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恐怖分子盯上英国的背后原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10: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专家:恐怖分子盯上英国的背后原因(图)
6月29日,在英国伦敦市中心,警方封锁了一个据称被放置了炸弹的现场。

  自从美国在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开打后,英国人的日子就没安稳过。2005年7月7日,伦敦市公交系统遭受连环恐怖袭击,造成52名无辜者死亡,700多人受伤。时隔两年,英国的格拉斯哥机场大楼又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尽管喷着火焰的汽车没有在机场大楼造成爆炸,此前街头发现的汽车炸弹也未造成任何伤亡,但英国已处于“严重而持续的恐怖主义威胁”中。

  英恐怖袭击事件进展?八名嫌疑人被捕

  编辑:恐怖袭击案发生后,英国警方全力追捕恐怖分子嫌犯,目前有什么新的进展?

  王如君(

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英国警方透露,发生在伦敦的汽车炸弹袭击未遂事件和格拉斯哥机场的袭击事件有牵连,各种迹象反映出“基地”组织的“明显特征”。7月2日英国警方拘捕了第八名与恐怖袭击未遂案有关的嫌犯。在已经抓到的8名嫌犯中已经确定包括3名医生,其中一位名叫穆罕默德·阿沙,是英国皇家什鲁斯伯里医院的医生,今年26岁,巴勒斯坦人。最新消息说,一名涉嫌参与策划英国格拉斯哥机场袭击事件以及伦敦市中心汽车炸弹袭击阴谋的男子,3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国际机场被逮捕,这表明,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已扩展到英国本土以外。

  编辑:据悉,英国国家安全警戒级别已提到最高等级的“危急”。英国政府和警方采取了哪些新的防范措施,以防止新的恐怖事件发生?

  王如君:英国警方加大了“实质性行动”,至少对19处场所进行了搜查。目前布朗政府采取的措施受到了在野的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的支持。有消息说,布朗政府正与在野各党商讨加大反恐执法权限,诸如将现行的拘留28天延长至90天等。另外,各地的警戒力度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在伦敦和格拉斯哥,机场、火车站以及地铁重要交换站等都加强了防范措施。英国警方开始执行“明显威慑”措施:武装警察加强了在敏感地带的巡逻,警察有权拦截车辆和对行人进行搜查。伦敦一些政府办公大楼和交通枢纽加设了水泥隔离墩。正在伦敦举行的温布尔登网球赛成了重点保护对象,通向场馆的门口设置了隔离墩,警方鼓励观众乘坐公交车前往赛场,进入赛场要接受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遭遇连环恐怖爆炸袭击后,英国政府在不惜财力物力加强防范的同时,还重新修订《反恐怖主义法》,并痛下“杀手”,赶走散布激进言论的外来传教士,关闭具有极端主义色彩的宗教场所。在英国大量增加公共场所监视器,情报安全与警察部门“紧逼盯人”的情况下,反恐终于取得较大斩获。2006年8月10日,英国破获惊天恐怖大阴谋:恐怖分子试图用液体炸弹炸毁10架以上、从英国本土飞往美国的班机。阴谋一旦得逞,人员伤亡和影响将超过“9·11”事件。这一次随着调查的深入,英国政府有可能进一步采取更为严厉的防范措施。有报道说,英国军情五处与警方正在加班加点搜寻掌握的数据库,看伦敦和格拉斯哥的事件是否与他们一直跟踪的目标有关联。还有消息源说:“有一批人有能力、有动机在英国采取行动。根据我们的判断,很可能还要进行袭击。”

  编辑:众所周知,英国和欧洲并不是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头号敌人,但近两年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为什么一再成为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目标,而且程度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李伟:“9·11”事件后,美国几乎倾其国力加强反恐:立法强化情报安全部门职能,成立国土安全部与国家情报局协调反恐,加大反恐科技投入,等等。此外,为了把恐怖主义拒之门外,确保本土安全,美国还推出一系列的国际“游戏新规则”:如核不扩散安全倡议、集装箱协议、反恐贸易伙伴计划等。相比较而言,欧洲国家虽也在不断加强反恐措施,但力度比不上美国。而恐怖分子也善于寻找其战略目标的薄弱环节,英国当然也是首当其冲。

  其次,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外来移民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程度远高于欧洲单一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欧洲不同国家外来移民各有不同。一方面,英国作为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外来移民主要来自前殖民地,特别是南亚地区。南亚及其附近地区,现在仍是“基地”组织头号与二号人物本·拉登、扎瓦希里及其追随者的藏身地,恐怖意识形态的影响仍存。另一方面,“9·11”前,英国曾被国际社会称为是恐怖分子的“天堂”。因为有很多恐怖分子在其他国家难以生存时,就跑到英国。英国则以“人权、自由”为由,认为这些人没有触犯英国法律,不仅拒绝向其他国家引渡,而且容许他们进行宣传、募资等活动。“9·11”后,英国虽改变这一做法,但已积重难返。因此,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向英国的渗透更有市场。

  编辑:英国刚刚完成了新旧政府的交替。有迹象表明,布朗政府已经有意改变布莱尔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情形下,恐怖分子策划发动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被舆论称为是“送给英国新政府的礼物”。对此,应该做何理解?

  李伟:虽然布什的“铁哥们”布莱尔已经下台,但英国仍然是美国最“铁”的盟友。无论布朗如何调整英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

伊拉克的政策,英国绝不会屈从恐怖主义的威胁。因此,英国作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中的“老二”,仍将是“基地”等国际恐怖势力的重点打击目标。可以看到,英国伦敦“7·7”连环爆炸事件,是“打在英国人身上,痛在美国人心上”;“8·10”恐怖图谋更是将英国与美国紧密地连在一起,可以说是“密谋在英国,目标在美国”;此次恐怖袭击,美国人也不得不与英国人一起再度紧张。因此,恐怖分子一再针对英国的恐怖袭击,最终目的仍是指向美国。

  编辑:英国人惊魂未定,也门又传来爆炸声,包括6名西班牙游客在内的8人在汽车炸弹爆炸中丧生。“9·11”后,国际社会的反恐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但爆炸声却是此起彼伏,现实是“越反越恐”。这背后的深刻原因是什么?

  李伟:美国绕开联合国攻打伊拉克,这种“以武反恐”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正不断为国际恐怖主义发展蔓延提供肥沃的土壤。伊拉克战争的一个明显后果是,西方国家不仅成为世界各地“恐怖分子”、“极端分子”的袭击目标,西方国家本土也在催生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恐怖分子”。

  纵观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的反恐,大多仍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当这些国家严控边境海关,防范外来恐怖分子时,本土化恐怖分子不断涌现;当这些国家提高侦测技术,防范可塑炸药、液体炸药时,日常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则成为恐怖分子的武器;恐怖分子的手法不断翻新,看起来也越来越“普通化”,令人防不胜防。

  究其原因,如果反恐治标不治本,或仅从本国全球战略利益出发,通过打伊那样“治本”,那么,国际社会仍看不到乐观的前景。在频遭恐怖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人也不得不警告自己,美国再次遭受重大恐怖袭击也只是个时间问题。(罗春华、王如君、李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