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反国民党"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9:10 新华网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打破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围剿"的红军,很快就迎来了更多的敌人。蒋介石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20万人的大军再次逼向中央苏区。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的弧形战线上,国民党军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进。"我们早就在在不停地爬山,练习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警备区副司令的李衍福记得,第一次反"围剿"结束没几天,他们就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练兵活动,连他这样的连队文书都不能"幸免"。然而,就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压境之时,红军内部却还在争论"打"还是"不打"的问题。刚刚上任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认为,红军只有三万多人,应撤离根据地,另寻出路。还有人主张"分兵退敌"。"毛泽东坚决反对。"余伯流说,他坚持主张集中兵力,诱敌深入,依靠根据地内的军民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局会议上,双方僵持难下。

  此时,毛泽东提议扩大会议范围,让一线红军将领也参与讨论--这些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红军将领,自然知道毛泽东所提出的战略战术的价值--这样,毛泽东就由少数变成了多数。"真是惊险!"提起第二次反"围剿",76年后,在古都南京一处环境幽静的寓所内,老红军陈茂辉至今为毛泽东的胆略而叹服不已。1931年5月14日,陈茂辉和三万多名红军官兵在吉安县东固山区隐蔽20多天后,终于得知,

国民党军队王金钰部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一个旅终于脱离富田阵地,正兵分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那天晚上,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截获的一条敌情,证实了这一信息。

  公秉藩师部电台用明码同该师驻吉安留守电台通报说:"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吉安台问:"到哪里去?"富田台答:"东固。"这个电台,就是由第一次反"围剿"中俘获的国民党军队无线电人员王诤组建的。

  毛泽东、朱德做出一个被后来军事学界普遍认为十分大胆的决定:红军从国民党主力之间的空隙中隐蔽西进,突然以两翼包抄的方式攻击王金钰部的后背。"敌人两个师中间的空隙只有25公里,稍微不小心就会被发现。"当时任红12军副指导员的陈茂辉跟着部队,迅速从国民党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隐蔽西进。他们把这一举动称为钻"牛角尖"。"飞将军自重霄入",钻出"牛角尖"的红军突然出现,公秉藩师一片混乱,大部被歼,被俘的公秉藩化装成书记官获释。"那些天下大雨,路又窄,敌人穿着胶鞋,一下子就拥挤到稻田里去了,鞋子怎么也拨不出来。"首战告捷后,李衍福跟着部队一路追杀。从赣江东岸到闽西山区,红军横扫七百余里,半个月内,连打五个胜仗。

  第三次反"围剿":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一个月后,红军就迎来了30万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这次由蒋介石亲自领衔。

  "红军的准备很不充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陈茂辉说,"当时,我们人员没有补充,又远离原来的根据地,在闽北和闽西做群众工作。"毛泽东、朱德决定绕道千里,从闽北回师赣南,"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主席和我们一起徒步行军。"93岁的老红军李衍福记得,7月18日,红军主力回到了根据地,到达兴国西北的高兴圩。然而,回师高兴圩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却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处在北、东、南三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危险境地。毛泽东、朱德再出险招。

  "好紧张。"8月5日晚上,李衍福随部队悄悄出发,出敌不意地悄悄向东急行,翻越一座高山,在第二天上午穿过国民党左翼集团军和右翼集团军之间二十公里的空隙,跳出包围圈。"这一次钻的'牛角尖',更窄,更险。"

  夺回战争主动权的红一方面军连续进行了莲塘、良村、黄陂、老营盘、高兴圩、方石岭六次战斗,一口气打破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有意思的是,不久,曾提出"三个月消灭共产党"誓言的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

  "我们的代价也不小。"李衍福说,打破这次"围剿",前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更令他心痛的是,红3军军长黄公略在指挥他们转移时,突遭敌机扫射,中弹后壮烈牺牲。红军艰难,国民党军队部队呢?

  一位国民党基层军官在家信中说:"这一月来,无论官兵差不多没有不病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让今天的人们遗憾的是,前二次反"围剿"均有佳作传于后世的毛泽东,却没有为第三次反"围剿"留下一首诗或词。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所不能掩盖的到1932年底至1933年初国民党40万大军开始第四次反"围剿"之时,红军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却被党内的"左"倾错误领导者夺走了红军指挥权。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在上海难以立足,进入中央苏区,"左"倾错误路线开始全面左右红军队伍的作战。4万红军在

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率领下,准备在运动战中寻机歼敌。

  然而,苏区中央局却一再电示红一方面军--进攻敌人的重兵集团,攻击坚城,调动敌主力决战。

  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也严令前方的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南丰是必须打的,不打就是路线问题。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万般无奈之下,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只好服从了。

  "鲜血,染红了整个城墙。"1933年2月12日黄昏,红五军团连指导员张力雄率连队向敌人堡垒发起了冲锋,与敌激战一整夜,伤亡很大。几天前曾率队用步枪打下一架国民党飞机的张力雄,此时已浑身是血。但他得到的命令,还是攻击。

  "红3军团还牺牲了一个师长。"74年后,94岁的老红军张力雄再忆起当年那场血战,痛心不已。

  一心想攻占敌人坚固设防的南丰城的张力雄,当时并不知道,危险正悄悄向红军逼来。

  红军攻城受挫。而此时,国民党18军军长陈诚已调集16万人,从三面包围红军主力。

  千钧一发,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果断撤出南丰,急行军至宜黄、广昌间黄陂一带的山上埋伏,伏击敌李明52师和陈时骥59师。"当两师敌军冒冒失失地开过我们脚下时,我们各路部队分头从山上冲杀下去,把他们斩成许多碎段。"几十年前那一幕痛快淋漓的歼灭战的情景,已在陈茂辉老将军的记忆里留下永难磨灭的印记。陈茂辉说,这一仗,他们活捉了敌师长陈时骥,打死敌师长李明。

  第四次"围剿"惨败,蒋介石致电陈诚:"……此乃本军未有之惨事。" "中正接诵噩耗,悲愤填膺。"

  然而,胜利并不能掩盖危机的浮现。随着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取得统治地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中国革命,越来越逼近她的最大危机。(新华网专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