战地图,在祖国的大山河川间创造了无数战争奇观,因此他终生喜爱地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年的粟裕大将在一份军用地图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