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军少将:敢打善胜是解放军克敌制胜的根和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10:57 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解放军空降兵某师摩步团训练中
编者按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支嘹亮的军歌,我军唱了几十年。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未来的防卫作战任务,面对在装备上与强敌的差距,我军能否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我军是否还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张伊宁少将,从我军80年来克敌制胜的历史经验出发,回答了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 克敌制胜的基本经验 主持人: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我军以弱小的革命武装战胜了强大的反革命武装,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张伊宁:敢于斗争,善于胜利。 主持人:敢于斗争的根本含义是什么? 张伊宁:敢于斗争就是站在进步的立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前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大无畏气概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坚信国内外一切貌似强大的敌人本质上是腐朽、反动、虚弱的,而一开始处于弱小地位的革命力量则代表着正义和进步,无论革命的道路如何曲折,前途终究是光明的。解放战争开始时,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不少人对我军能否战胜有美国撑腰的国民党军队表示怀疑。毛泽东则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说,敌我面前都有困难,但是敌人的困难是不可能克服的,因为他们是接近于死亡的没有前途的势力,我们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因为我们是新兴的有光明前途的势力。我党和人民有一切把握取得最后胜利。 主持人: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讲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组织好战略防御是红军作战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不顾敌强我弱的事实,一味只讲进攻而不讲防御和退却,那就是第一号的傻子。 张伊宁:毛泽东这里讲的是善于斗争的问题。克敌制胜,不仅需要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而且需要善于斗争的科学态度。为此,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的重要思想。诸如:军事上多打胜仗、少打败仗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兵民是胜利之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坚持作战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等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审时度势,对我军提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对此,有人不理解,认为将正规军和正规战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的转变是一种倒退。毛泽东则说,在当时情况下,只有实行这一仿佛表现为倒退的转变,才能同敌情和任务相符合,因为“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基本是陆军、主要是步兵、且装备落后,敢于对付以美国为首的拥有陆、海、空诸军兵种和机械化装备的16国联军,开始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曾计划先开展防御作战,后根据战场实际和敌军分兵冒进的情况,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实行运动战,连续发起五次进攻战役,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迅速扭转了战局。随后,毛泽东又根据战场上已经形成的相持局面,及时提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实行了由运动战向阵地战的战略转变,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对制胜规律的理解 主持人:从我军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实践中,能总结出怎样的克敌制胜的规律呢? 张伊宁:毛泽东在研究战争制胜规律时,首要关注的并不是具体说出什么是战争制胜规律,而是着重引导人们从思想上弄清怎么样认识战争制胜规律。 主持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伊宁:所谓战争制胜规律,即决定战争胜负的内在原因和必然性。战争是敌对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也是多种因素的较量。毛泽东认为,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力量,又取决于力量的运用;既取决于军事,又取决于与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等;既取决于客观条件,又取决于自觉能动性;既取决于武器,更取决于人;既取决于技术,也取决于谋略;既取决于军力和经济力,又取决于人力和人心;等等。战争有多少制胜因素,就有多少制胜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说,力量制胜是规律,正确运用力量制胜也是规律;客观条件制胜是规律,主观指导正确制胜也是规律;军事制胜是规律,政治、外交制胜也是规律;技术制胜是规律,战术制胜也是规律。判断某一说法是不是战争的制胜规律,主要取决于它是不是战争的制胜因素。因此,战争制胜存在复杂的规律群。 主持人:战争的制胜规律多种多样,在实践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张伊宁:战争的制胜规律多种多样,并不意味着各种规律的实际作用是均衡的,相反,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各种规律作用概率并非相同。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经常注意区分“临时起作用的因素”和“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从有关思想和实践中可以看出,力量制胜规律和正确运用力量制胜规律在实战中一般发生作用的概率偏大,分量偏重,是更为基本的制胜规律。毛泽东指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他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相比之下,兵者诡道、突然性等,虽然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一般不是经常起作用的基本因素。另一种情况,虽然战争中多种制胜规律同时发生作用,但在每一次的胜负较量中必定有一种规律或一部分规律起主要的和决定的作用,其他规律则起着辅助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多种制胜规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主要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制胜规律的实际作用或突出作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锁定或扭转战局。 主持人:这就是说,战争制胜存在复杂的规律群,多种规律影响和决定战争的胜负是绝对的,至于哪一种或哪几种规律主要地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张伊宁:是的。战争制胜规律的作用机制具有概率特征,具有相对性,是一种相对的必然性。战争制胜的规律群,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弹性”的一面,表现出复杂的制胜机制,存在于一种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复杂的充满变数的对抗过程之中。毛泽东说:“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众多的战争制胜规律中,大量的、更为基本的、经常起作用的规律,是力量制胜规律和正确运用力量制胜规律。这两大规律,在战争中客观存在,同时发挥作用。在这一点上,它们对于战争双方都具有“刚性”的影响和制约,都是“铁”的规律;但究竟哪一种规律主要地、决定性地创造或制造了战争的胜败,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规律的作用又带有“弹性”,带有一定的相对性。 战争制胜的核心 主持人:既然在众多的战争制胜规律中,大量的、更为基本的、经常起作用的规律,是力量制胜规律和正确运用力量制胜规律,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战争制胜的核心是力量问题? 张伊宁:毛泽东研究战争制胜问题,从来重视力量。他不但重视研究敌我力量对比,而且重视研究敌我力量的强弱转化,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并严格计算歼敌数量。但毛泽东并不认为战争制胜的核心是力量问题,而是认为更多更直接地影响和决定战争进程及结局的是战争中的主动与否问题。 主持人:但不可否认,力量优劣是主动与否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 张伊宁:是的。但那只是影响或决定胜败的某种可能性,要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要取决于复杂的交战过程,取决于多种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的交互作用,取决于战争双方互争优势和主动的能动实践。毛泽东认为,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他说:“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他还说,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以劣胜优不是“伪科学” 主持人:在当前我军装备与强敌存在较大差距的条件下,研究克敌制胜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我军历史上“以劣胜优”的实践。 张伊宁:所谓以劣胜优,现在通常指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而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等革命前辈的军事著作中也经常说到“力量优劣”。其实,无论指装备,还是指力量,都是在说战争制胜的某种因素或某种综合因素,而战争的制胜因素远不止此。我军前辈在血与火的实践中,确确实实地不仅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非凡战绩,也创造了以劣势力量战胜优势力量之敌的战争奇迹。今天研究以劣胜优问题,重要的不是要抠字眼、向后看,而是要从中领悟我军在制胜问题上的精神和传统。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劣胜优不符合规律,是伪科学”,对此,您有何看法? 张伊宁:关于战争制胜规律的解读告诉人们,战争存在复杂的制胜机制,这种复杂的制胜机制不仅为以优胜劣提供了根据,也为以劣胜优留下了可能的空间。只是相比之下,以优胜劣的难度小些,以劣胜优的难度大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决定性因素;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又是正确运用力量的竞赛。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取决于双方互争主动的搏杀以及由于互争主动带来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转化,取决于实际交战过程中众多制胜规律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这样的交战中,什么样的可能性都有。逢战必讲优势的美军并非每仗都胜。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失败,说明“以优胜劣”不是绝对的,不是什么“铁的规律”。前苏军打仗也倚重优势,同样有败绩,入侵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即是一例。这类情况的出现,毫不奇怪,根据就在复杂的战争制胜机制之中。那种认为“以劣胜优不符合规律,是伪科学”的说法,过于武断。 主持人:用“以劣胜优”来总结我军的制胜传统是否全面? 张伊宁:回顾我军作战史,应该说我军的制胜传统是:有力量优势,坚决打;没有战略优势,争取创造战役战斗优势打;即便在战略上甚至战役战斗上均处于相对劣势,该打照打,注重巧打。我军打仗,从来重视力量准备和力量优势。只要有可能,就要力争取得必要的力量优势,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然而,严酷的事实是,我军作战经常面对的是强敌,甚至敌我力量悬殊。这种敌优我劣的情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仍然会长期存在。我军并不希望以劣胜优,但不讳言以劣胜优,也不惧怕以劣胜优。 主持人:目前,我军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意义何在? 张伊宁: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就是强调脚踏实地,既要发扬我军以劣胜优的光荣传统,又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核心是实事求是、敢打善胜。应该看到,我军在历史上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战胜国内外强敌,靠的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驾驭一切战争的能力。这种敢打善胜的精神和品质,是我军克敌制胜特有的根和魂。 张伊宁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少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军队课题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和军事战略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的《邓小平军事理论》、《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等著作在军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