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2位中国开国将军仍健在 吕正操已102岁高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3:41 《瞭望》新闻周刊
资料图:吕正操青年时期照
一代开国将军,是人民军队的开拓者,共和国的奠基人。 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日子,人们不会忘记那些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 两百余位开国将军仍健在 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计有1614名高级军官被授衔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截至2007年6月初,开国将军健在者有232人。其中,上将2人,他们是:吕正操、肖克;中将11人,他们是方强、孔庆德、杜义德、张震、阿沛·阿旺晋美、范朝利、罗元发、黄志勇、曾思玉、蔡顺礼等;少将220人,有王直、王屏、王兰麟、王兆相、王诚汉、王贵德、牛书中、方槐、方子翼、方国安等。 在这些开国将军中,曾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刘华清、张震、阿沛·阿旺晋美、肖克、吕正操、李德生、汪东兴、张廷发等;曾担任大军区级正职的有杜义德、曾思玉、李水清、宋承志、张铚秀、黄志勇、郭林祥、史进前、马宁、华楠、王猛、谢振华、王诚汉、向守志、刘振华、李耀文等。 健在的开国将军中,红军老战士居多,为90%左右,其余为八路军老战士。老将军方强、杜义德、罗元发、曾思玉等,在人民军队创建第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近80年来,亲历目睹人民军队成长过程。他们当中,有的曾两次被授予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刘华清、张震、郭林祥、王诚汉、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李耀文。 健在的开国将军中,年长者为上将吕正操,102岁。86岁的少将华楠、刘振华、杨斯德、吴纯仁、刘世昌,85岁的少将马宁、何云峰、张实之,最年轻的84岁少将王扶之,是开国将军中的老弟。 健在的开国将军中,百岁老人或近百岁老人还有:上将肖克,中将罗元发,少将陈锐霆、李懋之、陈波、李丕功、沈鸿林、汤光恢、阮贤榜、何光宇、谷广善、张瑞、张文碧、张国传、胡定千、谭佑铭等。 目前,一些老将军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尚能参加户外活动,甚至短途旅行。众多老将军离休后,纷纷抓紧时间,回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有的出版了回忆录,有的发表文章,有的出版画册、日记或其他书籍,有的时常参与社会活动,向后辈宣讲革命传统。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不久,有关部门组织老将军重上井冈山,他们中有:罗元发、李中权、王定烈。在江西,老将军在南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将签名红旗赠送给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还探访红军老战士,送去慰问金。 健在的老将军中,江西籍最多,为45人,其次为:山东24人,湖北19人,河南19人,湖南、四川、河北均为16人。此外,还有福建、安徽、山西、陕西、甘肃、广东、吉林、黑龙江等省籍出身的老将军。北京籍林真、上海籍钱信忠,则是大城市走出的老将军。 1955年被授予中将的李作鹏、少将的江腾蛟,“文化大革命”中因参与林彪反党集团阴谋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按有关法律,他们被褫夺军衔。不过,历史对他们在战争年代做的有益工作,仍予以肯定,其晚年生活得到照顾。 战争经历、不屈精神举世罕见 健在的老将军中,大多数在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参加革命队伍,少数在抗日战争之际加入人民军队。有的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有的参与了革命根据地创立。许多人历经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建立功勋。 亲身经历人民军队创建的老将军肖克,今年99岁高龄。1927年,他刚19岁,在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71团8连任指导员,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7月,部队从九江出发,于31日下午到达南昌。晚上,肖克带着十几名官兵,以逛街为名,摸清敌人位置。这是一个特殊夜晚,决定了中国命运。 8月1日凌晨,起义部队打响第一枪。肖克所在团驻扎城南松柏巷天主堂附近,任务是消灭附近的汪精卫集团第6军57团。枪声响起,起义部队如下山猛虎,冲进敌人占据的天主堂和学校,激战4小时,与各路友军一道,占领南昌。从那时起,肖克老将军一直伴随着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走过80年峥嵘岁月。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敌强我弱,不少老将军九死一生。曾任红3军团第5师15团政委的罗元发中将,难忘长征中惨烈的湘江之战。当时,5师师长李天佑命令14团,和罗元发带领的15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过江。军团首长电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3至4天。 第一天,红军打垮敌人多次进攻,使其留下遍地尸体。次日,红军伤亡越来越大。李天佑打电话给罗元发命令:“一定要坚守阵地,才能完成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安全渡江。”此时,他们团3个营长有2人壮烈牺牲,全团伤亡200余人。 第三天,红军伤亡更大,罗元发和团长都负了伤,全团伤亡过半,多达700余人。但是,红军坚守阵地,营长负伤,连长代理;连长伤亡,排长代理,阵地坚如磐石,矗立在敌人面前,终于完成掩护任务。 97岁高龄的谷广善老将军不会忘记,1935年8月,红军长征进入康藏草地。野草下沼泽数尺深,人陷进去很快淹没。进入草地后,风雨、泥泞、寒冷、饥饿交加。谷广善和供给处王处长走在后边。王处长越走越慢,最后竟抬不起腿。 谷广善从干瘪的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面,想给他充饥,但是,王处长却已经没有一丝力气,呼吸越来越困难,身体慢慢倒下。谷广善要给他做人工呼吸,他费力坚决阻止,用微弱声音说:“不要管我,请把背包交给处里同志。我在经济上手续清楚,没占过公家便宜。”就这样,谷广善眼看着战友停止了呼吸。 当年,开国将军授衔之际,都禁不住回忆起牺牲的战友。一位老将军说,我们肩上的将星,有战友的鲜血。 一位西方军事家说,中国老一代将军的战争经历,世界罕见;中国老一代将军的不屈精神,世界罕见。 为中国革命立下百战功勋 开国将军亲历中国革命关键时期,如今健在的不少人在决定党和军队命运之际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9年参加革命的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将军,身经百战,印象最深的是遵义会议后娄山关一仗。 1935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河。为给军团主力二渡赤水河开辟通道,上级派时任红3军团12团2营教导员的谢振华,和营长邓克明为先头部队,乘3只木筏,到达赤水河东岸。 红军到达赤水河东岸,彭德怀果断决定,13团为前卫,军团主力急奔桐梓,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红军快速长驱直入,同一时刻,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从遵义出发,妄图在娄山关堵截红军。双方抢速度、拼意志。 红军出奇制胜,先敌到达娄山关,向敌人发起攻击。红军13团为主攻,10团和11团两翼迂回,12团展开预备队阵形。敌我争夺激烈。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红军攻占娄山关口两侧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王家烈守关黔军“双枪兵”,不甘失败,向红军扑来。关键时刻,谢振华带领一队红军战士顽强阻击敌人,用密集手榴弹砸向敌人,打乱敌人阵脚,红军手持刺刀、步枪、马刀,冲出阵地,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娄山关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之仗,其政治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 1955年被授予中将的曾思玉老人,今年96岁高龄。他1927年2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参加红军,经历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 1935年9月,红军即将到哈达铺,下一步的前进方向还未确定。这一天,时任师通信主任的曾思玉,接受率队化装侦察任务。他和指导员曹德连化装成国民党军少校,连长梁兴初化装为中校,3人带领假扮的“国民党中央军”侦察连,向哈达铺进发。曾思玉等走进哈达铺院落,看见大批物资和骡马,不免心中暗喜,立刻向敌人亮明红军身份。 就这样,蒙在鼓里的敌人成了俘虏。清理物品时,一捆报纸引起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爱看报纸,以最快速度将报纸上交师部。报纸被送到毛主席手中,党中央根据报纸透露的信息,及时作出“中央红军到陕北”的历史决定。中国革命的历史航船又一次驶过激流险滩。 1930年参加红军的王诚汉老将军,1955被授予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曾任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老将军不会忘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国民党军队以5个师3万余人兵力,东西对进。刚刚摆脱敌人的红军再次面临危险。 他常向人讲:“幸好,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场关键战役,从此红军走上胜利坦途。”当时,王诚汉任红15军团75师225团连长,年仅17岁,已经历了上百次战斗。老人记得,11月20日那天,一夜大雪,大地银白,寒气袭人。 敌109师师长牛元峰立功心切,孤军突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着直罗镇方向猛扑过来。但敌人没有想到,此时,红15军团从南向北急行军,神速将直罗镇紧紧包围,占领直罗镇两侧山岭。敌人陷于被动,南面枪响,敌人北撤,北边响枪,敌人南扑。 就这样,敌109师被夹在山川里,敌人残部看援军无望,趁黑夜突围,红军跟踪追击,直追出25里。 直罗镇一战,尽管红军付出巨大代价,然而,却打通了胜利之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