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母子的军旅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06:28 解放军报
刘兰芳母子的军旅情
毛勋正

  

${新闻标题}

  母亲刘兰芳悉心为儿子授艺。

  “刘兰芳的儿子王岩当兵了!”1998年,一个消息在辽宁省鞍山市曲艺团传开。在人们心目中,刘兰芳是全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而她的大儿子王岩也在评书界崭露头角,在地方子承母业,大展宏图,都是情理之中的事,而此时让儿子离开母亲的庇护去部队发展,有人不解。不解归不解,王岩最后还是穿上了军装,成为部队文工团评书、快板书演员。说起当年从军的决定,王岩谈到,一切都源于母亲浓浓的军旅情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兰芳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在全国60余家广播电台播出后,广受欢迎。这期间,刘兰芳和鞍山市曲艺团的同志远赴火热的祖国南疆边防部队慰问演出和采风,创作了短篇评书《姑娘万岁》,讴歌了一位姑娘与边防战士的爱情故事。这个作品在1987年全国曲艺比赛中,荣获文化部、中国曲协授予的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

  正是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精忠报国的情怀很小就在王岩的心里打下了烙印。

  在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熏陶下,王岩在东北各项曲艺比赛中拿奖夺魁,逐渐成了东北曲艺界的年轻尖子演员。王岩做出带艺入伍、为部队官兵服务的决定后,母亲刘兰芳说话了:“精忠报国既是古人的道德标准,也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秉承的优良传统。到部队去,对你无论是为人还是从艺,都会有好处的。”

  1996年,王岩赶赴沈阳,找到已故曲艺表演艺术家、原沈阳军区话剧团曲艺队队长叶景林,与其推心置腹彻夜长谈,表达了自己想要入伍的愿望。但因名额有限,叶景林告诉王岩只能等待机会。王岩毫不气馁,说:“不就是要等机会吗?只要能为战士演出,我不拿工资也可以!”于是,王岩就成了一名编外不拿工资的“特邀”演员。

  舍弃了喧嚣的舞台,淡去了丰厚的收入,丢弃了名角的荣耀,王岩随曲艺队“面包车艺术团”奔雪原下海岛,足迹遍及沈阳军区的边关哨所,一路欢声笑语,处处真情涌动。演出时一站在舞台上,王岩就精神抖擞;一走进士兵中间,王岩便灵感喷涌。火热的军营生活,激荡着他的艺术情思,锻造着他的艺术才华。这段时间,王岩创作演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快板书《清明上河图传奇》在中国曲艺牡丹奖首届快板书“亚视杯”大赛中获一等奖,快板书《拉票》获辽宁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银奖。

  1998年,王岩正式特招入伍,成为沈阳军区话剧团曲艺队的一名演员。梦想成真的王岩满怀献艺军营的热忱,深入基层连队体验生活,投身边关哨所挖掘素材。这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爆发了特大洪灾。灾情就是号令,我军数十万官兵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这时,沈阳军区政治部组建慰问演出小分队,王岩听说后,写了请战书找到话剧团团长要求报名参加。在慰问演出的10多天里,战士们在洪峰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了他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感动。那段时间,演了多少场、说了多少段,王岩自己也记不清。高强度的表演使他的嗓子沙哑了。嗓子是演员的本钱,但那时的王岩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要战士需要,他就坚持说下去。被官兵们的精神和事迹所感染,王岩还在演出间隙创作出《激浪丹心》等13个评书和快板书段子,赢得了官兵们的好评。

  2004年,王岩调到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工作。面对首都这个大舞台,王岩仍然坚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为部队服务、为基层官兵服务上。每次团里组织小分队下部队慰问演出,他都积极报名参加。来到文工团的第一年,正赶上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王岩根据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一名营长的妻子用乳汁为战士们治眼病的感人故事创作了评书《军嫂的故事》,获得部队官兵和专家评委的好评。2005年,某基地司令员杨业功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刘兰芳、王岩母子,他们满怀对将军高尚人格和军事才能的崇敬之情,创作了对口评书《答案》。这个节目在

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广泛好评,使杨业功将军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